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0)
2023(9218)
2022(7660)
2021(6830)
2020(5356)
2019(12143)
2018(11726)
2017(21632)
2016(11574)
2015(12612)
2014(12243)
2013(12275)
2012(11794)
2011(10823)
2010(11556)
2009(11328)
2008(10319)
2007(9123)
2006(8290)
2005(7652)
作者
(33897)
(28282)
(28073)
(26200)
(17967)
(13485)
(12476)
(10769)
(10765)
(10104)
(9646)
(9508)
(9174)
(8951)
(8742)
(8709)
(8298)
(8146)
(8068)
(7907)
(7089)
(6841)
(6814)
(6534)
(6368)
(6367)
(6208)
(6205)
(5786)
(5557)
学科
(55967)
经济(55913)
管理(34699)
(33762)
(26200)
企业(26200)
中国(24232)
地方(20758)
(15150)
技术(14759)
方法(14346)
业经(13584)
数学(11818)
数学方法(11685)
(11469)
金融(11469)
(11142)
地方经济(11032)
农业(10754)
(10710)
银行(10696)
(10512)
技术管理(10500)
(9751)
(9601)
环境(9545)
(9304)
(8399)
贸易(8387)
发展(8008)
机构
学院(166043)
大学(164131)
(71342)
经济(69653)
研究(64829)
管理(61117)
理学(50986)
理学院(50289)
管理学(49467)
中国(49168)
管理学院(49120)
科学(37793)
(36995)
(32726)
(31558)
研究所(29189)
中心(28449)
(26547)
(25558)
(24826)
师范(24614)
北京(24154)
财经(23989)
(23776)
(22108)
经济学(21661)
(21650)
业大(21641)
师范大学(19809)
农业(19543)
基金
项目(106170)
科学(85107)
研究(79734)
基金(75532)
(65381)
国家(64740)
科学基金(56197)
社会(52493)
社会科(49798)
社会科学(49788)
(42893)
基金项目(39805)
(35717)
教育(35201)
自然(34154)
自然科(33431)
自然科学(33425)
自然科学基金(32796)
编号(31303)
(29854)
资助(29284)
成果(25396)
(24752)
发展(24531)
重点(24210)
(24117)
课题(23638)
创新(23372)
(22206)
国家社会(21774)
期刊
(88790)
经济(88790)
研究(58282)
中国(41628)
管理(26129)
(24980)
科学(23538)
(22200)
学报(21585)
教育(21534)
(19649)
金融(19649)
大学(17162)
农业(17149)
学学(15830)
业经(15775)
技术(15465)
经济研究(14066)
问题(12674)
财经(11490)
(10090)
(9712)
科技(9394)
(9091)
技术经济(8821)
现代(8777)
商业(8588)
(8307)
论坛(8307)
(8014)
共检索到274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张远  
文章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及其他人口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口迁移空间格局及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大规模外流,导致地区人口红利流失;自2010年以来,随着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通过以及全国经济中心西移,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始出现人口回流趋势,"空巢"城市群发展迎来新契机。文章既为中国人口回流研究提供实例支持,又为加快吸引人口回流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张远  
文章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及其他人口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口迁移空间格局及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大规模外流,导致地区人口红利流失;自2010年以来,随着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通过以及全国经济中心西移,长江中游城市群开始出现人口回流趋势,"空巢"城市群发展迎来新契机。文章既为中国人口回流研究提供实例支持,又为加快吸引人口回流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思维  童光荣  
城市群回流效应指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抑制彼此经济增长的机制现象。基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关注,本文使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关系、群内回流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城市流强度模型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几大中心城市行业外向功能量无明显的互补关系,该城市群内可能存在回流效应影响;通过将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SDM回归分析,结果确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回流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和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思维  童光荣  
城市群回流效应指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抑制彼此经济增长的机制现象。基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关注,本文使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关系、群内回流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城市流强度模型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几大中心城市行业外向功能量无明显的互补关系,该城市群内可能存在回流效应影响;通过将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SDM回归分析,结果确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回流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和程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柯善咨  夏金坤  
本文根据集聚经济与增长极理论构建产业集聚和增长极溢出作用模型,分别使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联立方程和各年截面方程检测2000-2007年间河南省126个市(县)产业集聚与自身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中原城市群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非农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强化,但是非农业就业的空间密度相对过高,已产生明显的拥挤效应和非经济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原城市群地级中心城市对各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最近几年相当稳定。研究结果为统筹制定配套区域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艳华  熊柴  王俊沣  刘春雨  
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发展则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内容。文章在分析海西城市群人口总量、人口城乡分布和人口素质等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发现当前海西城市群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其一,人口集聚能力不足,且集聚趋势减弱;其二,城镇化进程乏力;其三,缺乏核心大城市;其四,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文章认为,海西城市群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培育厦门为核心城市,进一步加强沿海城市与内陆省份的交通,加强中高等教育并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川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在时序上呈现小范围的上下浮动以及从以人口为主导转向以空间为主导的特征,在空间上一直维持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发展结构、其他城市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特征。但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过慢,导致成渝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表现出产业与空间协调度滞后的特点。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使成渝城市群更快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一欢  
以内需消费为主体的国内市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回流以及内需消费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回流有利于促进国内统一内需消费市场的形成,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最大,且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内需消费规模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城乡和区域发展差异,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持续完善人口回流机制,加快构建统一国内大市场,破除制约城乡、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桎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寿鹏  
航空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契机与策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一、航空高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群体的重要成员80年代初期,笔者在参与国务院组织的研究和制定新技术革命对策时,曾对当时近百项前沿技术、新兴技术作过分析和归纳,提出当代高技术可划分为6大高技术群体(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霞  李鑫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特点 ,指出了传统由国家专营的局限性 ,为民间资本投资于公共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提出了四种有效投资方式 ,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结合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包括内外环境分析 ,总结了发展的意义 ,也对政府和民营企业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霖  
《京都议定书》第12条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发展中国家吸引清洁外资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新机遇。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是全球CDM项目潜力最大的市场,通过对外开展CDM项目合作可以引进大量高质量外资和环保技术,但目前这一潜力未能转化为实际的外资流入和技术转移。本文作者初步研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公布,无疑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又一件大事.是国家在继续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发展、力促资本市场振兴的同时,谋划保险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保险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保险业是金融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很快,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监管水平逐步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稳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不发达地区深化农村改革课题组  
一、徘徊的重要原因:科技引入滞缓 1978年以来的我国农业发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1978——1984年为农业生产发展的超常规增长阶段,1985——1989年为低速徘徊增长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超高速增长的两大法宝是土地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前者使农民成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和收益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后者则在工业品价格基本未动的情况下,缩小了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并且解决了经营农产品超额收益的归属问题。说到底,第一阶段农业超高速增长得益于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相对大幅度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