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1)
2023(9572)
2022(8132)
2021(7312)
2020(6153)
2019(13714)
2018(13317)
2017(25588)
2016(14181)
2015(15416)
2014(15238)
2013(14883)
2012(13569)
2011(12200)
2010(12277)
2009(11528)
2008(11819)
2007(10544)
2006(9306)
2005(8370)
作者
(42936)
(35903)
(35869)
(33892)
(22961)
(17333)
(15968)
(13821)
(13754)
(12887)
(12572)
(11955)
(11799)
(11469)
(11272)
(11032)
(10914)
(10638)
(10471)
(10452)
(9177)
(8823)
(8684)
(8311)
(8136)
(8123)
(8031)
(7887)
(7238)
(7084)
学科
(56064)
经济(55955)
管理(48097)
(41920)
(34921)
企业(34921)
方法(22629)
数学(19796)
数学方法(19590)
(18715)
(16093)
中国(14788)
(14649)
业经(12541)
(12179)
(11717)
财务(11690)
财务管理(11662)
企业财务(11150)
(10647)
(10602)
银行(10557)
(10326)
贸易(10324)
(10077)
(9891)
(9811)
金融(9808)
农业(9699)
环境(9140)
机构
大学(208443)
学院(205149)
(84571)
经济(82977)
管理(77225)
研究(71835)
理学(66781)
理学院(66009)
管理学(64894)
管理学院(64532)
中国(54372)
科学(44627)
(43271)
(42862)
(40911)
(37644)
业大(34279)
研究所(34268)
财经(33826)
农业(32522)
中心(32018)
(31075)
(30730)
经济学(27107)
北京(26626)
(25430)
财经大学(25347)
(24627)
经济学院(24609)
师范(24225)
基金
项目(141086)
科学(111143)
基金(105440)
研究(96654)
(94829)
国家(94082)
科学基金(79559)
社会(64318)
社会科(60995)
社会科学(60981)
基金项目(56247)
(53768)
自然(52843)
自然科(51606)
自然科学(51583)
自然科学基金(50716)
(46589)
教育(43869)
资助(41971)
编号(35947)
重点(32281)
(31683)
(30181)
(29806)
成果(29349)
(28992)
创新(28092)
国家社会(27730)
科研(27554)
计划(27319)
期刊
(90362)
经济(90362)
研究(59743)
中国(39706)
学报(39244)
(36442)
科学(35060)
(34878)
大学(29148)
学学(28096)
管理(27699)
农业(23690)
(20968)
金融(20968)
财经(17204)
教育(15485)
经济研究(14911)
(14677)
技术(14031)
业经(13984)
问题(12248)
(12130)
(11882)
业大(10762)
科技(9899)
(9496)
财会(9290)
农业大学(9269)
理论(9241)
技术经济(9006)
共检索到301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华磊  
从人口世代更迭的视角分析,在人口红利期和人口负债期,中国的储蓄、房地产以及资产市场呈现不同的趋势性特征。储蓄是人口世代更迭影响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纽带,同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不同资产的受体人群不同。在人口红利期,储蓄率持续上升,房地产及其他资产价格面临上行压力。随着人口红利期结束、社会进入人口负债期,未来中国老龄化加速,储蓄率趋于下降,房地产价格、风险较大的权益资产价格面临下行压力。鉴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人口学逻辑,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要素市场改革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口世代更迭的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人们从人口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理解"十三五"时期我国为何需要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汪伟  
在出生高峰世代和出生低谷世代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00-2030年间,储蓄率路径呈现出类似1980-2010年间历年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资本红利滞后、尾随且依附人口红利。2015年之后,随着95后和00后出生低谷一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储蓄率呈现出类似1995年之后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断崖式下降特征,且人力资本的提高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急剧消失,资本红利也加速消失。最后,考察了堵住劳动力出口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储蓄率的影响,模拟发现,无论哪种延迟退休方案,都改变不了储蓄率下降的趋势,但是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储蓄率下降的幅度,延缓资本红利消失的速度,进而达到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保驾护航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赢得时间的目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汪伟  
在出生高峰世代和出生低谷世代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00-2030年间,储蓄率路径呈现出类似1980-2010年间历年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资本红利滞后、尾随且依附人口红利。2015年之后,随着95后和00后出生低谷一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储蓄率呈现出类似1995年之后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断崖式下降特征,且人力资本的提高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急剧消失,资本红利也加速消失。最后,考察了堵住劳动力出口的延迟退休方案对储蓄率的影响,模拟发现,无论哪种延迟退休方案,都改变不了储蓄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马静燕  
以中国1992—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生命周期等理论,采用VAR模型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最大,影响效应先负后正;对政府储蓄率的影响次之,影响效应先正后负;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最小,影响效应先负后正。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各类储蓄率的不利影响,应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养老保险保障,建立老年金融体系;发展银发产业,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伍伟  戴晓凤  
近年来储蓄存款一直快速增长,虽然最近证券市场的繁荣暂时对储蓄存款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分流作用,但是,一旦证券市场趋势逆转,流向证券市场的储蓄资金很快就会回流。因此,研究储蓄存款在证券市场之外的分流具有重要意义。消费市场交易和房地产市场交易虽然没有很强的储蓄分流效应,但是具有长期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徐亮  徐海东  倪鹏飞  
本文基于2005—2019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方法研究了房地产投资对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投资对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存在显著的带动效应和挤出效应,并且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从时空特征上看,房地产投资对其他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效应逐步增强,净负向效应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城市房地产投资的净负向效应最大,东部地区城市的净负向效应最小。土地供给减少强化了房地产投资对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出效应,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利于减小房地产投资对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出效应。据此建议,应当合理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地发挥土地供给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科学引导房地产投资与其他投资的协调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雯  杨晓维  
本文扩展包含地位寻求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型,提出命题,论证可通过分析个体在群组中的相对地位对个体储蓄、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地位寻求动机;借助微观数据分析中国农户在周围人群中的相对地位对其消费水平的影响,得出结论:(1)使用各类财富表征相对地位,基于住房面积的地位寻求-储蓄动机最为强烈;(2)依据住房面积区分较低、较高地位者,得到"非对称性"结论,即:后者由于担心相对距离缩小而减少的边际消费会高于前者由于相对距离扩大而减少的边际消费。(3)利用分位数图引出"向上比较",即农村中较高地位者可能会选择除住房之外的方式与城镇居民进行相对地位比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春生  王亚星  
在对人口半城镇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半城镇化会造成半城镇化人口在常住地和户籍地之间往返生活,引发过度的住房需求,并通过半城镇化人口在两地的居住消费行为对房地产价格变动产生需求拉动效应和成本推动效应;人口半城镇化构成了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人口半城镇化率的提高对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程度较大和时间较为持久的正向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昌荣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时,以转换时的公允价值入账,不进行追溯调整。这不仅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且不符合可比性信息质量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进行完善,改为追溯调整的方法核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康  孙可可  
根据"租买转换"模型,将购房计划引入房价与房租对储蓄影响的相关研究中,同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采集的微观数据中的租房家庭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1)购房计划是研究住房市场价格对家庭储蓄影响的关键变量,购房计划使租房家庭储蓄增加35.7%~44.6%,并且储蓄的增加会提升租房家庭的购房动机;(2)住房市场价格会直接影响家庭购房计划的制定,房价上涨抑制家庭制定购房计划,房租上涨促使家庭制定购房计划;(3)考虑了购房计划后,可以测度房价与房租对家庭储蓄的净影响,房价对储蓄的净效应为正,体现出房奴效应,房租上涨也会使租房家庭增加储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华磊  
本文采用动态优化模型,考察了人口世代更迭与人口政策调整对未来经济增速的影响。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发现:2018—205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将呈现出与1998年以后出生人数阶梯式下降相类似的趋势性特征;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2018—2021、2022—2050和2018—2050年间平均经济增速分别为6.08%、3.30%和3.64%。在当前新生婴儿进入劳动市场之前,虽然生育政策调整轻微降低了经济增速,但是之后的提升效果极其明显;在短期内虽然降低企业缴费率和延迟退休等政策会轻微提升经济增速,但是长期效果有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颖  丁妍  
人口红利深刻影响着一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间接主导着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文章在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对房地产价格内在驱动机制的基础上,采集了1999—2011年我国各省份人口与房地产价格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通径分析,研究了人口红利推高房价的直接与间接机制,以及人口红利冲击对房价的长期与短期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红利既能够直接推高房地产价格,又能够通过房地产投资、信贷等中介变量间接推高房地产价格,且房贷对房价的冲击路径呈现U型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万茂  黄贤金  
通过对国内外房地产市场运行理论与实践的分析,论述了房地产市场地域性、垄断性、层次性、循环性、开放性、滞后性、衍生性及双重性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的剖析,认为中国应该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即价格机制、约束机制(金融、税收、法规约束等)、中介机制和竞争机制,以促进房地产市场运行的有序化、高效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民权  孙波  
从2003年以来中国的房价一直处于快速上涨趋势中,而且根据房价一收入比等指标可以断定,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偏高,并且积聚了大量价格泡沫。推动地价、房价持续上升并最终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动力是地方政府得自批租商业用地的财政利益。为增加其土地收益,地方政府不仅有激励在土地供给侧极力抬升地价,还有动力在房产需求侧积极推涨房价。结果,房地产泡沫就在这一利益的驱动下生长起来了。根据我们的分析,促使地方政府极力提高地价的深层原因在于现存的商业用地批租制度,它和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机制一起构成了诱发价格泡沫的微观基础。因此,降低房价、治理房地产泡沫也应从改革这一制度安排入手,从源头上割断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宏  
本文在标准的LC-PIH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估计我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计量模型,并利用1998-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028,并从房地产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的角度做了简要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