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6)
- 2023(8699)
- 2022(7035)
- 2021(6446)
- 2020(5173)
- 2019(11997)
- 2018(11575)
- 2017(22268)
- 2016(11537)
- 2015(13075)
- 2014(12917)
- 2013(12993)
- 2012(12499)
- 2011(11638)
- 2010(11593)
- 2009(11103)
- 2008(10744)
- 2007(9310)
- 2006(8687)
- 2005(8303)
- 学科
- 济(78621)
- 经济(78553)
- 管理(30294)
- 方法(27877)
- 业(27040)
- 数学(24667)
- 数学方法(24560)
- 中国(20874)
- 企(20223)
- 企业(20223)
- 地方(16974)
- 农(14528)
- 业经(13195)
- 贸(13082)
- 贸易(13073)
- 财(12974)
- 学(12902)
- 易(12715)
- 地方经济(12584)
- 制(10757)
- 融(10413)
- 金融(10413)
- 农业(10308)
- 环境(10105)
- 银(9606)
- 银行(9601)
- 行(9378)
- 发(9221)
- 和(8693)
- 体(8594)
- 机构
- 大学(183535)
- 学院(179108)
- 济(98396)
- 经济(97032)
- 研究(71061)
- 管理(65100)
- 理学(55708)
- 中国(55214)
- 理学院(55071)
- 管理学(54442)
- 管理学院(54095)
- 财(42749)
- 京(38814)
- 科学(36535)
- 所(35307)
- 经济学(34484)
- 财经(34423)
- 研究所(31744)
- 经(31625)
- 经济学院(30890)
- 中心(29857)
- 财经大学(25846)
- 北京(25467)
- 院(24814)
- 江(24254)
- 农(23088)
- 范(22504)
- 师范(22374)
- 科学院(21720)
- 社会(20634)
- 基金
- 项目(112363)
- 科学(90720)
- 基金(86833)
- 研究(83609)
- 家(75185)
- 国家(74653)
- 科学基金(64051)
- 社会(60232)
- 社会科(57384)
- 社会科学(57375)
- 基金项目(44036)
- 省(38093)
- 自然(36915)
- 教育(36860)
- 资助(36492)
- 自然科(36084)
- 自然科学(36074)
- 自然科学基金(35517)
- 划(32904)
- 编号(29948)
- 国家社会(27722)
- 部(27588)
- 中国(25831)
- 发(25661)
- 重点(25438)
- 成果(25261)
- 教育部(24568)
- 人文(23198)
- 创(22391)
- 社科(22079)
共检索到282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猛
文章在对传统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建衡量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人口压力与人均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实行人口再生产干预的非均衡政策,确保在低生育率水平下对人口进行总量控制,全面提高中国的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降低人口压力综合指数,促进人均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刚翠翠 任保平
本文就语言特质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路径做出了理论阐释和经验检验,利用世界179个国家1991-2012年的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的方法检验了语言特质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表明,语言特质充分体现在语言的相对难度和绝对难度上,它们能够通过改变交易成本与贸易偏好两个基本路径作用于经济增长效率;进一步的检验我们发现,语言特质对交易成本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于贸易偏好则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语言发展具有单一化和简单化的趋势,因此需要在掌握双边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化交流降低本国语言的相对难度释放语言红利,从而带来经济增长与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伟洲 申洪源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文章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跨省人口流入和省内人口流入的主要变量,以中国31省(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人口流动对我国省(市)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跨省人口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呈促进作用,省内劳动力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呈正相关,但后者比前者的影响更大,资本存量、固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却呈阻碍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苗建军
收敛性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是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论断之一。对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统计检验一般采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验证,但是收敛性计量模型检验存在以过于简单的模型模拟复杂经济运行,研究假定不符合实际等固有缺陷,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收敛性的全部内涵,而且计量模型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文章从收敛性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数据分布思想进行经济增长收敛性判断,可以非常全面地反映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有效避免了研究假定的各种缺陷,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性 数据分布 集中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辉 靳涛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内,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自由及其增量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越自由,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经济自由不仅直接对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同时也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途径产生间接的影响。分指标检验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城乡人口流动自由、金融自由和非国有化都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率,而通货膨胀、税收负担和地方政府干预则不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同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表明,中国的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这使我们认识到推进经济自由并不是单纯的制度建设,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内在耦合的演进...
关键词:
经济自由 可持续经济增长 增长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U型"关系,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地区经济增长对扩大内需均具有积极影响。最终结论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的不断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对内需产生了双重抑制,"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人口结构新特征是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助于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康平 徐豪熠 倪宣明
基于RCK模型,放松了效用贴现因子不变的假设,将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时间偏好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因素(即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稳态消费和产出两者均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正相关,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稳态资本和产出。基于199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减小人口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海星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际数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R&D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三种公共投资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并且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也不相同。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拉动经济增长,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则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三种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驱动机制又有所不同。针对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进而为优化我国公共投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春虹
经验证据表明:我国GDP对税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税收与经济税源之间保持着合理的关系。从经济增长率最大角度,我国最优宏观税率应该是20%左右。税收应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宏观税率的提高要与经济增长适度,说明了“拉弗”曲线在我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红轶 张先峰
本文在回顾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8—2004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因果关系,这就支持了加快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
金融深化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格兰杰检验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义
消费在经济学研究中是一个永恒的热点话题。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1978~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节机制;居民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只是在短期内的效应。
关键词:
居民消费 协整理论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伟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一博
基于30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费量面板数据(1999~2006年),文章运用有关理论方法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与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工业结构较重的省份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未来电力供求矛盾在这些地区还将进一步突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增加电力供应能力并举才能破解我国面临的能源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茜 胡慧源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运用1995~2010年数据,创新性地将环境污染指标扩展到生产污染、生活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三类,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