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9)
- 2023(17007)
- 2022(14922)
- 2021(13980)
- 2020(11798)
- 2019(27392)
- 2018(27537)
- 2017(52927)
- 2016(29078)
- 2015(33219)
- 2014(33724)
- 2013(33665)
- 2012(31589)
- 2011(28645)
- 2010(29062)
- 2009(26879)
- 2008(26821)
- 2007(24154)
- 2006(21433)
- 2005(19447)
- 学科
- 济(124000)
- 经济(123867)
- 管理(84696)
- 业(80146)
- 企(64661)
- 企业(64661)
- 方法(54036)
- 数学(46601)
- 数学方法(46044)
- 中国(35442)
- 农(34917)
- 地方(30072)
- 财(30056)
- 学(27894)
- 业经(27037)
- 农业(23381)
- 贸(22968)
- 贸易(22954)
- 制(22877)
- 易(22191)
- 环境(21858)
- 和(20307)
- 银(19791)
- 银行(19732)
- 理论(19571)
- 融(18908)
- 金融(18905)
- 行(18856)
- 技术(18511)
- 务(18501)
- 机构
- 大学(425815)
- 学院(424279)
- 济(168904)
- 经济(164950)
- 管理(164844)
- 研究(147526)
- 理学(141015)
- 理学院(139369)
- 管理学(136949)
- 管理学院(136177)
- 中国(111547)
- 科学(93439)
- 京(92990)
- 财(77882)
- 所(77237)
- 农(74078)
- 研究所(69887)
- 中心(67006)
- 江(64973)
- 业大(64775)
- 财经(61276)
- 北京(59813)
- 范(58235)
- 农业(57989)
- 师范(57692)
- 经(55361)
- 院(52960)
- 州(52905)
- 经济学(49696)
- 师范大学(46397)
- 基金
- 项目(280056)
- 科学(217910)
- 研究(204078)
- 基金(199826)
- 家(174269)
- 国家(172756)
- 科学基金(146656)
- 社会(125804)
- 社会科(119008)
- 社会科学(118975)
- 省(110680)
- 基金项目(106440)
- 自然(95762)
- 教育(93477)
- 自然科(93363)
- 自然科学(93336)
- 划(93121)
- 自然科学基金(91615)
- 编号(84906)
- 资助(83241)
- 成果(69794)
- 重点(62817)
- 发(62630)
- 部(61253)
- 课题(58715)
- 创(57104)
- 科研(53578)
- 创新(53308)
- 教育部(51752)
- 项目编号(51413)
- 期刊
- 济(192686)
- 经济(192686)
- 研究(127462)
- 中国(86829)
- 学报(68846)
- 农(67669)
- 科学(63150)
- 管理(59481)
- 财(59247)
- 大学(50696)
- 教育(49161)
- 学学(47235)
- 农业(46421)
- 融(38747)
- 金融(38747)
- 技术(37096)
- 业经(32638)
- 经济研究(29604)
- 财经(29422)
- 问题(26011)
- 图书(25394)
- 经(25051)
- 业(24227)
- 技术经济(21477)
- 理论(20891)
- 资源(20641)
- 科技(20174)
- 版(19645)
- 商业(19448)
- 贸(19169)
共检索到642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晶莹 李金伟 刘丹
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必然出现许多深层次矛盾。在日益彰显的诸多矛盾中,牵扯着既定生产方式与制度之约束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或许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瓶颈"。为了走出困境,诸多学者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保护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损耗的补偿机制、实行绿色GDP核算等措施。本文认为,走出人口、资源与环境困境,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困境 生态危机 公有制为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军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已陷入“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素质过低-经济发展迟缓-民族问题严峻-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政府决策失误-生态环境恶化”的艰难困境,走出困境的未来抉择是:制定科学人口战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摆脱贫困落后;改变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发挥市镇极化作用;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区域发展活力;规范政府行为职能,理顺区域管理机制;选择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郭红玲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途径:(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山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曹雪芹 龚新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不仅是目前同时也是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桐柏县为例,主要从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其目的就是为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县域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人口容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龙男
中国在均衡与非均衡的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区域开发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孝华 叶泽川 杨秀苔
全面分析了三峡库区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提出了经济与人口、资源及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小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泗刚 段汉明 李正军
在深入分析克拉玛依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年以来克拉玛依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发展最快,人口和环境系统则呈波动上升态势;2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不高,协调水平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0.391增加到2012年的0.616;3克拉玛依发展类型依次为人口主导经济滞后型、人口主导环境滞后型、经济主导环境滞后型。最后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提出了各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人口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理
作者从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的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人工生态系统应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