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4)
- 2023(7759)
- 2022(6374)
- 2021(5557)
- 2020(4561)
- 2019(9985)
- 2018(9541)
- 2017(18023)
- 2016(9549)
- 2015(10250)
- 2014(9885)
- 2013(9867)
- 2012(9197)
- 2011(8568)
- 2010(8543)
- 2009(7953)
- 2008(7447)
- 2007(6548)
- 2006(6040)
- 2005(5301)
- 学科
- 济(64708)
- 经济(64655)
- 管理(27340)
- 业(24040)
- 方法(21155)
- 数学(19318)
- 数学方法(19239)
- 企(17957)
- 企业(17957)
- 地方(15929)
- 中国(13567)
- 地方经济(11941)
- 学(11728)
- 农(11717)
- 业经(10880)
- 财(9769)
- 贸(8948)
- 贸易(8945)
- 环境(8776)
- 易(8629)
- 农业(8502)
- 制(7736)
- 产业(7319)
- 经济学(6958)
- 融(6907)
- 金融(6907)
- 发(6404)
- 体(6335)
- 银(6302)
- 银行(6271)
- 机构
- 大学(147995)
- 学院(147078)
- 济(75454)
- 经济(74399)
- 研究(55817)
- 管理(54627)
- 理学(48042)
- 理学院(47487)
- 管理学(46801)
- 管理学院(46545)
- 中国(40229)
- 科学(33227)
- 京(29535)
- 财(29386)
- 农(29111)
- 所(29042)
- 研究所(26679)
- 经济学(25227)
- 财经(24418)
- 业大(24388)
- 中心(24129)
- 农业(23101)
- 经济学院(22612)
- 经(22276)
- 江(20497)
- 院(19124)
- 北京(18285)
- 财经大学(18127)
- 科学院(18009)
- 范(16773)
- 基金
- 项目(101083)
- 科学(79730)
- 基金(76201)
- 家(68788)
- 国家(68253)
- 研究(67080)
- 科学基金(57775)
- 社会(48029)
- 社会科(45711)
- 社会科学(45699)
- 基金项目(40585)
- 省(38419)
- 自然(37313)
- 自然科(36476)
- 自然科学(36462)
- 自然科学基金(35853)
- 划(32440)
- 资助(30104)
- 教育(29055)
- 编号(23378)
- 发(22957)
- 重点(22937)
- 部(22086)
- 国家社会(21326)
- 创(20920)
- 创新(19722)
- 科研(19470)
- 计划(19390)
- 教育部(18903)
- 人文(18463)
共检索到214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人口变动对经济有何影响,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用较复杂的模型来分析。我们用一个带生命周期假说的经济动态模型来分析此问题。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并且纳入了寿命预期、收入预期、非预料死亡、遗产继承、社会养老保险等内容。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 我们用该模型全面考察了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死亡率表(年龄别人口死亡率)下降导致储蓄率上升。这是对“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这一流行观点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艺容 尹有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特点表现为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重增长,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但空间有限;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向关系,居民消费水平与少儿抚养比以及总抚养比正相关,而与老年人口抚养比负相关;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负相关,与老年抚养比也呈负相关关系,这与"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家庭储蓄需求假说"相符;少儿抚养比与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与技术创新呈反向关系,同时抚养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延缓退休、放开二胎等政策将有利于适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以维持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萍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从储蓄、就业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建立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并得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升高是居民储蓄率不断提高、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引起了失业率上升的结论。本文最终提出把握新常态机遇,政府引导发展老龄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准备应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李天然
文章以OECD中17个国家1960~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从人口规模、质量、年龄结构和迁移分布等方面刻画OECD国家的人口变动轨迹,继而采用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估计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索检验了这些国家人口变动各因素和综合因素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等转变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人口环境下,总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人口迁移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抑制作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经济结构;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口的集聚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正向作用;预期寿命的提高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动力,人口老龄化则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如眉 刘淑娜 柳清瑞
根据"七普"数据,东北是全国人口下降最严重的地区,其人口变动主要表现为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速和人口外流严重等特征。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变动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总量减少和有效劳动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社会保障负担加重,抬高企业成本和政府债务;人口外流导致资本和人力资本大量流失,阻碍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东北地区市场化水平不高及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蜀,徐桂琼
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人口职业结构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试图利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基础,分析和阐释人口职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与经济转型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深入了解人口职业变动的特点及其动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霞
人口变动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变动具体体现在数量变动、结构变动及迁移流动三个基本方面。基于四川省统计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人口的数量减少、年龄结构老化以及大量净流出导致劳动力供给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人口红利效应弱化、社会养老负荷超重、社会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力资本严重流失。为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坚持人口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把握人口红利、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人口有序合理流动、积极应对老龄社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经济发展 四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琪 马树才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就人口年龄结构对物质、人力资本投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理论分析发现:充足的劳动供给会促进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1998-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抚养负担减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55%;在人力、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少儿抚养比的作用弱于老年抚养比;当老年抚养比达16.04%时,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偏效应降低至零;老年抚养比达19.15%时,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偏效应降低至零。老年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长期来看"第二人口红利"并不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琪 马树才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就人口年龄结构对物质、人力资本投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理论分析发现:充足的劳动供给会促进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在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1998-2014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抚养负担减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55%;在人力、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少儿抚养比的作用弱于老年抚养比;当老年抚养比达16.04%时,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偏效应降低至零;老年抚养比达19.15%时,人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霞
人口变动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变动具体体现在数量变动、结构变动及迁移流动三个基本方面。基于四川省统计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人口的数量减少、年龄结构老化以及大量净流出导致劳动力供给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人口红利效应弱化、社会养老负荷超重、社会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力资本严重流失。为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坚持人口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把握人口红利、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人口有序合理流动、积极应对老龄社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经济发展 四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伟同 魏胜广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正向以及U型影响。从交互影响看,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这表明在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毅 唐代盛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公共因子进行新的思考,加入技术进步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因子,对东亚经济奇迹进行重新考察,得出一些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影响的新启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斌
文章使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60岁及上老年人口的健康现状,运用队列分析法分年龄、性别及城乡揭示过去十年老年人口健康变动特征,并基于队列要素法预测未来四十年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变动趋势并估计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结果首先表明,中国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分性别、城乡、婚姻状况、生活来源、居住方式及省际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次,随年龄增长中国老年人健康水平在逐渐下降,进入高龄期后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比例明显提高,并分性别和城乡呈现不同的变动特征。再次,高龄老年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前突破1亿规模,不健康老年人口赡养比快速上升,由疾病扩张与老龄化叠加产生的社会经济负担逐渐增加。最后,老年人口健康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所产生的健康红利与长寿红利效应,而其挑战重点体现在如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王鲁青 蒋雅婷 陈小猛
以“七普”数据为基础,对沈阳都市圈的人口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基础上,总结沈阳都市圈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沈阳都市圈人口规模收缩与区域内部空间再布局并存,沈阳市浑南区等六区,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抚顺市望花区,阜新市细河区,辽阳市白塔区以及铁岭市银州区实现了人口正增长,而周边区域则呈现明显的收缩态势。区域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失尤其是高技能人口外流等现象对沈阳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都市圈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延缓,影响了沈阳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最后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流失,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入,科学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等角度,对沈阳都市圈人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收缩城市 人口收缩 人口变动 沈阳都市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