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8)
- 2023(4941)
- 2022(4222)
- 2021(4122)
- 2020(3444)
- 2019(7923)
- 2018(7720)
- 2017(14576)
- 2016(8211)
- 2015(9086)
- 2014(8735)
- 2013(8573)
- 2012(8236)
- 2011(7403)
- 2010(7458)
- 2009(6733)
- 2008(6759)
- 2007(5632)
- 2006(5153)
- 2005(4430)
- 学科
- 济(30929)
- 经济(30893)
- 管理(16637)
- 业(14459)
- 学(12644)
- 方法(10636)
- 企(10238)
- 企业(10238)
- 地方(9629)
- 中国(9404)
- 农(9164)
- 数学(8933)
- 数学方法(8737)
- 农业(6566)
- 业经(6007)
- 理论(5722)
- 财(5681)
- 环境(5275)
- 人口(5272)
- 和(4730)
- 制(4584)
- 经济学(4574)
- 地方经济(4546)
- 教育(4215)
- 发(4013)
- 贸(3986)
- 贸易(3982)
- 划(3775)
- 易(3709)
- 资源(3706)
- 机构
- 大学(115320)
- 学院(111666)
- 研究(43885)
- 济(39479)
- 经济(38363)
- 管理(37123)
- 理学(31831)
- 理学院(31163)
- 中国(30840)
- 管理学(30306)
- 管理学院(30070)
- 科学(30006)
- 京(26347)
- 所(23093)
- 研究所(21286)
- 农(21127)
- 范(20102)
- 师范(19912)
- 中心(19658)
- 江(17989)
- 业大(17951)
- 财(17669)
- 农业(16862)
- 师范大学(16667)
- 北京(16287)
- 院(16138)
- 财经(14346)
- 州(14190)
- 科学院(13174)
- 经(12882)
- 基金
- 项目(77672)
- 科学(60640)
- 基金(55881)
- 研究(54966)
- 家(50124)
- 国家(49732)
- 科学基金(41514)
- 社会(33760)
- 社会科(31702)
- 社会科学(31694)
- 基金项目(30492)
- 省(30223)
- 自然(28043)
- 自然科(27311)
- 自然科学(27302)
- 划(26941)
- 自然科学基金(26775)
- 教育(25099)
- 编号(22099)
- 资助(21936)
- 成果(18699)
- 重点(17954)
- 发(17177)
- 部(16427)
- 课题(15863)
- 创(15389)
- 计划(15035)
- 科研(14783)
- 创新(14454)
- 大学(14151)
共检索到168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修春亮,王新越
全球化带来的广域竞争加剧了地区间的分化。对于这种区域格局变化的趋势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考察,其中人口变化的空间分异是区域格局中此消彼涨变化的综合反映。此外,人口指标也是一个易获得、连续性好、相对精确、具有综合表征意义的指标。由于规划是预测发展趋势基础上的调控行为,因势利导地来促进城市区域的高级化发展,是规划的本质之一。人口变动的空间分异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和区域的分化和发展趋势,因而其规划学意义是显著的。文章以哈尔滨和伊春为例,通过对两地区内部各亚区和城镇人口变动空间分异情况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方略。
关键词:
人口变动 空间分异 城乡规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惠孝 刘艳军
建设用地是城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其利用效率是调控建设用地扩张和配置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收缩型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利用DEA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结论如下:(1) 1995—2015年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从时间演变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逐渐缩小,整体效率水平向低水平均衡方向发展;(2)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来看,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水平呈现自南北两端向中部递减趋势,大体形成"外围区高、核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3)伊春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均二、三产业GDP,非农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和非农化率的差异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分异具有高度关联性,但不同时期部分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敏感性略有差异。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桂香
国有林区是生态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在生态保障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市调研时提出"生态就是生产力"重要观点,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包含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深刻含义。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实施两年来,仍有很多林区面临融资困难。本文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就开展权抵押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信贷供给方式的改变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桂香
国有林区是生态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在生态保障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市调研时提出"生态就是生产力"重要观点,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包含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深刻含义。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实施两年来,仍有很多林区面临融资困难。本文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就开展权抵押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信贷供给方式的改变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佟光霁 耿晓雪
近年来,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伊春市作为典型的国有林区,本着对生态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天保工程、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就伊春市民关于城市经济转型的认知、态度及未来发展期望进行了统计描述与灰色关联分析,厘清了伊春市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匡贞胜 申立 肖莎
近年来中国部分传统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已发生重大变迁,引发了原有行政区划结构不适应,已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的难题。文章基于行政区划体系配置资源的特性,从产业结构转型、体制关系转变和管理模式转换等三个维度阐释了资源型地区行政重构、空间重组以及体制改革需求的生成机制,并以伊春市的行政区划调整为例,揭示了资源型地区政区改革的背景、过程与逻辑。最后,结合国土空间与行政框架高度同构的现实情境,探讨了未来资源型地区的政区改革方向,认为有必要融合生态系统、行政组织与利益主体,以整合资源治理空间、契合地区功能定位以及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为原则,探索管治尺度的重构路径,重塑与国土空间新功能相耦合的行政框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卢新潮 徐苏宁 刘羿伯 赵欣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滨河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威胁,尤其在我国北方寒地城市。以哈尔滨马家沟滨河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及生态图底分析,发现其存在水体污染严重、径流量不足、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防护性差、缓冲绿带破碎化等问题。为此,本文立足于滨河区环境、社会和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生态导向下的寒地滨河区规划策略,从恢复河流自然岸线、划定滨河区生态红线、连接河流与周边绿地斑块、构建地区雨洪调蓄系统、增强气候防护设计、控制周边土地开发、贯通滨河区开放空间7方面探讨了规划思路。
关键词:
城市滨河区 生态规划 寒地城市 哈尔滨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迅
作为国有林区的典型代表,伊春市在全国率先试点探索林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国有林区改革之后,经济年均保持在11.8%的增长态势。但随着转型和改革的逐渐深入,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等矛盾叠加显现,城市发展重新深陷"两危"困境。2014年上半年,伊春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0.5%,转型和改革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如何破解并盘活现有经济要素实现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和优化金融资源支持城市转型,是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明芹 郑德胜
以伊春为例,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具有发展模式种类多样但重点培养特色产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且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建立多种类型的生产基地且品牌建设凸显地域特色、围绕培育特色产业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等特点,同时存在发展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缺乏人才人力支撑等问题,以及体制、资金、原料、技术、观念、政策等制约因素。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采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技术人才队伍;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明芹 郑德胜
以伊春为例,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具有发展模式种类多样但重点培养特色产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且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建立多种类型的生产基地且品牌建设凸显地域特色、围绕培育特色产业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等特点,同时存在发展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缺乏人才人力支撑等问题,以及体制、资金、原料、技术、观念、政策等制约因素。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采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技术人才队伍;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深化国有林权配套改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升级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昕加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技术引领、市场驱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伸产业链、发展替代产业的思路,针对林业产业生态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构建了林业产业生态化模式。企业循环层面包括链条延伸模式、技术驱动模式和市场驱动模式,产业循环层面包括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和联合经营模式,社会循环层面包括点线互动模式和森林碳汇交易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林业产业 产业生态化 经营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炜 王玉芳 刘晓光
通过对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依据的比较分析,认为生态补偿应以成本补偿为主,并考虑森林生态区位的重要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分、林龄等自然属性来制定差异化的补偿标准。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区位和森林生态效益调整系数的基础上,构建了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对伊春林管局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珊珊 郑强 刘晋媛 张龙飞 付宇
大数据和新技术方法为存量更新规划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可以辅助我们挖掘物质空间与真实的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随着时空推移各种"流"(人流、交通流、物资流)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更加精细的量化手段进行描述,也使得更大尺度的存量更新规划研究成为可能。以哈尔滨市城市存量土地更新规划对策研究项目为例,旨在探索新技术环境下,存量更新规划全过程中可能运用的新数据源及创新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增强存量空间资源评估、典型地段分析、更新时序判断等方面,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大数据 存量更新 哈尔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金荣 雷国平 马和
判断和比较一定区域内各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并确定其空间分布,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文章以哈尔滨市周边10个市县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6年各市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定量计算和修正。结果表明: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总目标限定下,哈尔滨市周边市县用地规模合理性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双城市、巴彦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较好,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较差,宾县、依兰县、方正县、尚志市、五常市的用地规模不合理。在对各市县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后提出了加强用地规模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周边市县 用地规模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与对策——以伊春市为例
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城市物流体系规划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和就业安置研究——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产业规划编制为例
基于AHP-SWOT方法的林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以伊春市金山屯区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
低碳转型视阈下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研究——以伊春市为例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为例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以伊春市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以伊春市为例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变迁分析-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