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18)
2023(15453)
2022(12517)
2021(11700)
2020(9516)
2019(21091)
2018(20609)
2017(39376)
2016(20788)
2015(23109)
2014(22412)
2013(22189)
2012(20013)
2011(17904)
2010(17956)
2009(17113)
2008(16955)
2007(15267)
2006(13521)
2005(12290)
作者
(54774)
(46048)
(46022)
(43487)
(29150)
(21817)
(20581)
(17851)
(17372)
(16329)
(15719)
(15302)
(14679)
(14254)
(14170)
(13894)
(13493)
(13246)
(13184)
(13117)
(11358)
(11191)
(11058)
(10609)
(10377)
(10360)
(10247)
(10134)
(9138)
(9080)
学科
(90800)
经济(90694)
(90659)
(73017)
企业(73017)
管理(71465)
(47537)
方法(35617)
业经(31845)
农业(31661)
中国(28540)
(28492)
数学(27550)
数学方法(27391)
(20628)
(19982)
财务(19958)
财务管理(19940)
企业财务(18873)
(18275)
贸易(18260)
(17876)
技术(17851)
(17057)
(15729)
(15647)
(15473)
地方(15271)
理论(15097)
(14211)
机构
学院(295313)
大学(285642)
(134540)
经济(132327)
管理(118836)
理学(101815)
理学院(100914)
管理学(99824)
管理学院(99257)
研究(95104)
中国(79010)
(61223)
(58702)
(54754)
科学(51163)
财经(48363)
(45186)
中心(44544)
(44472)
(44172)
农业(41434)
业大(41403)
经济学(41391)
研究所(40341)
经济学院(37407)
北京(36611)
财经大学(35390)
(35071)
(34967)
师范(34842)
基金
项目(190743)
科学(153834)
研究(149413)
基金(140640)
(119421)
国家(118223)
科学基金(103978)
社会(100514)
社会科(94951)
社会科学(94929)
(74409)
基金项目(73721)
教育(67063)
自然(61651)
编号(61625)
(60346)
自然科(60253)
自然科学(60241)
自然科学基金(59238)
资助(55185)
成果(48794)
(43943)
(43018)
(43001)
国家社会(42479)
重点(42046)
课题(41300)
(40456)
(40165)
创新(39397)
期刊
(159649)
经济(159649)
研究(89148)
中国(61428)
(57506)
(49060)
管理(46129)
农业(38885)
科学(38361)
学报(35680)
业经(31873)
(31834)
金融(31834)
大学(29669)
教育(28914)
学学(28083)
技术(26988)
经济研究(24941)
财经(24493)
(21369)
问题(21155)
(20681)
世界(17598)
技术经济(16702)
(16597)
农村(14897)
(14897)
现代(14782)
农业经济(14591)
经济问题(14264)
共检索到450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明忠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和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农业劳动力回报率低、农业劳动力供给减少以及农业科技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可借鉴“舒尔茨内源式”发展逻辑,以人力资本提升为落脚点,通过加大涉农教育培训力度,推动高素质农民成长,加快城乡间“移民”步伐等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构筑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驾护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存刚   韩佳燐  
利用文献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强国的建设经验、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具备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求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当今世界农业强国主要分为综合型和特色型,其农业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用高水平的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较强的农业竞争力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借鉴。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强国的建设仍面临耕地数量和质量持续减退、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受到考验、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农地制度与农业经营的体制优势、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这几大优势,走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道路,持续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龚斌磊   张启正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整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端,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摆脱依赖要素投入增长维持农业产出的发展模式,而要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驱动农业增长。文章立足农业生产的视角,论述了农业强国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关系及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并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局部维度,不断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城乡融合和区域发展的全局维度,提升县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以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先进要素回流农村,同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实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提升。为走好上述路径,需要建立各级政府涉农职能履行的“能力”和“意愿”体系,使其以实绩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晋   彭浩瀚   王欧  
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中国要建设的是综合型农业强国,不仅具备较强的农业国际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引领世界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任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逻辑主线,农业数字化转型为赋能增值,绿色低碳发展为内生要求,促进城乡融合为关键保障,培育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世界农业强国发展进程具有相似的规律性、趋势性特征,表现为:农业产业份额下降,产业链容量提升;要素投入比重下降,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直接性扶持强度减弱,间接性扶持占比提高;研发投入份额保持稳定,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当前农业强国建设主要面临粮食供给压力、产业竞争力弱、科技尖端创新力匮乏、绿色发展要素约束强等问题。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思维、融合发展思维、改革思维,构建安全先进的生产经营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农业体系、高端自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灵活高效的要素市场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包智俊   赵祥云  
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小农户。在维护小农户利益的基础上,资本下乡与农业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适配性。研究发现,基于资本属性和投资目的的不同,下乡资本可划分为外来资本和本地资本,这两类资本在进入农业时存在着投机和投资两种动机,不同类型的资本和不同动机的资本相互匹配形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资本下乡的四种理想类型,投资型资本衍生出生产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两种经营策略,对应着农业现代化的两种道路。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强国,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将农业产业发展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视域中,建立起资本报酬有限与劳动报酬稳步增长的有机衔接机制、大中小不同类型规模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机制、亩均土地产出率与人力资本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和高收益农产品与大众消费品搭配合理的生产配置机制。在此基础上,分阶段稳步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殷红霞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归根结底有赖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即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基于此,就要着重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环境及机遇,从而设计出相应的投资方式及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英  崔西伟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英  崔西伟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温涛   向栩  
农村金融服务亟待创新以有效满足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利性、可得性明显提升,已经具备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能力,但还需进一步突破微观机制与渠道缺陷、服务体系内部不均衡、外部融资溢价、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和统筹施策不力等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以创新姿态服务农业强国建设,需加快从“扶贫金融+普惠金融”到“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银行主导到“银行+市场”双重主导、从支持生态扶贫到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信息孤岛到开放型信用信息平台、从传统金融扶持到金融科技赋能、从发展激励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六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力机构”的协调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旭  张波  
农业强国建设是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面临农业科技和装备与农业强国建设不匹配、农业产业体系不适应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短板突出等困境。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农业强国建设质效: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韧性,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健全协调的产业体系,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平稳推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强国;完善农业制度支持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姝兴   张明明  
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国建设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指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目标下加快农业强国建设面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加深、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现实难题,要积极采取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等对策来解决上述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哲  单学鹏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农民,重点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结构先要转观念,为了提升边际效益,必须率先增加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依托政府主导,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指导,通过教育、医疗和劳动力流动等形式推动新型农民的塑造,继而有效地消解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供给,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不是全部主要任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个系统工程,不可顾此失彼,要注意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通过分析巴西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教训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还要注意这些粮源必须“自主可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工农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结合起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注意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时不我待,要注意推进相关研究强化包容互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就如何认识农业强国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提出要注意区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两个概念,重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个概念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三农”工作的两个主要抓手。建设农业强国要注意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视角,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注意区分成本和价格竞争力与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并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的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要科学厘清关于“三农”工作诸多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要用高质量的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建设农业强国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谨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误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不是全部主要任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个系统工程,不可顾此失彼,要注意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通过分析巴西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教训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还要注意这些粮源必须“自主可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工农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结合起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注意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时不我待,要注意推进相关研究强化包容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