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0)
2023(13421)
2022(10917)
2021(9886)
2020(8378)
2019(19303)
2018(19101)
2017(37036)
2016(20391)
2015(23195)
2014(23246)
2013(23245)
2012(21713)
2011(19475)
2010(19647)
2009(18161)
2008(18154)
2007(16722)
2006(14935)
2005(13321)
作者
(60375)
(51153)
(50458)
(48344)
(32121)
(24574)
(23121)
(19912)
(19444)
(18208)
(17317)
(17199)
(16331)
(15969)
(15807)
(15785)
(15610)
(14811)
(14721)
(14630)
(12799)
(12720)
(12588)
(11866)
(11655)
(11566)
(11397)
(11209)
(10338)
(10320)
学科
(92919)
经济(92842)
(57252)
(49461)
管理(47098)
(34611)
企业(34611)
方法(34553)
农业(32735)
数学(30542)
数学方法(30260)
地方(27045)
中国(25598)
业经(24589)
(18270)
(17535)
(17107)
(15142)
贸易(15137)
(14838)
(14579)
产业(13498)
环境(13298)
技术(12633)
地方经济(12561)
(12239)
银行(12211)
(12055)
(11910)
金融(11907)
机构
学院(293595)
大学(287860)
(122048)
经济(119348)
管理(108779)
研究(103847)
理学(93322)
理学院(92162)
管理学(90482)
管理学院(89925)
中国(78930)
(70050)
科学(65638)
(61783)
(54038)
农业(54000)
(52019)
业大(50412)
(50345)
中心(49850)
研究所(49054)
(40795)
财经(40709)
师范(40402)
北京(38050)
(37847)
(37285)
(36751)
经济学(36650)
(36376)
基金
项目(196277)
科学(153082)
研究(145088)
基金(138717)
(120818)
国家(119695)
科学基金(101573)
社会(91319)
社会科(86109)
社会科学(86083)
(81444)
基金项目(74984)
(66003)
教育(64196)
自然(63888)
自然科(62240)
自然科学(62224)
自然科学基金(61072)
编号(60850)
资助(54598)
成果(48218)
(46354)
重点(44495)
(42354)
课题(42176)
(40425)
(38217)
创新(37841)
发展(37587)
国家社会(37249)
期刊
(145505)
经济(145505)
研究(84269)
(71396)
中国(62839)
农业(48229)
学报(47527)
科学(44733)
(39131)
大学(35872)
管理(34740)
学学(33984)
业经(30234)
(29075)
金融(29075)
教育(28470)
技术(25978)
(24102)
问题(21397)
经济研究(20300)
财经(19125)
资源(17169)
(16601)
(16551)
农村(15689)
(15689)
农业经济(15193)
技术经济(15036)
世界(14956)
经济问题(14604)
共检索到446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以中度耦合和较高度耦合水平为主,2005—2014年间中度耦合县域逐渐转变成较高度耦合,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空间差异。④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非农化耦合度不断上升的特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存在动态耦合关系,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倒"U"型分布,倒"U"型拐点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55%左右,浙江省大部分县市处于倒"U"型分布的左侧阶段,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同时注意拐点右侧需结合产业升级、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促进半城镇化人口市民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越倩  彭艳  
户籍人口城镇化直接反映着城镇化的健康程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是人口城镇化的核心要素,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结构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影响城镇化顺利转型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7年以来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特征,并发现,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密切相关,城镇化的重难点在于改革公共服务体制。要改变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和人口布局,关键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均等化,优化城市空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苑韶峰  王雪禅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0—149.70%,从数量上比较,部分城市二者出现失调现象;(2)通过重心转移模型发现,2005—2010年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1891.04 m,建成区扩展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5029.73 m,二者重心转移的方向有所差异;(3)41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协调;10个县市的协调性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孝强  吴次芳  方明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全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得到持续提高,由0.54上升至0.76,从中协调耦合等级发展为较协调耦合等级,各市协调耦合度及其等级都获得相应提高,但"北高南低,南北分化"的空间差异特征依然显著;2以2005年为界,前半期全省及省内各市协调耦合度增速较快,但2005年之后显著放缓,说明促进各要素协调非农化的难度在上升;3地区不平衡未得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桂琴  赵连阁  王学渊  
人口城镇化的扩张是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动力,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提高是城镇人口扩张的有力保证,两者在时空上的耦合水平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质量。本文运用DEAMalquist及耦合度模型系统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2005-2015年农产品流通产业的技术效率、全要素生率变化及其分解,以及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流通产业低技术效率与人口城镇化高增长并存;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推动了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人口城镇化发展与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增长的耦合程度在时空的轮动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区域间差异明显。因此,在低耦合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溢出效益,提高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在高耦合区应加快城镇化步伐,此外,还需推动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振华  杨国新  
将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以及城镇就业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城市化的标准,将国家基础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作为衡量农地非农化的自指标。借助数据分析软件SPSS13.0,通过对两者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回归模型方程,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相关程度相对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的发展是导致浙江省湖州市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加快的重要原因。湖州市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总体协调度较高,但协调度的值略微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思静  徐维祥  
文章利用2004-2013年相关数据,以江浙沪地区25个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通径模型和耦合模型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市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空间分布呈板块化结构,现已形成以上海、杭州为中心,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嘉兴、金华、绍兴、宁波、舟山为辐射面的"Z"形耦合协调发展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雪松  谢世姣  朱思阳  何义国  银超慧  
基于城乡人口、土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构建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测度指标,综合运用三角模型和动态耦合度模型,分析2009—2016年湖北省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的时空分异特征,识别三者城镇化动态耦合关系和演进规律,结果表明:①湖北省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分异特征显著,城镇化属于典型的产业带动型,形成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襄阳为副中心的产业城镇化发展格局,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在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其城镇化的"溢出效应"提升周边县域城镇化水平;②湖北省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的静态耦合度呈上升式演进趋势,县域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优劣差距明显缩小,县域间城镇化发展逐渐呈现均衡化态势;③湖北省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的动态耦合度明显低于静态耦合度,由于人口、土地与产业城镇化上升空间的有限性和社会经济转型压力,经济发达县域更易表现出人口、土地与产业动态变化的不一致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璐  
消费需求是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口的城镇化拉动了农产品消费需求,进而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成为城镇化人口扩张的重要保障,二者的耦合性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本文通过耦合度模型测试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效率等与城镇化人口扩张之间的耦合度关系,并就分析结果提出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张安录  
研究目的: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1)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协整关系;(2)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存在从农地非农化到人口城镇化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人口城镇化到农地非农化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3)人口城镇化关于农地非农化的弹性为0.53,即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每变动1%,人口城镇化将变动约0.53%。研究结论:研究区城镇化方式为先土地非农化再带动人口城镇化,土地非农化作为人口城镇化的引擎在推进城镇化速度方面非常明显,是一种粗放、摊大饼式的土地高消耗、人口低吸收的城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红卫  
旅游业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助推器,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旅游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热点。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1-2012年旅游发展及城镇化进程数据,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重心、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在对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解析两者耦合协调时空格局。研究主要结论有:2001年以来江苏省旅游取得显著的发展,总体上旅游发展差异有所缩小;2001-2012年江苏省各地区旅游重心主要位于镇江境内,但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偏北方向发生偏移;苏南地区,尤其是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林南艳  
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等综合角度出发,结合福建省具体发展情况,构建符合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律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Matlab软件对指标赋熵权,测算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通过建立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但一直处于失调阶段;2014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地区差异大。各市区应因地制宜,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