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9)
- 2023(8286)
- 2022(6987)
- 2021(6281)
- 2020(4806)
- 2019(11094)
- 2018(10806)
- 2017(20405)
- 2016(11023)
- 2015(12305)
- 2014(12454)
- 2013(12421)
- 2012(12011)
- 2011(11131)
- 2010(11504)
- 2009(10632)
- 2008(10775)
- 2007(9900)
- 2006(9245)
- 2005(8709)
- 学科
- 济(57168)
- 经济(57014)
- 业(29487)
- 管理(27912)
- 企(22352)
- 企业(22352)
- 中国(21097)
- 地方(18396)
- 方法(17941)
- 农(17748)
- 业经(16002)
- 数学(12587)
- 学(12419)
- 数学方法(12419)
- 农业(12300)
- 理论(11130)
- 发(10726)
- 和(10565)
- 地方经济(10414)
- 财(9669)
- 融(9634)
- 金融(9632)
- 制(9602)
- 银(9386)
- 银行(9368)
- 行(9188)
- 环境(8578)
- 贸(8429)
- 贸易(8419)
- 发展(8137)
- 机构
- 学院(167059)
- 大学(166581)
- 济(71698)
- 经济(70124)
- 研究(66575)
- 管理(59473)
- 中国(50031)
- 理学(49577)
- 理学院(48887)
- 管理学(48040)
- 管理学院(47703)
- 科学(39778)
- 京(37772)
- 所(35331)
- 财(33074)
- 研究所(31570)
- 农(30891)
- 中心(28816)
- 江(27885)
- 范(25307)
- 财经(25119)
- 师范(25092)
- 北京(24699)
- 业大(23907)
- 院(23687)
- 农业(23622)
- 经(22580)
- 州(22489)
- 经济学(22199)
- 省(21569)
- 基金
- 项目(103160)
- 科学(81215)
- 研究(77658)
- 基金(72846)
- 家(63777)
- 国家(63140)
- 科学基金(53124)
- 社会(51769)
- 社会科(47803)
- 社会科学(47790)
- 省(41119)
- 基金项目(37437)
- 教育(34699)
- 划(34183)
- 编号(31605)
- 自然(31561)
- 自然科(30826)
- 自然科学(30819)
- 自然科学基金(30282)
- 资助(29735)
- 发(28640)
- 成果(26741)
- 重点(23745)
- 发展(23432)
- 课题(23186)
- 展(23031)
- 部(22409)
- 创(21175)
- 国家社会(20917)
- 创新(19754)
共检索到280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德清,刘永佶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方式 不是人口发展 关于两种生产理论,当前的具体说法有:两种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人类自身的生产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以上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不符。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的生产方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步才
通过劳动而实现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与通过婚姻生育而实现的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合并称为“两种生产”。这“两种生产”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不过,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或极终的决定性因素,在信奉历史唯物主义者之间,从未引起过原则性的争论。只是有些人把“决定性”理解为“唯一”,不承认其他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或反作用,显然这只是个别人的误解,马、恩本人也是不同意的。但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人口的蕃衍这第二种生产,是否也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群生
两种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是当前人口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此,我也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对两种生产都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分歧是由于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中的一段话的不同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奇 叶文虎
在人与环境所组成的世界系统中,人与环境、人与人是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在人类社会的生存阶段与发展阶段中,两种关系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作用性质与作用内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发展危机(贫富分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均直接表现为两种关系的矛盾冲突。分析表明,只有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与环境 人与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就人口对社会制度的作用而言,斯大林有过著名的论断:“人口的增长不是而且不可能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那末,究竟什么是决定社会面貌、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从这一制度发展到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呢?他的答复是“这种力量就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食品、衣服、鞋子、住房、燃料和生产工具等等物质资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传习
浅谈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转变王传习一、从简约的经济增长到综合的社会发展二战结束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产生了追求经济增长的强烈愿望。工业国面对战后的物资匮乏,也想加速经济发展。以研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政策的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早期的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天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钟荣魁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不是城乡一体化钟荣魁当前,在城乡发展方面,我国是走城市化道路,还是走城乡一体化道路?这是近几年来我国有关学术界颇有争论的课题。由于这个可操作性的课题,已引起决策层的关心,从而给澄清这个问题的是与非,增添了一些难度。然而,历史的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人口理论都是为本国的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并且是该国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对于建立我国的人口理论体系,解决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口问题 社会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耿修林
人口素质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篇文章根据设计的社会发展与人口素质的评价体系,着重从数量分析与实证研究的角度,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对1990-2007期间社会发展维度和人口素质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与总人口素质整体上保持着较高程度的相关关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再生产、人口文化素质产生了正面影响,但与人口素质的体质与健康、社会秩序方面表现呈负相关等。
关键词:
人口素质 社会事业 社会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米红 吕潭华
本文通过对闽台两地人口、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量化分析,比较系统、详细地阐 释了两地经济发展的结构与特征差异;并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建立了闽台发展的统 计模型。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社会 发展比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之鹰
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董之鹰研究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在社会整体运行中,发展与人口控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人口的增长,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发展中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等社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熊必俊
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熊必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其中包括自然环境、人口、文化、物质生产方式等等。如果说自然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人口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的主体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社会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小节 傅正红 汪秀琼 黄山
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五类,即规模主导型、规模偏优型、结构偏优型、结构偏弱型、规模偏弱型;在空间分布上,两型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两型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省份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河暎爱
女性的政治参与是指提高女性的政治意识、社会意识、历史意识,培养女性政治家,使女性获得进入议会内阁以及行政各部门的权利。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韩中两国女性的政治参与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韩国的女性国会议员人数和中国两会女代表人数均有增加,但女性的参政议政依然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处于核心领导层的女性很少,这种情况不但在中国存在,韩国也是如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从法律层面使女性参政制度化,其次要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女政治家,再次要积极促进持续的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女性自身的本领,担当起促进东北亚,乃至世界女性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
韩中女性 女性参政 社会参与 参政议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