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6)
- 2023(10668)
- 2022(9158)
- 2021(8582)
- 2020(6838)
- 2019(16041)
- 2018(14944)
- 2017(27620)
- 2016(15286)
- 2015(16800)
- 2014(16316)
- 2013(15959)
- 2012(14892)
- 2011(13619)
- 2010(13678)
- 2009(12541)
- 2008(12449)
- 2007(10664)
- 2006(9683)
- 2005(8661)
- 学科
- 济(58573)
- 经济(58511)
- 管理(42205)
- 业(41489)
- 企(31829)
- 企业(31829)
- 方法(25779)
- 数学(23494)
- 数学方法(23241)
- 中国(19005)
- 农(18804)
- 贸(17943)
- 贸易(17940)
- 易(17639)
- 财(17541)
- 出(12962)
- 制(12651)
- 业经(12549)
- 农业(12414)
- 学(12223)
- 地方(10951)
- 策(10605)
- 银(9737)
- 银行(9691)
- 技术(9578)
- 行(9275)
- 融(9220)
- 金融(9220)
- 环境(9205)
- 教育(9195)
- 机构
- 大学(216313)
- 学院(213875)
- 济(93913)
- 经济(92075)
- 管理(80908)
- 研究(80727)
- 理学(70185)
- 理学院(69379)
- 管理学(68204)
- 管理学院(67807)
- 中国(59169)
- 科学(48141)
- 京(45095)
- 农(43576)
- 财(42994)
- 所(41087)
- 研究所(37405)
- 中心(35978)
- 业大(35464)
- 农业(34564)
- 财经(33608)
- 江(32321)
- 经(30824)
- 经济学(29252)
- 院(29177)
- 北京(28134)
- 范(27328)
- 师范(26949)
- 经济学院(26583)
- 财经大学(25028)
- 基金
- 项目(147257)
- 科学(116193)
- 基金(108699)
- 研究(103439)
- 家(97268)
- 国家(96444)
- 科学基金(81659)
- 社会(67682)
- 社会科(64350)
- 社会科学(64337)
- 基金项目(56651)
- 省(56606)
- 自然(53768)
- 自然科(52595)
- 自然科学(52576)
- 自然科学基金(51702)
- 划(48851)
- 教育(48307)
- 资助(44659)
- 编号(39851)
- 重点(33728)
- 部(33338)
- 发(31880)
- 成果(31745)
- 创(30915)
- 创新(28970)
- 国家社会(28726)
- 科研(28569)
- 课题(28421)
- 教育部(28406)
共检索到326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栋 李萍
对1994~2014年的人口出生率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人口出生率及相关指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对我国人口出生率及各主要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济增长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居民的生育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由此将会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社会老龄化、独生子女性格异化等后果。应进一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胎生育,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控制物价增长。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经济增长率 二胎生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军 赵小静 周新发
人口老龄化加剧趋势下,合理调控人口出生率已经成为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计划生育政策起主导作用,四类地区生育政策对出生率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剔除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社会保障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为负,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人均GDP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为正。基于此,我国在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应同时考虑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政策强化或抵减效应。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 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启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由1951年的49.97‰下降至1990年的16.55‰,降幅之大,引人注目,由于40年来台湾人口的国际迁移人数微乎其微,因而人口的出生率决定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出生率的大幅下降缓解了台湾岛上人口的沉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坤 胡东婉 刘扬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科学评价政策实施的效果尤为重要。以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生育两个子女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82~2013年省级年度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评估生育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及机制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生育政策和生育成本社会化的交互项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说明生育政策有效,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且生育成本社会化转移越多,人口出生率越高。从地区分组来看,东、中部地区的政策有效性更强。从门槛效应看,相对于低房价地区,高房价地区的政策效果更明显;相对于低文化水平群体,高文化水平群体的政策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二孩”政策 成本社会化 政策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松臣 张世英
人口出生率是决定人口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分析了全国各地区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以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收入水平、人口组成、教育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最后得出人口组成和收入水平是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晋良花 章琴
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力的来源,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情况,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构建了13个指标以综合反映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状况。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年人口出生率的地区差异。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出生率越低。最后提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差异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曲以滨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由建国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合理发展型转变。 但是近两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了较明显的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并对比社会照料分别由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时的人口出生率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自我老年照料偏好和老年照料偏好结构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确定,利他老年照料偏好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相对于社会照料由政府提供,市场提供社会照料时对应更高的人口出生率。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转移支付以满足老年人从市场上购买老年照料。相对于政府提供老年照料,市场提供老年照料对应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对应更多子女数量,这使得子女提供的家庭照料更多,且子女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使老年人有更多老年消费和社会照料。本文认为应注意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快老年照料市场化进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再贵
在具有内生增长的交叠世代模型框架内,本文考察了中国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对人口出生率、经济增长和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本文假设个人为拥有孩子和老年期得到孩子的物质支持而感到满足,子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默契总起作用,进而证明提高企业缴费率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和代际转移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上升,而个人缴费对这三者没有影响。最后求解了能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经济适度增长并鼓励适当家庭养老保障的理想的企业缴费率区间。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人口出生率 内生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龙见 陈建伟 徐琰超
本文将政府收支行为以及消费者个体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纳入到Diamond(1965)的模型中,从而构建了一个生育率内生化的世代交替模型,分析了政府教育支出对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生育具有抑制作用。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虑了人口出生率一阶滞后项、政府教育支出等变量的内生性,分析了人口出生率的动态演变。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出生率有显著的负作用。经验与理论保持了一致,这表明在中国"多子多福"的传统下,财政教育支出兼有降低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本文的研究为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战略空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本文在内生化人口出生率的跨期迭代模型中引入延迟退休和隔代教养,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本文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通过两条渠道实现:延迟退休使老年时期收入增加,从而年轻时期储蓄压力减少,年轻人倾向于投入更少的时间用于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抚育子女,促使人口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使老年人用于隔代教养的时间减少,年轻人抚育子女的时间成本上升,促使人口出生率降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上述两种效应的大小对比。在特定参数环境下,延迟退休与人口出生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或单调递减关系。本文认为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通过隔代教养渠道对人口出生率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隔代教养 人口出生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德
一 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与不适应 (一)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一定的人口出生率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 例如,在非洲赤道地区的社会中严格实行着产后性禁忌,在婴儿两岁左右可能断奶之前,禁止其母亲发生性行为。这种习俗扩大了生育的间隔,从而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产后性禁忌的实施是带强制性的,在当代人看来甚至是极不人道的。但是,这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光明 丁波鹦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显著下降,而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的居民工作时间波动增加可能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将中国城镇行业加权平均工作时间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当地人口出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工作时间对出生率存在交互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工作时间增加对出生率的负向冲击就越被削弱,即收入水平对劳动闲暇具有一定补偿作用。构建工具变量“经济地理偏离度”、去除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基于SYS-GMM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结论。异质性检验则发现无论城镇男性或女性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都会负向冲击当地人口出生率。相关部门应在保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工时制度,保障职工拥有充足劳动闲暇,并对家庭生育予以必要的支持辅助,避免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孟醒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计划生育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