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5)
2023(2118)
2022(1699)
2021(1550)
2020(1122)
2019(2717)
2018(2664)
2017(5016)
2016(2686)
2015(2933)
2014(3085)
2013(2960)
2012(2830)
2011(2584)
2010(2759)
2009(2591)
2008(2847)
2007(2523)
2006(2281)
2005(2136)
作者
(7827)
(6688)
(6567)
(6286)
(4370)
(3207)
(2906)
(2582)
(2559)
(2416)
(2291)
(2186)
(2182)
(2094)
(2092)
(2030)
(1899)
(1887)
(1885)
(1722)
(1680)
(1602)
(1582)
(1493)
(1492)
(1491)
(1444)
(1361)
(1323)
(1294)
学科
(13880)
经济(13855)
管理(8008)
(7336)
(6617)
企业(6617)
方法(6219)
中国(5403)
数学(4522)
人口(4465)
数学方法(4438)
理论(4271)
(4122)
(3554)
业经(3191)
(2983)
(2773)
(2310)
农业(2200)
(2176)
教育(2173)
(2123)
金融(2123)
(2028)
银行(2026)
经济学(2018)
国人(1999)
问题(1960)
中国人(1948)
(1939)
机构
大学(46817)
学院(44577)
(20056)
经济(19636)
管理(16737)
研究(15746)
理学(14650)
理学院(14481)
管理学(14205)
管理学院(14119)
中国(11595)
(10137)
(9910)
科学(8506)
财经(8096)
(7887)
(7355)
经济学(7205)
研究所(7075)
(6706)
师范(6681)
中心(6458)
北京(6412)
经济学院(6412)
财经大学(6126)
(5959)
师范大学(5545)
(5340)
(4900)
社会(4715)
基金
项目(27562)
科学(22581)
基金(21106)
研究(21005)
(17932)
国家(17787)
科学基金(15566)
社会(14648)
社会科(13768)
社会科学(13767)
基金项目(10617)
教育(10048)
(9585)
自然(9193)
自然科(8978)
自然科学(8976)
自然科学基金(8845)
资助(8579)
(8415)
编号(8358)
成果(7563)
(6558)
重点(6373)
国家社会(6322)
教育部(5981)
课题(5811)
(5727)
(5683)
人文(5584)
(5463)
期刊
(22241)
经济(22241)
研究(16434)
中国(7967)
(7877)
科学(6636)
管理(6211)
教育(5630)
学报(5588)
大学(4609)
财经(4547)
学学(4309)
(4032)
(3989)
经济研究(3829)
(3404)
金融(3404)
人口(3270)
技术(3237)
问题(2994)
业经(2648)
农业(2562)
统计(2428)
经济学(2221)
(2184)
(2096)
技术经济(2086)
现代(2022)
(2011)
商业(1949)
共检索到66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辉  
判断人口集中是否合理的依据究竟是不是集中的规模?经分析发现:农业与工业生产追逐自然资源的动机导致人口分散,规模效应促使工业生产在某一区域相对集中。劳动分工能够提升效率从而吸引人口集中,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扩张相互促进吸引人口进一步集中,但分工与市场扩张程度受交易与协调成本制约,节约交易成本的动机使得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同时存在。人均资源与人均资本差异均能推动人口分散或集中。其影响为正的平均净效用吸引人口集中,大城市人口超过合理限度后,仍然存在一个自然极限,不会无限扩张。当区域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人均净效用时,人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辉  
判断人口集中是否合理的依据究竟是不是集中的规模?经分析发现:农业与工业生产追逐自然资源的动机导致人口分散,规模效应促使工业生产在某一区域相对集中。劳动分工能够提升效率从而吸引人口集中,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扩张相互促进吸引人口进一步集中,但分工与市场扩张程度受交易与协调成本制约,节约交易成本的动机使得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同时存在。人均资源与人均资本差异均能推动人口分散或集中。其影响为正的平均净效用吸引人口集中,大城市人口超过合理限度后,仍然存在一个自然极限,不会无限扩张。当区域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人均净效用时,人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辉  
判断人口集中是否合理的依据究竟是不是集中的规模?经分析发现:农业与工业生产追逐自然资源的动机导致人口分散,规模效应促使工业生产在某一区域相对集中。劳动分工能够提升效率从而吸引人口集中,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扩张相互促进吸引人口进一步集中,但分工与市场扩张程度受交易与协调成本制约,节约交易成本的动机使得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同时存在。人均资源与人均资本差异均能推动人口分散或集中。其影响为正的平均净效用吸引人口集中,大城市人口超过合理限度后,仍然存在一个自然极限,不会无限扩张。当区域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人均净效用时,人口在不同地区间的迁移将相对停止。判断人口集中是否适度的标准不是人口规模,而是人口集中是否导致人均效用增长。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边疆  
针对动力锂电池充放电导致单体电池压差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升-降压型DC/DC变换器的双向分散式均衡电路,实现多模组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均衡管理,具有均衡响应迅速,效率高的特点。结合相应的充放电策略和城市工况,搭建了多模组动力电池实时均衡实验环境,在整车上对60 Ah/356 V的动力电池进行均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动力电池单体压差控制在15 mV以内,证明了均衡电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朱荟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这一理论命题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更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学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从理论内涵、现实困境和对策出路等方面对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初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军宁  
关于价值投资的哲学有两句四字箴言,一句是"慢即是快",所谓欲速则不达,通过慢慢地等待获得快快的回报。另一句是"少即是多",即投资的质量胜过投资的数量,它回答的是投资中的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所谓集中投资,即把投资者有限的智力、精力和资本集中投资到少数低价优质资产上能带来更多回报。集中投资最权威的倡导者是《保守的投资者夜夜安枕》的作者费雪。他曾经说过:"投资人被过分地灌输了分散投资的重要性。然而,害怕一个篮子里有太多的鸡蛋,会使得他们买进太少自己比较了解的公司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晶晶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理论探讨正逐渐从强调实体要素投入转变到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来,但现有的制度分析往往局限在静态层面,忽视了不同使用者属性和物品属性下制度安排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对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下灌溉制度的演进与适应性关注较少。本文基于博弈均衡分析理论,通过对四个村级案例的考察和分析,试图说明农田水利中分散实验与人为设计的制度实践,分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和内在机理;整合制度分散实验和人为设计模式的优点,重新设计了一种基于内生博弈的阶梯式制度演进模型,为我国农田水利制度建设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亮奎  
基础教育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与社会上的择校现象、校间生存竞争和校间差异存在着矛盾。政府和学校坚守基础教育健康合格的育人底线,理性引导大众的择校行为,在培养学生优良的公民素质和学生有差异的自由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使学校间的竞争从考试结果的竞争转向科学地实现育人目标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竞争,帮助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化差异来彰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以优良的文化特色形成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施威  杨琼  耿华萍  
近代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总体上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资源供给和配置机制失衡。义务教育非均衡供给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动能、深厚的历史传统以及稳固的社会根基:一是非均衡发展机制优势符合后发国家的战略意图;二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累积和固化的法理传统、制度惯性与教育文化;三是国家意志、行政体制和非制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主体利益博弈需求。循此逻辑,历次教育体制变革都在事实上延续了非均衡供给机制,尽管中央政府于2006年进行了反向改革,但"新机制"及其后续改革并未消除"城乡分立"的制度惯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俊良  郭显超  
文章在综述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均衡、人口均衡、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模型,认为均衡的基本含义就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是人口内外部各子系统同时具备了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状态,其内容包括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和总体均衡三个方面。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人口内部、人口外部、人口总体三个方面,分别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协调度和可持续度进行测评,并利用1982~2010年的数据对四川省主要年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四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不容乐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震威  王颖  
我国快速实现人口转变,使老龄化社会于世纪之交提前到来。在一定的资源环境和技术、制度条件下,统筹解决好人口总量较大与结构矛盾突出的"两难"问题,成为现阶段人口均衡发展的基本命题。如果及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并择机进一步调整人口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将妇女生育水平提高到1.8左右并逐步回归到更替水平上下,那么,未来三、四十年,我国人口将趋向于一个稳定人口,年龄构成和城乡构成将大体稳定下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为1/3,老龄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但仍低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届时,人力资本积累居世界前列,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人口自身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可望保持总体协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廷惠  
从市场过程角度来看,均衡是市场过程中行动主体相互发现的倾向。在真实时间和全然无知的现实世界里,企业家发现必然是非均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价格的非均衡信息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只有非均衡价格提供的利润机会才能激发企业家发现新知识。一旦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知识假设,企业家的发现过程必然具有"错误"、"失败"、"无效率"等特征。如果不借助经济主体"错误"和不断纠正"错误",企业家就不能在争胜竞争过程中发现利润机会,无法解决无效率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武爱  
在经济理性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界定了商品价值、买者价值、卖者价值三个概念,将单个交易的交易均衡定义为买者价值和卖者价值的价值均衡,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建立了新的市场交易均衡理论,运用解析几何方法,求出了交易均衡价格的数学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国权  
《管子》后16篇,也称轻重篇,着重阐述了轻重理论,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经济管理思想。前人学者大多从供求规律与货币数量论等角度对商品之间的轻重规律进行阐释。文章则重点阐述了轻重规律所蕴含的均衡思想,并且在阐述管子轻重理论中蕴含的局部均衡、动态均衡、一般均衡思想后,借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试图重建管子轻重规律的均衡分析。西方经济学直到1769年以后才在经济学中引入均衡的概念,此研究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经济思想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庆元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社会救济金发放效应的博弈模型,分析救济金的发放后的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期望社会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救济金的最优发放方案。分析表明救济金发放的最优方案是按贫富差异的程度分等级实施。救济金的边际效益最大化方案是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救济金数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