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2)
- 2023(16112)
- 2022(13803)
- 2021(12731)
- 2020(11108)
- 2019(25475)
- 2018(25264)
- 2017(48319)
- 2016(26373)
- 2015(29678)
- 2014(29354)
- 2013(28774)
- 2012(26414)
- 2011(23777)
- 2010(23871)
- 2009(22040)
- 2008(21756)
- 2007(19412)
- 2006(16673)
- 2005(14536)
- 学科
- 济(106490)
- 经济(106363)
- 管理(76467)
- 业(74064)
- 企(61080)
- 企业(61080)
- 方法(53474)
- 数学(47631)
- 数学方法(46870)
- 农(29043)
- 财(27862)
- 中国(27139)
- 学(24107)
- 业经(22402)
- 贸(20171)
- 贸易(20162)
- 易(19639)
- 制(19500)
- 农业(19392)
- 地方(18945)
- 务(17940)
- 财务(17876)
- 财务管理(17829)
- 理论(17327)
- 企业财务(16905)
- 和(16706)
- 技术(16136)
- 环境(15733)
- 银(15281)
- 银行(15213)
- 机构
- 大学(380145)
- 学院(378697)
- 济(150928)
- 经济(147888)
- 管理(146871)
- 理学(128212)
- 研究(127723)
- 理学院(126767)
- 管理学(124012)
- 管理学院(123349)
- 中国(94591)
- 科学(83495)
- 京(80398)
- 农(73143)
- 所(66579)
- 财(66478)
- 业大(63683)
- 研究所(61263)
- 中心(59219)
- 农业(58339)
- 江(55833)
- 财经(54172)
- 北京(49895)
- 经(49323)
- 范(47923)
- 师范(47195)
- 经济学(46101)
- 院(45810)
- 州(44102)
- 经济学院(41878)
- 基金
- 项目(265205)
- 科学(207449)
- 基金(193595)
- 研究(182591)
- 家(173846)
- 国家(172221)
- 科学基金(146243)
- 社会(114890)
- 社会科(108915)
- 社会科学(108881)
- 省(104110)
- 基金项目(102216)
- 自然(99796)
- 自然科(97498)
- 自然科学(97465)
- 自然科学基金(95742)
- 划(88673)
- 教育(85299)
- 资助(80767)
- 编号(72393)
- 重点(60533)
- 部(58037)
- 成果(57176)
- 发(56044)
- 创(55134)
- 科研(52309)
- 计划(51775)
- 创新(51569)
- 课题(49655)
- 教育部(48965)
- 期刊
- 济(154736)
- 经济(154736)
- 研究(100076)
- 学报(70229)
- 中国(69857)
- 农(64056)
- 科学(61978)
- 管理(52357)
- 财(52192)
- 大学(51527)
- 学学(48896)
- 农业(43390)
- 教育(35818)
- 技术(33535)
- 融(28808)
- 金融(28808)
- 财经(26357)
- 经济研究(25694)
- 业经(25548)
- 业(24308)
- 经(22610)
- 问题(20695)
- 统计(20294)
- 版(20042)
- 技术经济(18869)
- 策(18575)
- 业大(18491)
- 图书(18406)
- 科技(18283)
- 资源(18253)
共检索到53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月菊 陈文江 李勇进 王娜
人口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以人口规模、人口增速等宏观人口学统计指标测量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度,忽视了家庭资源消费并非简单的个人消费之和。文章基于IPAT等式,分别构建了家庭户数模型和人口规模模型,并运用"修正后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比较分析了家庭规模、家庭户数和人口规模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户数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都会刺激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但前者的刺激作用大于后者,且两者的作用差距不断扩大。家庭户数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能源、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
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公布以后,使用其有关数据,探索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新旧社会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把握其特点和发展的趋势,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安静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能源消耗、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我国能源消耗及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起负向效应;从短期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都与能源消耗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合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洋 胡郴 何文举
基于柯布—达格拉斯生产函数,借鉴IPAT模型,运用添加拓展变量的方法对C-D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在其中加入变量资源消耗,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资源消耗对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城市化质量系数与资本存量、就业人员、资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短期内资源消耗对城市化质量系数无显著影响,但如果没有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支持,会降低城市化质量的程度,城市化质量系数受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在短期内会进行调节,但从长远看仍需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资源消耗产出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分解模型 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关键词:
中国 能源消耗强度 分解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振 何晶晶 王玥
日本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少子老龄化人口特征明显,资源相对匮乏,家庭崇尚低碳生活理念。中国已逐渐迈入快速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均资源占有量也并不高,因此,日本家庭碳排放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经验对于中国节能减排对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日本2001—2011年数据为样本,基于IPAT-LMDI扩展模型,构建一个包括家庭规模、住宅利用率、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率、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的日本家庭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并就各因素变动对日本户均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日本户均碳排放对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进行双向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户均碳排放波动上升趋势是正向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碳排放率、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消耗强度、家庭规模和住宅利用率是抑制因素;不同时期日本户均碳排放对抑制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总体来看对家庭规模的敏感程度较高,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敏感程度较低。日本家庭碳排放的因素分析启示我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转变家庭能源控制视角,优化家庭能源结构,合理控制住宅增速、规模和节能标准,提高家庭低碳生活意识和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杜鹏,刘小兰
人口普查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的。其中户又分成两类,一类是家庭户,一类是集体户。家庭户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生活有非常重要的的意义。家庭户规模比较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影响;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杰 陈骁
从住区视角研究家庭非通勤出行能耗影响途径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石家庄、郑州和太原三个城市家庭的非通勤出行能耗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住区建成环境、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生活方式和交通工具均对非通勤能耗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建成环境的总体影响略低于其他三个方面。住区建成环境对非通勤能耗的作用形式以间接影响为主,提高路网密度和均衡度,增加住区周边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有助于减少私家车购买和使用频率,进而降低非通勤能耗。机动车补助和停车便捷程度也是影响家庭购车决策和出行模式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云
在IPAT方程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低碳经济"脱钩"量化分解模型,并以山西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山西低碳经济已从"扩张负脱钩"和"无脱钩努力"阶段逐步改善为"弱脱钩"发展阶段;能源强度降低对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其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该模型的建立对科学评价减排措施和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IPAT方程 低碳经济 评价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淑娟 颛慧玲 武汉祥
基于2015年山西省流动人口监测数据,通过构建Order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流动及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及流动意愿均对家庭化流动产生深刻影响。其中,女性、年青人、已婚者更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流动范围越小、流动时间越长、就业自由度越高、经济收入越普通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子女数量越少、在农村中有兄弟姐妹、家庭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同时流动意愿越强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建议不断完善家庭政策和社会政策以鼓励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流动 家庭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淑娟 颛慧玲 武汉祥
基于2015年山西省流动人口监测数据,通过构建Order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流动及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及流动意愿均对家庭化流动产生深刻影响。其中,女性、年青人、已婚者更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流动范围越小、流动时间越长、就业自由度越高、经济收入越普通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子女数量越少、在农村中有兄弟姐妹、家庭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同时流动意愿越强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建议不断完善家庭政策和社会政策以鼓励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流动 家庭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璀 刘秀丽
近年来我国城镇建筑能耗总量呈快速增长态势,迫切需要探寻适合我国城镇建筑节能的策略。本文首先基于IPAT模型的理论思想,结合ARMA的时间序列模型,构建了城镇建筑能耗的测算模型。然后应用情景分析方法,对城镇建筑能耗发展进行了情景分析和模型计算预测,测算出2011年至2015年我国的城镇建筑能耗总量。最后对城镇建筑能耗当前的发展状况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对应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我国城镇建筑节能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继红
本文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选择与农户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比没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306.23元。同时,该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户主受教育水平与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劳动力数量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增加家庭人均纯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