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3)
- 2023(13905)
- 2022(11864)
- 2021(10936)
- 2020(9059)
- 2019(21037)
- 2018(20643)
- 2017(39165)
- 2016(21015)
- 2015(24200)
- 2014(24244)
- 2013(24478)
- 2012(23506)
- 2011(21868)
- 2010(22117)
- 2009(20809)
- 2008(20742)
- 2007(18662)
- 2006(16903)
- 2005(15757)
- 学科
- 济(112999)
- 经济(112898)
- 管理(57885)
- 业(53290)
- 方法(40942)
- 企(40168)
- 企业(40168)
- 数学(35927)
- 数学方法(35685)
- 中国(33424)
- 地方(28334)
- 农(28162)
- 业经(21957)
- 学(21918)
- 财(21414)
- 贸(20553)
- 贸易(20538)
- 易(19869)
- 环境(19616)
- 农业(19092)
- 制(18571)
- 地方经济(16857)
- 融(16703)
- 金融(16701)
- 银(16685)
- 银行(16658)
- 行(16200)
- 和(16145)
- 发(16126)
- 划(13443)
- 机构
- 大学(321299)
- 学院(319714)
- 济(147775)
- 经济(144966)
- 研究(122426)
- 管理(116792)
- 理学(98544)
- 理学院(97325)
- 管理学(95939)
- 管理学院(95325)
- 中国(94301)
- 科学(72146)
- 京(70416)
- 财(64857)
- 所(64096)
- 研究所(57818)
- 农(54245)
- 中心(54099)
- 财经(50999)
- 江(48932)
- 经济学(47275)
- 经(46229)
- 北京(45976)
- 业大(43973)
- 范(43628)
- 师范(43251)
- 院(43128)
- 经济学院(42413)
- 农业(42363)
- 州(38862)
- 基金
- 项目(201589)
- 科学(158204)
- 研究(148639)
- 基金(146203)
- 家(127586)
- 国家(126555)
- 科学基金(106529)
- 社会(96923)
- 社会科(91928)
- 社会科学(91900)
- 省(76714)
- 基金项目(76245)
- 教育(66192)
- 自然(65300)
- 划(65076)
- 自然科(63619)
- 自然科学(63594)
- 自然科学基金(62475)
- 资助(60776)
- 编号(59110)
- 发(49646)
- 成果(49096)
- 重点(46038)
- 部(45740)
- 课题(41531)
- 国家社会(41262)
- 创(40902)
- 发展(40507)
- 展(39875)
- 教育部(38968)
- 期刊
- 济(174092)
- 经济(174092)
- 研究(103207)
- 中国(69533)
- 农(50313)
- 财(48804)
- 学报(48595)
- 科学(46377)
- 管理(43321)
- 大学(36158)
- 农业(34355)
- 学学(33712)
- 融(32568)
- 金融(32568)
- 教育(31538)
- 经济研究(29030)
- 技术(27131)
- 财经(26350)
- 业经(26231)
- 问题(23152)
- 经(22906)
- 贸(20065)
- 业(19247)
- 世界(18479)
- 国际(18099)
- 技术经济(17809)
- 资源(16488)
- 图书(16479)
- 统计(15965)
- 商业(14820)
共检索到507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本文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经济学的诠释。认为人类达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观,其实质在于依靠人力资本的增进和技术的创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批驳了利用可持续发展观鼓吹中国的发展可能成为世界的包袱或威胁的观点,另一方面剖析了中国现实中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上的政策扭曲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孝胜
如何协调中国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以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根据西部人口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以及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二十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世界人口的空前增长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了保证当代人和后代子孙的福祉,人类必须遵循新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模式,即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生殖行为、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才能交给后代子孙一个健康的地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明城 张向前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海西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仍面临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能源短缺等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应是21世纪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要可从控制人口数量、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人口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殿发 欧阳自远 王世杰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人口 -资源 -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 ,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反贫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 ,以生态环境重建为切入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文兵 赵勇 项义水
人中是指从事物资资料生产和自我生产的社会主体。它根据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必然会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人中作为生产者,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构成了社会生产的主体。人口作为消费者是一切最终产品的消费者。构成了社会消费的主体。人中本身是一定环境的产物。由于成千上万年的演变,通过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猿楫别”才最终形成了人。人,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是开发环境的力量。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谈不上开发环境。纵观人类发展史,人对环境的开发利用是随着人中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的。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金田 董方
近几个世纪,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遭到过度的开采与破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念开始反思,到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丽丽
贸易与环境在理论和现实中存在较多冲突。理论上的冲突主要体现为贸易自由主义者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争论。现实中两者的冲突则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本质、标准、规则和市场开放等方面。贸易通过生产规模、收入、技术、结构和监管等多种途径影响环境,环境通过影响比较优势而最终影响贸易结构。
关键词:
贸易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周雄兵
长江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王冰周雄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指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发展,以及当代利益与未来利益相互统一的平衡发展。但是,也不可否认人口、资源、环境是影响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如果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毅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自然生态、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殿伟 尹豪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田雪原
近 30年来 ,国际社会在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认识、研究和实践诸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做出不懈地努力 ;可持续发展本身即表明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能否实现在于政策的科学性 ,战略和策略的正确性 ,决策的可行性。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并结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侧重人口角度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选择和改革的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华,索朗仁青
根据对西藏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揭示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 ;从而使人们对西藏目前的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环境及三者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较客观、理性的认识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以求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栋梁
运用社会生态学、经济伦理学和人口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 ,揭示了人口环境系统的特征、动因及其容量 ,描述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对人口的威胁 ,预测了全球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挑战
关键词:
人口环境系统 人口环境容量 人口环境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