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7)
- 2023(9481)
- 2022(8124)
- 2021(7162)
- 2020(5691)
- 2019(12831)
- 2018(12773)
- 2017(24226)
- 2016(12869)
- 2015(14326)
- 2014(14410)
- 2013(14546)
- 2012(14190)
- 2011(13183)
- 2010(13619)
- 2009(12686)
- 2008(12425)
- 2007(11261)
- 2006(10686)
- 2005(10001)
- 学科
- 济(81576)
- 经济(81419)
- 管理(31601)
- 业(30264)
- 地方(26224)
- 中国(24255)
- 方法(22795)
- 企(22353)
- 企业(22353)
- 农(19426)
- 业经(18104)
- 数学(17863)
- 数学方法(17729)
- 地方经济(16318)
- 学(14528)
- 农业(13615)
- 发(12226)
- 融(12205)
- 金融(12203)
- 制(11689)
- 和(11590)
- 银(11132)
- 银行(11119)
- 财(11102)
- 贸(11045)
- 贸易(11034)
- 环境(10985)
- 行(10952)
- 易(10489)
- 理论(10241)
- 机构
- 学院(194999)
- 大学(194578)
- 济(93077)
- 经济(91291)
- 研究(78540)
- 管理(68983)
- 中国(58811)
- 理学(57550)
- 理学院(56741)
- 管理学(55936)
- 管理学院(55541)
- 科学(44347)
- 京(42812)
- 所(40877)
- 财(40538)
- 研究所(36392)
- 中心(33822)
- 财经(31230)
- 江(30772)
- 农(30342)
- 经济学(29833)
- 范(28679)
- 师范(28440)
- 北京(28305)
- 经(28033)
- 院(27366)
- 经济学院(26409)
- 州(25048)
- 业大(24348)
- 科学院(23860)
- 基金
- 项目(119866)
- 科学(94521)
- 研究(91423)
- 基金(85413)
- 家(73512)
- 国家(72850)
- 社会(62160)
- 科学基金(61541)
- 社会科(57770)
- 社会科学(57754)
- 省(46741)
- 基金项目(44301)
- 教育(40359)
- 划(39086)
- 编号(36510)
- 自然(35274)
- 资助(34743)
- 自然科(34431)
- 自然科学(34426)
- 自然科学基金(33808)
- 发(33196)
- 成果(31121)
- 发展(27663)
- 重点(27477)
- 展(27212)
- 课题(26712)
- 部(26411)
- 国家社会(25615)
- 创(24391)
- 性(23027)
- 期刊
- 济(119798)
- 经济(119798)
- 研究(70139)
- 中国(46812)
- 农(30300)
- 财(28934)
- 管理(27962)
- 科学(27147)
- 学报(26589)
- 教育(22870)
- 融(21566)
- 金融(21566)
- 大学(20743)
- 农业(20671)
- 经济研究(19931)
- 学学(19364)
- 业经(18317)
- 技术(17301)
- 财经(16413)
- 问题(15406)
- 经(14373)
- 世界(11964)
- 贸(11698)
- 技术经济(11189)
- 国际(11121)
- 业(10359)
- 统计(9954)
- 商业(9854)
- 经济问题(9787)
- 经济管理(9449)
共检索到326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维国,李婷
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定量描述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是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本文应用定量描述方法,描述了辽宁省各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开荣 浣晓旭 孙倩
通过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0年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六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整体中部地区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六省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形成明显的两大等级板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
经济社会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度 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威莎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长新 王维国
一、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人口、社会、经济三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它们在各个层次上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把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视为一个大系统,而把人口、社会、经济看作这个大系统之下的三个子系统。所谓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是指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相互适应,保持某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发展过程和态势。刻画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需要解决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描述各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水平;二是,怎样表现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三是,如何判断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在此分述如下: (一)各系统发展状况及发展水平的定量描述 一个系统的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经济布局 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北部低、中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河北多数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于经济地理集中度;从重心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人口与经济重心都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人口重心,2个重心偏离距离不断加大,此外各城市的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经济布局 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路遇
本文论述了县(市)级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其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特别强调县(市)要有一个好的协调发展战略,并对协调发展战略的含意、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对策作了阐述,最后指出了县(市)领导者在协调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和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樊杰
从国家利益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特性出发 ,结合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 ,提出青藏地区近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深入分析青藏地区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扶持政策及其效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调整国家政策的建议 ,为青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将构筑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分别探讨了支撑特色经济体系的3个支柱产业系列 (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 )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
青藏地区 特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环境变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框架,来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应,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其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理
作者从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的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人工生态系统应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观点。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冯九璋
本文分析论述了苏南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着重指出在苏南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已具有整体性和严重性的特征。分析了人口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产生苏南环境污染的决定性因素。而环境污染有可能成为制约苏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不利条件。建议采取加大环保投入,调整工业结构,做好城镇总体规划,提高苏南全体人口的环境意识,并对苏南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等,将能把苏南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郭红玲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途径:(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山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大道
作者就地区差距的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情况下的地区间矛盾、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八五”期我国区域政策的调整作了精辟分析;最后阐述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内容;强调重视内地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地区经济 发展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温军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已陷入“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素质过低-经济发展迟缓-民族问题严峻-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政府决策失误-生态环境恶化”的艰难困境,走出困境的未来抉择是:制定科学人口战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摆脱贫困落后;改变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发挥市镇极化作用;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区域发展活力;规范政府行为职能,理顺区域管理机制;选择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江海
关于地区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中国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差异悬殊、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布局错位、举步维艰。应当正视差异悬殊的事实,深刻分析其形成的综合因素,高度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