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2)
2023(10973)
2022(9061)
2021(8365)
2020(6810)
2019(15257)
2018(14681)
2017(28778)
2016(15098)
2015(16348)
2014(15629)
2013(15338)
2012(13894)
2011(12217)
2010(12082)
2009(11199)
2008(10640)
2007(9108)
2006(7762)
2005(6780)
作者
(38470)
(32339)
(31848)
(30561)
(20692)
(15324)
(14464)
(12341)
(12275)
(11195)
(10977)
(10920)
(10058)
(10021)
(9876)
(9802)
(9499)
(9337)
(9305)
(9204)
(7902)
(7761)
(7670)
(7380)
(7363)
(7194)
(7039)
(6716)
(6359)
(6212)
学科
(67246)
经济(67183)
管理(45520)
(45392)
(36189)
企业(36189)
方法(33203)
数学(30320)
数学方法(30059)
(22378)
(21816)
中国(17968)
业经(15739)
农业(15375)
(13154)
地方(12748)
(12412)
财务(12387)
财务管理(12360)
企业财务(11848)
(11654)
贸易(11642)
(11324)
(10758)
金融(10757)
(10486)
银行(10473)
收入(10467)
(9929)
(9290)
机构
学院(206134)
大学(204424)
(92012)
经济(90476)
管理(82192)
理学(72316)
理学院(71645)
管理学(70619)
管理学院(70227)
研究(62434)
中国(49054)
(44734)
(39703)
财经(36029)
科学(34032)
(33119)
经济学(31092)
中心(30013)
(28843)
经济学院(28454)
(28317)
(28089)
财经大学(27231)
业大(26470)
研究所(25499)
(25180)
师范(24953)
北京(23986)
商学(23476)
商学院(23268)
基金
项目(142717)
科学(115566)
基金(107657)
研究(107416)
(91940)
国家(91190)
科学基金(80601)
社会(73561)
社会科(69920)
社会科学(69905)
基金项目(56124)
(54475)
教育(50102)
自然(49285)
自然科(48220)
自然科学(48211)
自然科学基金(47435)
(45292)
资助(43948)
编号(42226)
成果(33871)
(32959)
国家社会(31837)
重点(31812)
(30744)
(30583)
教育部(29748)
人文(29377)
课题(28568)
创新(28441)
期刊
(96470)
经济(96470)
研究(59739)
(34719)
中国(34706)
管理(29757)
学报(27705)
(27312)
科学(26397)
大学(22992)
学学(21885)
(21185)
金融(21185)
财经(18670)
教育(18565)
农业(18515)
经济研究(17388)
业经(17153)
技术(16405)
(16065)
问题(12706)
(10571)
商业(10436)
统计(9909)
技术经济(9889)
(9291)
(9189)
世界(8929)
现代(8813)
(8743)
共检索到291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过程可以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存在长期效应,同时2003年以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2)高校扩招极大地丰富了高级人力资本,加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推动了农村农业部门人口转至城市非农业部门,继而通过促进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通往共同富裕之路上,需要着重推动教育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陈璇  
本文基于演化的视角考察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界定为互补匹配过程中各层级人力资本比重逐步动态调整并最终实现向高级化演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结构的互补匹配性和动态演化两大特征。基于此,本文构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以表征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程度,通过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这一外生冲击构建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演进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通过推升技术进步引起产业升级和促进人口集聚形成城市化而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为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各地不应脱离本地经济发展阶段而简单地增加高级人力资本比重,而应在遵循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注重不同技能人力资本的互补匹配性和不同层级人力资本比重的动态调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乔敏健  
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测算分析中国各省份资本错配程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资本错配纠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的资本错配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省域之间资本错配程度的非均衡性特征突出,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起到纠正资本错配的效果;“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能够有效地纠正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错配,提高其资本配置效率,但其在东部省份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在考虑反向因果和异常值的影响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华伟  
理论考察中普遍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经验验证的观点并不统一。我们运用我国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金融发展的内生性特征,我们加入一些控制变量来增强其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使得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晓  贾慧慧  方芳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5年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对我国各个省份的信息化水平对其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利地促进自身流通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于流通业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的效果最小;随着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信息化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后危机时期信息化对流通业的推动作用要远大于危机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昌忠泽  孟倩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劳动力禀赋、劳动生产率等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引导或倒逼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但存在"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现象,且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培   李琳   白雪洁  
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抓手。构建多部门静态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直观展示这一影响,并利用中国2011—2020年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方向将由服务业决定,而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降低要素替代弹性,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趋势,且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地理区位、城市规模、城市群、市场化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调节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要正确认识到服务业在要素收入分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坚持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多渠道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传松  王学龙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利用短期面板数据的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城乡经济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而农村经济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微弱,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未能实现。进一步从居民消费需求变迁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后发现,较低的农民收入和较大的城乡差距是城乡未能实现良性互动的经济原因;偏重城市经济发展而忽视农村经济发展将导致经济整体发展陷入停滞。因此,缩小城乡差距以消除城乡经济互动障碍是促进城乡经济良性循环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伍其亮  史元亭  万广华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三个重要倾向:重城镇工业—轻农村农业、重资本密集型行业—轻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重国有经济—轻非国有经济,并论证了这些倾向对城乡收入或消费差距扩大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理解中国城乡差距的成因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并对制定和调整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菊  刘新  
采用1997—2011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的城市化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城市化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城市化率的提高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建立城市反哺农村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菊  邓昂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华  
本文将政府公共投入、人力资本和居民收入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内,运用199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证实,政府公共投入与人力资本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且地方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本的投资强化了后者对居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从全国层面来看,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投入比经济性公共投入更有利于居民收入提高。分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呈现出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非经济性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性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则更为明显。为此,公共部门在确保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华  
本文将政府公共投入、人力资本和居民收入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内,运用199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证实,政府公共投入与人力资本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且地方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本的投资强化了后者对居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从全国层面来看,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投入比经济性公共投入更有利于居民收入提高。分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呈现出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非经济性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性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则更为明显。为此,公共部门在确保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同时应着力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与民生相关的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并充分考虑公共投入效果的区域差异性,以提高财政调控的区域有效性和针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