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9)
- 2023(8579)
- 2022(7179)
- 2021(6660)
- 2020(5216)
- 2019(12106)
- 2018(11690)
- 2017(21886)
- 2016(11621)
- 2015(13272)
- 2014(13012)
- 2013(13215)
- 2012(12808)
- 2011(12080)
- 2010(12093)
- 2009(11028)
- 2008(11013)
- 2007(9498)
- 2006(8895)
- 2005(8358)
- 学科
- 济(61051)
- 经济(60989)
- 管理(27496)
- 业(27034)
- 中国(24628)
- 方法(19049)
- 地方(18268)
- 企(18104)
- 企业(18104)
- 农(17107)
- 数学(17024)
- 数学方法(16913)
- 贸(13468)
- 贸易(13454)
- 易(13079)
- 业经(12731)
- 农业(11783)
- 发(11667)
- 银(10762)
- 银行(10752)
- 制(10682)
- 融(10663)
- 金融(10663)
- 行(10628)
- 地方经济(10542)
- 环境(10181)
- 财(10134)
- 学(9554)
- 发展(8749)
- 展(8726)
- 机构
- 大学(170935)
- 学院(170370)
- 济(82855)
- 经济(81402)
- 研究(72355)
- 管理(59685)
- 中国(56637)
- 理学(49631)
- 理学院(48941)
- 管理学(48385)
- 管理学院(48046)
- 科学(40021)
- 京(39454)
- 所(37077)
- 财(35694)
- 研究所(33271)
- 中心(30997)
- 财经(27722)
- 农(27637)
- 经济学(27160)
- 北京(26596)
- 院(26141)
- 经(25402)
- 江(25357)
- 范(24426)
- 经济学院(24373)
- 师范(24234)
- 科学院(22367)
- 农业(21291)
- 业大(21206)
- 基金
- 项目(107102)
- 科学(85319)
- 研究(81122)
- 基金(78583)
- 家(68695)
- 国家(68140)
- 科学基金(57309)
- 社会(54441)
- 社会科(51740)
- 社会科学(51732)
- 基金项目(40072)
- 省(38865)
- 教育(35601)
- 划(34268)
- 自然(33395)
- 资助(32710)
- 自然科(32608)
- 自然科学(32600)
- 自然科学基金(32031)
- 编号(31153)
- 发(30004)
- 成果(26075)
- 发展(25083)
- 部(24920)
- 展(24667)
- 重点(24636)
- 国家社会(23951)
- 中国(23820)
- 课题(23048)
- 创(21864)
共检索到284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蒋正华
本文详细论述了人口增长对粮食供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用仿真系统对人口的增长与控制进行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晓明
文章指出,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过程中,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实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型,计划生育服务内涵由单一的避孕节育服务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转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面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服务内涵已经开始启动第二次重大转型,即由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向综合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转变。其重要特征和定位是,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育龄人群退出育龄期后将继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中老年保健服务。
关键词:
计划生育服务系统 优质服务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景熙
本文认为,人、物质、环境的生产和再生产及其相互间协调运行的原理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产层次上的具体化。“三种生产”理论是在新形势下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它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对当前“三结合”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者还就如何以“三种生产”理论为指导,深化“三结合”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寒梅 吴永波
目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导致其相对贫困,严重地阻碍了计划生育家庭的可持续发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工作新理念,从促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视角出发制定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同时,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城乡统筹推行以计划生育二胎制度为主导的计划生育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礼
文章以1994年“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推广计划生育“三结合”的经验为例,提出贫困地区持续开展“三结合”工作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学通
一、引言华国锋总理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必须抓好的十项工作之一;并号召全国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1985年要达到5‰左右。这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增进整个民族健康与福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竭诚拥护这一关系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子孙万世健康繁衍的伟大决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万胜
1988年10月6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大连市联合举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各方面的人口专家、学者。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济民
在中国,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和有计划发展人口的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才终于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恭伟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主体功能区建设等带来的人口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现状和将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如何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提出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局、树立大人口观念,建设人口发展规划、人口政策的协调、人口综合管理的信息平台以及强化人口管理的考核评估或监管机制职能等思考。
关键词:
人口计划生育事业 社会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正亮
东乡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普查数字,共有人口279,397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洽区也散居有一小部分。居住在甘肃境内的东乡族人共237,858人。同1964年普查时的138,467人相比,增长了71.8%。比全国同期汉族人口增长幅度(43.8%)和全部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68.4%)都大。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东乡族自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赴西藏考察组
实地调查发现:西藏计划生育已在部分汉藏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中开展,而广大农牧区则是空白;现实计划生育走的是一条计划生育服务与妇幼保健相结合的道路,但仍处在探索阶段;广大农牧区妇女对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有强烈的需求;西藏宗教人士对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抱着理解的态度;国内外的援助极大地增强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的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顾宝昌在 1 987年利用省级数据考察了中国的生育率 ,通过路径分析得出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对中国生育率都有重要的直接影响的结论。李建民在 2 0 0 4年分析了我国低生育率的经济环境 ,提出 1 990年代我国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基于这些结论或假设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数据 ,再次考察“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关系 ,结果表明在过去 30年里 ,计划生育的作用在下降 ,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增强。 1 970年代计划生育的作用是主导 ,1 980年代计划生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的作用基本达到了平衡 ,而 1 9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成为主导。“发展—计划生育—生育率”关系呈献出一种动态平衡。
关键词:
生育率 生育率转变 计划生育 主成分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林 徐效坡
本文从人地关系的高度出发 ,论述了人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关键词:
人口 可持续发展 总体协调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目前,“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在国际社会已有广泛的认同。但人们也发现,“发展”(development)这一概念似乎是过于多义化了,涉及的方面太多,以致于显得有点儿难以把握。事实上,在现今所有试图阐明人口问题本质的最新人口理论中,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对“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展开充分的论证和诠释。在这个意义上,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提出或许应该认为是一件幸事,虽然对此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之间依然有不少歧见。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最初是针对环境资源问题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特别是,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及模式,“可持续发展”在1992—06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我国政府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但作为一种优良的理论构架,“可持续发展”也在广阔的社会经济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样,所谓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揭示的就是社会、经济、人口、环境、资源诸系统、各要素协同并进的整体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是可以持续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