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7)
2023(9141)
2022(7905)
2021(7332)
2020(6376)
2019(14923)
2018(14670)
2017(28797)
2016(16028)
2015(18021)
2014(18138)
2013(18341)
2012(17407)
2011(15840)
2010(15780)
2009(14764)
2008(14682)
2007(13241)
2006(11477)
2005(10157)
作者
(47783)
(40252)
(39873)
(38013)
(25205)
(19559)
(18405)
(15841)
(15092)
(14143)
(13633)
(13492)
(12692)
(12634)
(12550)
(12489)
(12383)
(11864)
(11589)
(11503)
(10067)
(9987)
(9716)
(9159)
(9078)
(8983)
(8886)
(8787)
(8053)
(8048)
学科
(72661)
经济(72608)
管理(42024)
(38904)
方法(31155)
(29202)
企业(29202)
数学(27935)
数学方法(27702)
地方(22402)
(21439)
中国(17567)
(15991)
(15465)
农业(14626)
业经(13865)
(12284)
地方经济(12011)
(11677)
贸易(11673)
(11603)
环境(11531)
(11208)
资源(9616)
理论(9393)
(9325)
财务(9307)
财务管理(9281)
(9141)
金融(9138)
机构
学院(230294)
大学(229810)
(93040)
经济(90845)
管理(86279)
研究(80166)
理学(74281)
理学院(73310)
管理学(72011)
管理学院(71575)
中国(59586)
科学(52683)
(49184)
(43325)
(42009)
(40723)
研究所(38578)
中心(37570)
业大(36754)
(36332)
农业(34235)
(33026)
师范(32710)
财经(32428)
北京(30529)
(29197)
(28944)
(28881)
经济学(28590)
(27070)
基金
项目(156487)
科学(121908)
研究(113442)
基金(111021)
(97194)
国家(96386)
科学基金(81358)
社会(70169)
社会科(66337)
社会科学(66310)
(64517)
基金项目(60286)
(53006)
自然(52935)
自然科(51450)
自然科学(51432)
教育(51386)
自然科学基金(50497)
编号(47159)
资助(44774)
成果(37743)
(36019)
重点(35991)
(34087)
课题(32566)
(31688)
科研(30127)
创新(29769)
计划(29199)
发展(28487)
期刊
(103426)
经济(103426)
研究(63167)
中国(44960)
学报(38917)
(38391)
科学(35213)
(31887)
大学(27881)
管理(27207)
农业(26084)
学学(25973)
教育(22455)
技术(19769)
(17809)
金融(17809)
业经(17587)
资源(16023)
财经(15566)
经济研究(15559)
问题(14804)
(14420)
图书(13442)
(13414)
(11848)
技术经济(11763)
(10731)
理论(10705)
统计(10608)
科技(10514)
共检索到337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家君  鲁丰先  
文章结合河南省实际系统分析了人力资源概念、计量及其地域特点,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景况将河南省域划分为4 个区,并就其形成原因予以剖析,在中国很具代表性。旨在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区域人力资源并制定适宜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本林  张卫星  郭志富  
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点一线”、“一带四区”为重点的旅游精品项目。但其开发存在着协作开发意识淡薄、资源整合力度小等问题,限制了优势的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地域组织思路,即从培育三级旅游中心地,到构筑二条旅游发展轴,再到构建合理的旅游区等级体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献华  李通屏  
人力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河南省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的状况及其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刺激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提出了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振  贺俊平  
利用SPSS18.0软件,运用层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计算加权平均离差、加权变异系数,从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分析了河南省农民纯收入的差异。时间上,河南省各地区农民纯收入的综合差异在2000~2003年间增速较大,2004~2008年间收入差距仅有小幅度的增长;空间上,位于豫中地区的郑州市收入最高,围绕其周围的豫北地区收入次之,豫东地区最低。农业收入、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收入、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收入、工业收入、文教卫生业收入、牧业收入等是影响农民纯收入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农民纯收入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建国  
文章阐述了河南省长期维持近1亿人口大省的规模是导致该省教育长期落后,社会经济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对我国人口大省的适宜规模进行分析,提出将河南省划分为郑州直辖市与新河南省的参考方案。最后对我国地域大省的适宜规模进行分析,并对划分的原则及南海诸岛4个行政区的设立等问题提出了4条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晶晶  苗长虹  叶信岳  
随着郑汴一体化、郑洛工业走廊等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现扩大趋势。运用核心—边缘结构多尺度演化分析框架和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多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县、市和区尺度,研究了1999—2014年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由多核心—边缘嵌套结构逐步演化为单核心—边缘结构。2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尺度越小经济差异越大;不同空间尺度上,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之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不同。3河南省经济差异对核心—边缘结构和时间较为敏感;分权化、市场化和区域发展战略是河南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乡差异的存在亦不可忽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李小建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新生  魏凌  豆明尚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县产业结构容易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业结构很难有质的突破,竞争力下降,而对于工业化较早的县域,产业结构未能持续升级,竞争力很难维持。而依靠旅游、特色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新兴县域产业结构表现出较强竞争力。3探索出河南产业结构竞争力空间"热点"和"冷点"。少数产业结构竞争力上升县域和下降县域分别在豫西地区、豫西北地区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宸铭  高建华  李国梁  
基于传统民居尺度,利用空间句法的"凸空间模型",对河南省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分析其空间特征并解读其地域文化内涵。结果表明:(1)研究案例传统民居的空间整合度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全局整合度中心节点或轴线>前后院>入口、过厅>正房>厢房,局部整合度过厅>后院正房>后院厢房>前院厢房;(2)局部整合度较高的凸空间与全局整合度较高的凸空间分布不一致,出现"中心—边缘"现象;(3)院落结构与居住文化紧密相关,在"左祖右社的祭祀文化"、"光宗耀祖的门第观念"、"中正求和的居住思想"、"尊卑分明的礼教文化"、"依山就势的空间文化"、"晴耕雨读的传家观念"、"财不外露的居住心态"等传统民居文化联系上,呈现强弱不一的复杂耦合关系与不同的豫东—豫北文化、豫西文化、豫南文化特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锐  冯占春  危莉  王宇明  郭金玲  梁淑英  
目的:了解河南省县、乡两级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配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4个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定点医院的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投入情况。结果:县级艾滋病防治人员有391人,乡级379人,女性多于男性,县级专职人员高于乡级,县、乡两级防治人员学历和职称有显著性差异,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级别较低,内容不全。结论:优化艾滋病防治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机制,落实艾滋病防治人员医疗保障制度和薪酬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宁  王亚静  高春雨  王红彦  覃诚  毕于运  
[目的]选择合适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降低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的收储运成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构建秸秆收储运成本模型,并在4种收储运模式(模式一:田间晾晒→收集→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二:田间收集→收储点→晾晒、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三:田间机械捡拾打捆→收储点→储存→秸秆利用企业;模式四:田间收集→固定式打捆→收储点→秸秆利用企业)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秸秆收集成本。[结果]运输成本和机械卸载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可变因素,其对总成本的贡献率随运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模式一、二采用散秆运输方式,适用于收集距离较短、秸秆需求量较小的企业,且使用模式二的秸秆收储运成本较低。模式三、四采用秸秆打捆运输方式,易于储存、利用,适用于秸秆用量较大的企业,且使用田间机械捡拾打捆的模式三收储运秸秆经济性更优。[结论]秸秆利用企业应根据需求合理地选择秸秆收储运模式,小型秸秆利用企业在模式二的情况下收储运成本更低,大型秸秆利用企业选择模式三经济性更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陈一静  胡默言  
文章以地域旅游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河南省地域旅游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旨在为以后河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背景认识;同时,也为分析其它不同地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种研究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振兴,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对乡村振兴起着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作用。当前,乡村产业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其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居业协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众多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对策措施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被公认为是乡村振兴最为有效的路径之一,而农业专业村则作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被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小素  乔旭宁  
文章基于GIS,以河南省为例,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通过对IDW方法和Kriging方法的比较,认为利用IDW方法对一个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更为合适。并且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经济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关联,使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趋势以图形的形式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增强了其可视性,更利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从而为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代亚强  张玥  柯新利  陈媛媛  
科学探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关系及其城乡融合效应,是促进区域乡村功能协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有序高效的重要基础。在厘清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机制的基础上,阐释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以河南省为案例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回归模型等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空间上表现出中部地区密集、外围逐层递减的圈层分异规律。(2)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但是网络的关联紧密程度仍有待提升。(3)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新密市、新郑市和禹州市等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南乐县、商城县和义马市等在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4)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升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深度剖析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交互作用,并揭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城乡融合效应呈现网络非均衡性特征,可以为乡村联动发展以及县域城乡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