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3)
2023(7818)
2022(6574)
2021(6282)
2020(5716)
2019(13832)
2018(13804)
2017(27051)
2016(14914)
2015(17475)
2014(17860)
2013(17898)
2012(16309)
2011(14782)
2010(15342)
2009(14461)
2008(14944)
2007(13431)
2006(11456)
2005(10197)
作者
(44673)
(37364)
(37354)
(35822)
(23729)
(17922)
(17235)
(14764)
(13958)
(13510)
(12767)
(12470)
(11961)
(11828)
(11751)
(11602)
(11513)
(11174)
(10847)
(10713)
(9597)
(9400)
(9233)
(8480)
(8440)
(8436)
(8391)
(8311)
(7568)
(7520)
学科
(63968)
经济(63917)
管理(44783)
(41903)
方法(35154)
(34576)
企业(34576)
数学(31743)
数学方法(31166)
(17417)
(16513)
中国(15041)
(14195)
(12212)
财务(12167)
财务管理(12132)
业经(11705)
地方(11347)
理论(11291)
企业财务(11223)
(11151)
贸易(11145)
(10910)
农业(10875)
(10820)
(10401)
环境(8960)
(8647)
银行(8626)
技术(8240)
机构
学院(221983)
大学(220648)
管理(87240)
(87120)
经济(85081)
理学(75411)
理学院(74629)
管理学(73013)
管理学院(72623)
研究(68811)
中国(53589)
(46749)
科学(44513)
(42584)
(37392)
(36491)
(33933)
业大(33846)
财经(33291)
中心(32900)
研究所(32806)
(29804)
农业(29689)
北京(29449)
(28070)
师范(27791)
(27026)
经济学(26117)
财经大学(24288)
(24118)
基金
项目(143860)
科学(111503)
研究(102940)
基金(102541)
(89221)
国家(88533)
科学基金(75623)
社会(62540)
社会科(59268)
社会科学(59246)
(57483)
基金项目(54068)
自然(50548)
自然科(49272)
自然科学(49257)
教育(49080)
自然科学基金(48356)
(48012)
资助(44243)
编号(43876)
成果(35645)
重点(32519)
(31935)
(30218)
课题(29634)
(29232)
科研(28188)
创新(27363)
教育部(26976)
大学(26858)
期刊
(91653)
经济(91653)
研究(58568)
中国(42601)
(37484)
学报(34914)
(32437)
科学(31363)
管理(29247)
大学(25466)
学学(23808)
教育(22345)
农业(21933)
技术(21199)
财经(16247)
(16015)
金融(16015)
业经(15333)
经济研究(14664)
会计(14549)
(13761)
统计(13578)
(12550)
财会(12526)
问题(12332)
技术经济(12253)
图书(12240)
(12194)
资源(11733)
(11443)
共检索到32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虹  
本文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者的基本核算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人力资源成本计量可采用原始成本法和现实成本重置法.单独计量人力资源方面的实际支出。按受益期转作费用,这对现有会计模式冲击较小。但未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计价。人力资源价值有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种计量方法,货币性计量分为经济价值法、未来工资贴现法和未来赢利贴现法;非货币性计量法有行为矩阵法等;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有利于正确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改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充分计量,却未能解决人力资产的所有权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董辉  
尽管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成本较高。如果我们通过新的制度安排降低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成本,则该模式将是最佳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占文  
人力,是相对于物力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蕴藏在人体内的体力与脑力的总和。它与物力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的重要资源,都是必备的生产要素。 在我国国内,以阎达五教授为代表的会计学者,从会计学的角度提出了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中心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框架的设想。阎教授认为“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人力资本,二是新产出价值中属于劳动者的部分。”他提出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以及劳动者权益等概念并引入会计等式: 物力资产+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我的构想与阎教授的设想同中有异。阎教授主张从会计学的角度,建立以保障劳动者权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惠芹  
人力资源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相背离、稀缺性和能动性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劳动者权 益会计计量核算模式的分野。新经济为人力资源会计多样化提供了新领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薛翠平  
对人力资源外包概念进行详细界定,并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合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四种组合优化模式,并着重从外包项目的选取、外包计划的制定、外包企业的选择、外包合同的制定与员工满意度提升5个方面分析了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流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家澍  杜兴强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回顾及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会计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此后,人力资源会计曾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获得较快的发展,一些公司纷纷采纳了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如巴瑞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仲文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探讨●刘仲文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不是以投入价值而是以产出价值对人力资产进行计量,目前已提出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有未来收益或工资报酬折现模式、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式等。本文在评价目前已有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德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成为企业创造超常效益和增值的基本源泉。人力资源会计已引起理论界的注意和实践部门的重视。面对我国森林资源供需的尖锐矛盾和日趋严重的环保问题,摆脱林业企业"两危"的困境,其发展的道路只能是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转向依赖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创新的知识依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泷  
人力资源产权的确立及其权益的界定,对现行人力资源会计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彻底摈弃对作为物质要素的人力资源成本及价值进行计量的工业经济思维模式,树立以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及投入的价值计量人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思维模式,把人力资源的产权与权益的客体引入会计程序,分别以人力资产或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对象的要素选项,这是一次会计观念的重大变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舒敏芬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四大基本组成内容之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成本范围,进而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成本内容进行扩展,全面反映人力资源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所发生的成本。其次论述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三种基本的成本计量模型: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吴泷  
目前,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的会计研究,既没有真正再现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与所产出的价值,也没能最终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激励机制。如果对人力资源的产权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燕妮  郑少锋  
人力资源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新领域。如何利用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促进现有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这是会计领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也是人力资源会计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举步维艰的事实 ,在分析国内外人力资源会计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构建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能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阳  
人力资源会计经过 30多年的发展 ,主要形成了两种基本模式 ,即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前者并未突破传统会计框架 ,并没有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进行计量 ,账面上人力资产的价值并不代表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 ,从而也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后者虽然肯定了人力资源是产生企业价值的源泉 ,与企业其他资源共同创造价值 ,但是对会计计量的模型却有着不同的争论 ,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在此笔者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 ,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 ,构建一种立足于人力资源的本质特征 ,使企业和整个社会获得最大生产效率的人力资源增值会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