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6)
2023(9877)
2022(8048)
2021(7630)
2020(6058)
2019(13594)
2018(13346)
2017(25125)
2016(13711)
2015(15101)
2014(14934)
2013(14496)
2012(13819)
2011(12606)
2010(12801)
2009(11791)
2008(11209)
2007(10402)
2006(9481)
2005(8224)
作者
(36574)
(30901)
(30214)
(29105)
(19388)
(14647)
(13964)
(11849)
(11618)
(11390)
(10363)
(10320)
(9897)
(9459)
(9377)
(9310)
(9116)
(8956)
(8734)
(8666)
(7672)
(7459)
(7378)
(7235)
(7021)
(6965)
(6873)
(6638)
(6228)
(6170)
学科
(51043)
经济(50989)
(33411)
管理(32374)
(30545)
(20664)
企业(20664)
农业(20460)
中国(18681)
地方(18423)
业经(14806)
方法(13697)
(13042)
数学(11968)
(11775)
数学方法(11728)
(10821)
(9612)
(9359)
贸易(9351)
(9004)
及其(8848)
(8804)
农业经济(8628)
环境(8515)
(8406)
银行(8405)
政策(8108)
(8102)
(7979)
机构
学院(183298)
大学(177762)
(72019)
经济(69993)
研究(66528)
管理(65494)
理学(54918)
理学院(54167)
管理学(53155)
管理学院(52781)
中国(51058)
(38895)
科学(38653)
(34722)
(33257)
(32472)
中心(32213)
(30974)
(30665)
师范(30507)
研究所(28914)
财经(25573)
业大(25447)
北京(24794)
(24772)
农业(24445)
(24206)
师范大学(24096)
(23009)
(22216)
基金
项目(118496)
研究(96073)
科学(93237)
基金(81603)
(69291)
国家(68494)
社会(59236)
科学基金(58415)
社会科(55546)
社会科学(55534)
(48287)
教育(44593)
基金项目(43086)
编号(42898)
(39954)
成果(36538)
自然(34434)
自然科(33525)
自然科学(33519)
自然科学基金(32884)
资助(31695)
课题(30744)
(28481)
重点(26698)
(26319)
(25776)
(24982)
(23894)
发展(23798)
规划(23725)
期刊
(94069)
经济(94069)
研究(60488)
中国(46365)
(37087)
教育(31690)
(25094)
科学(24700)
农业(24480)
学报(22972)
管理(22246)
(21846)
金融(21846)
业经(19108)
大学(18881)
学学(17192)
技术(16632)
经济研究(12984)
问题(12311)
财经(11501)
农村(10381)
(10381)
图书(10377)
农业经济(10364)
(10277)
资源(10173)
(10028)
(10023)
(9657)
论坛(9657)
共检索到297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秀红  
建设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对教育强国建设尤为重要。学龄人口变动对师资配置产生系统性影响。按照人口的变动趋势,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县呈现东北地区学龄人口的分布样态,研究东北地区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随着人口持续下降,东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面临队伍结构难以优化、岗位吸引力难以提升和师资供需难以调配等攻坚难点。东北地区纵深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受诸多因素限制,包括学龄人口分布稀疏降低师资配置效率、经济发展迟缓限制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加大教育资源统筹难度。为此,应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态势,科学测算资源调配潜力,创新教师编制流转制度,加大非货币性待遇保障力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诗燕  张湘韵  
研究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成效对于优化政策文本和改进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都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深入了解基层学校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实施成效及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了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数量和结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中仍然存在质量不高、专业发展不足等问题。本文将分析问题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田晓苗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乡村教师政策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综合化,逐步扩展成专门的政策体系。通过推动提高素质与保障待遇政策相结合,严格准入与优化结构政策相结合,规约性政策与鼓励性政策相结合,乡村教师"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未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内容需更加注重系统性,形成支持和发展乡村教育的长效机制;政策实施要更加关注实践性,保障农村教师政策的倾斜及适度弹性;政策目标要更加关注本土性,寻找适合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分析了网络时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教育技术现代化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婷  
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队伍存在的问题,包括组成结构不合理、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科研团队支撑等,并研究了队伍建设路径。详细介绍了“引、育、用、提、护”的实验教师全过程培养方案,强调在人员遴选、入职培训以及稳健成长期、成熟突破期、传帮带过渡期等阶段要引对人、育好人、用好人、提拔人、护好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举措。还提出实验教师队伍“专业、科研、素质”全方位建设方案,详细介绍了提高实验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科教融合能力及加强师德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具体做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沈彦   张建平  
乡村振兴和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乡村而教”是顺应乡村振兴和发展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理念,是乡村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情怀、意志品质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对于反映乡村振兴的社会呼声、回应国家对乡村教师的期盼、提升乡村教师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艳玲  陈向明  
近二十年来,伴随现代性的快速推进,我国乡村教师职业的乡土性日渐迷失,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遭遇多重危机。本文基于长期的田野研究指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强化专业取向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保留其乡土性。为此,需要重新审视乡村教师的专业性,即应把乡土情怀作为乡村教师最典型的专业特质,选拔和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这些教师应热爱乡村儿童和乡村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能够开展文化适切的教育,并具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对乡土情怀的重视,强调对优秀乡村教师的关注,重视对本土经验的弘扬,强调对乡村教师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及关注乡村教育文化价值观的重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雅菊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教育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就高职教育发展而言,一些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里面有地域问题,也有历史遗留问题。目前,需要改变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积极向"双一流"建设标准靠拢,发挥自身高校特色,营造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人尽其才的教师队伍环境,创建优质高职教师队伍,更好地为高职教育发展服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娟  巫娜  刘义兵  
加拿大偏远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加拿大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诉求。当前,加拿大联邦政府、省政府与学校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师资补充、教师培养培训等政策措施,提升偏远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拿大偏远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保障机制、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艳玲  
政策工具是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政府在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方面综合运用了激励、命令、能力建设、劝告或劝诱等政策工具,体现了建设"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的政策意图。但上述政策工具仍有诸多不完备之处,且"系统变革工具"明显缺失。为此,需要凸显激励工具的"激励性",完善逆差序教师待遇补偿机制,保障不同层级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完善命令性工具,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规范教师调动行为;丰富能力建设工具,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帮助乡村教师获得积极的职业体验;善用劝告或劝诱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杨秋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能适应区域均衡发展的需要。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亟需构建"双师型"教师高效培养机制,以促进"双师型"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效、高质、精准供给,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杉  黄遵红  夏海鹰  
随着脱贫攻坚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乡村振兴”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人才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从系统论视域出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系统架构、整体推进:政府部门须从顶层设计上优化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师范院校须从办学定位上勇挑师范生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两个担子,乡村社区须从乡村振兴出发探索乡土文化传承新路径,乡村教师需着眼于专业发展目标树立个人专业发展自觉性和乡土文化建设使命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善槐  
党的十九大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明确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的重要性。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其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底部攻坚的关键,事关我国义务教育总体办学质量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推进乡村教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解光穆  谢波  
为推动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并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良好师资保障,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颁布实施后,各省(市、自治区)及众多市、县(区)都陆续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以积极的政策设计与科学制度来关注、关心、关爱乡村教师。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差异的存在,在乡村教师支持政策落地时还需要从收入待遇提高、专业能力发展、现实补充及未来培养三个方面来细化优化,确保他们能安心从教、舒心从教、用心从教、精心从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彦宗  
高职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建设的内在支撑和智力保障。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四个方面理解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能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和师资品牌、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针对目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准入机制不健全、质量水平层次低、结构体系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应以高职教师队伍的利益诉求和长远发展为视角,从明确目标、规范标准、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加强评估五个方面入手,找出行之有效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