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1)
- 2023(8665)
- 2022(6915)
- 2021(6667)
- 2020(5167)
- 2019(12047)
- 2018(11624)
- 2017(20163)
- 2016(11341)
- 2015(12454)
- 2014(12381)
- 2013(11604)
- 2012(10561)
- 2011(10001)
- 2010(10335)
- 2009(9390)
- 2008(9002)
- 2007(8130)
- 2006(7615)
- 2005(6482)
- 学科
- 济(39026)
- 经济(38977)
- 农(25213)
- 业(25099)
- 管理(24016)
- 中国(20066)
- 教育(19505)
- 农业(17095)
- 企(15394)
- 企业(15394)
- 业经(12218)
- 方法(11278)
- 发(10620)
- 地方(10004)
- 学(9949)
- 财(9692)
- 理论(9686)
- 数学(9333)
- 数学方法(9145)
- 制(9026)
- 发展(8700)
- 展(8578)
- 人口(7561)
- 农业经济(7268)
- 教学(6899)
- 策(6771)
- 收入(6478)
- 技术(5939)
- 银(5876)
- 银行(5869)
- 机构
- 大学(154226)
- 学院(150565)
- 研究(57390)
- 济(55544)
- 经济(54017)
- 管理(51418)
- 理学(43898)
- 理学院(43295)
- 管理学(42391)
- 管理学院(42054)
- 中国(37252)
- 京(34097)
- 范(32004)
- 师范(31899)
- 科学(31879)
- 教育(30387)
- 所(27642)
- 师范大学(26148)
- 农(26138)
- 财(26105)
- 中心(25743)
- 研究所(24921)
- 江(24476)
- 北京(22277)
- 财经(20384)
- 院(20098)
- 业大(19934)
- 州(19444)
- 农业(18815)
- 经(18598)
- 基金
- 项目(99675)
- 研究(83471)
- 科学(80710)
- 基金(69691)
- 家(59512)
- 国家(58783)
- 社会(53160)
- 科学基金(49940)
- 社会科(49771)
- 社会科学(49758)
- 教育(44658)
- 省(39620)
- 编号(37157)
- 基金项目(35986)
- 划(34873)
- 成果(33018)
- 课题(28014)
- 自然(27863)
- 自然科(27090)
- 自然科学(27083)
- 自然科学基金(26586)
- 资助(26091)
- 发(23940)
- 部(23904)
- 重点(23639)
- 年(23522)
- 性(22179)
- 规划(22147)
- 国家社会(21652)
- 教育部(21392)
共检索到243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籍涛
深圳楼村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村庄,其复杂多变的人口状况,以及随着前期人口流入而引致的"打工经济"的繁荣及其趋势的继续深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必将随之变化。为此,应扩大基础教育的规模,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当地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进程;以流入人口的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楼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关键词:
人口变迁 教育资源配置 深圳楼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君甫 邹德秀 吴耀
尽管中国人口还在缓慢增加,总体资源与环境还在恶化,但是在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唐家坡几十年的人口与生态变迁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区人口的日益减少,加之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部分山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正在好转。
关键词:
西部山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生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林
从全息理论讲,深圳特区的城中村是全国落后地区在深圳的投影,城中村的存在具有长期性。从国际经验看,国际大都市也有大量的贫民区,城中村并不是深圳特区的耻辱。深圳特区的城中村在降低城市营商成本、增加城市活力、解决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城中村的存在对于深圳的发展至关重要。城中村的治理,根本上取决于城市理想。
关键词:
深圳特区 城中村 改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唐怀
农村实行大包干以后,农村卫生工作的经济背景发生了巨大变革,原依附集体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农村卫生工作三大支柱(乡村医生队伍、村卫生室、合作医疗)受到了猛烈地冲击,随后形成的农村医药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监控,使农村卫生服务的供给陷入无序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农村新的经济背景下,如何以市场为基础,建立新的农村卫生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最大潜力,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1999年初,我县在借鉴外地经验和内部试点论证的基础上,推广了以三证(医疗机构许可证、输液许可证、药品使用许可证)、四制(人员聘用制、岗位风险制、养老保险制、工资浮动制)、五统一(业务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财务统一建账、药械统一调拨、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朱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娥 李伟群
教育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对其利用形式上的公平极有可能掩盖了实质性的不公平。我国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分享表现出了严重的城乡差异,至于公共领域的教育产权有一部分被有着特殊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人所攫取。本文沿着我国制度变迁的轨迹,从教育资源分配中的非均衡视角,试图对我国教育资源分享中的公平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教育资源 居民收入 教育产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鑫露
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与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金融资源配置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振兴间存在门限效应。其中,银行信贷型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双重门限效应、与乡村产业融合有单一门限效应;证券融资型金融资源配置与乡村产业融合、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均具有单一门限效应。面板门限分位数模型检验可知,银行信贷型、证券融资型金融资源配置在不同分位点、不同门槛值下,对乡村产业融合、乡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特征。基于此,应从强化乡村产业金融资源倾斜、拓展乡村产业金融资源供给渠道、推动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祖云 刘传俊
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对乡村生产主义的反思产生了"后生产主义乡村"这一概念。西方后生产主义模式的驱动因素是多样的,在发达国家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一些后生产主义乡村的经验证据。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乡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乡村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乡村生产性功能的消解及其向非生产性功能的转化。中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功能可能有三种表现形式,即重新发现"农耕文化"的价值,重构"生活、生态与生产"兼具的乡村功能,以及发掘"乡村性"对于城市工业文明的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升
通过对浙江绍兴市5个村庄的住村调研发现,在发达地区工业型村庄,农村消费分层已经出现,且对比城市消费分层,一是农村消费分层与职业分层、经济收入分层更具有一致性;二是农村消费中同时表现出主动性消费和被动性消费的消费"两面性"特征;三是农村不同消费阶层具有不同消费特点,借此文章区分了农村消费中不同消费阶层的"奢侈性消费"、"地位性消费"、"维持性消费"和"生存性消费"。与此同时,农村消费分层表现出向社会文化分层、政治分层扩大化的趋势,最后,农村消费阶层还表现出向阶层固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消费分层 社会分层 变迁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益中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崔建军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老问题。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方面的原因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为了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必要利用"看得见的手"实施反向调节以实现金融资金的公平配置。为此,当务之急是构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具体包括实施有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功能、大力强化银行政策、加强经济立法、强化领导以公平分配政策资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金融资源 配置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布俊峰
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之基,促进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手段。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导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硬件设施建设落后,更新较为缓慢;师资力量较为匮乏,专业能力不足,教育水平有限;学生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等等。不可否认,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鉴于此,需要从政府、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公平改革。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