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8)
- 2023(14764)
- 2022(12560)
- 2021(11394)
- 2020(9823)
- 2019(22359)
- 2018(22070)
- 2017(43278)
- 2016(23579)
- 2015(26530)
- 2014(26488)
- 2013(26536)
- 2012(24929)
- 2011(22836)
- 2010(23203)
- 2009(22142)
- 2008(22040)
- 2007(20082)
- 2006(18056)
- 2005(16669)
- 学科
- 济(113591)
- 经济(113453)
- 管理(73310)
- 业(67942)
- 企(54492)
- 企业(54492)
- 方法(44738)
- 数学(39631)
- 数学方法(39347)
- 财(30262)
- 中国(28864)
- 农(28209)
- 制(24926)
- 地方(22802)
- 业经(22729)
- 学(22369)
- 贸(19906)
- 贸易(19895)
- 易(19328)
- 农业(18702)
- 银(18463)
- 银行(18401)
- 务(18071)
- 财务(18039)
- 财务管理(17994)
- 行(17544)
- 融(17383)
- 金融(17379)
- 企业财务(17076)
- 体(17060)
- 机构
- 大学(357462)
- 学院(355349)
- 济(158636)
- 经济(155551)
- 管理(132377)
- 研究(124961)
- 理学(113325)
- 理学院(112050)
- 管理学(110372)
- 管理学院(109711)
- 中国(95654)
- 财(75990)
- 科学(74978)
- 京(74737)
- 所(65223)
- 农(64924)
- 财经(59515)
- 研究所(58811)
- 中心(55955)
- 江(54230)
- 业大(54114)
- 经(53746)
- 农业(51360)
- 经济学(50420)
- 北京(47246)
- 经济学院(45345)
- 院(43962)
- 财经大学(43860)
- 范(42987)
- 师范(42448)
- 基金
- 项目(227127)
- 科学(177563)
- 基金(166193)
- 研究(161057)
- 家(146538)
- 国家(145343)
- 科学基金(122518)
- 社会(105205)
- 社会科(99731)
- 社会科学(99701)
- 基金项目(88031)
- 省(87969)
- 自然(78653)
- 自然科(76750)
- 自然科学(76721)
- 自然科学基金(75408)
- 划(74491)
- 教育(73009)
- 资助(67775)
- 编号(63054)
- 成果(52101)
- 重点(51807)
- 部(51022)
- 发(49578)
- 创(47089)
- 创新(44263)
- 国家社会(44198)
- 制(43997)
- 科研(43956)
- 课题(43880)
- 期刊
- 济(181691)
- 经济(181691)
- 研究(108814)
- 中国(68636)
- 财(60380)
- 学报(60024)
- 农(58867)
- 科学(52889)
- 管理(49140)
- 大学(44614)
- 学学(42719)
- 农业(38602)
- 融(36219)
- 金融(36219)
- 财经(31229)
- 经济研究(30556)
- 技术(28242)
- 教育(28042)
- 业经(27408)
- 经(26908)
- 问题(24302)
- 贸(19970)
- 业(19870)
- 技术经济(19126)
- 版(17188)
- 国际(17063)
- 商业(16966)
- 理论(16956)
- 统计(16938)
- 世界(16040)
共检索到539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随着我国可转移劳动力存量的下降,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为目的的人力资本积累或是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将资本利用率与代表人力资本积累的劳动生产力作为内生因素引入RBC模型,检验了各主要经济指标对这两个因素的脉冲响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经济起飞阶段,人力资本对总产出的贡献要大于资本利用率增长的贡献;相对于资本利用率,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降低单位劳动成本的人力资本积累,或是解决我国短期产业加速转移及产业升级滞后所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的有效手段。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随着我国可转移劳动力存量的下降,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为目的的人力资本积累或是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将资本利用率与代表人力资本积累的劳动生产力作为内生因素引入RBC模型,检验了各主要经济指标对这两个因素的脉冲响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经济起飞阶段,人力资本对总产出的贡献要大于资本利用率增长的贡献;相对于资本利用率,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降低单位劳动成本的人力资本积累,或是解决我国短期产业加速转移及产业升级滞后所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仪 逯进
文章以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为依据,通过“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比较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西北地区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来看是资本推动型的,但各省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较高,而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此外,各省区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据此作者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期,除加大物质资本投资力度外,有效、持续地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更快地提高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缩小该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存在多种关联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卢卡斯途径)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更突出,且高级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由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驱动,即初等教育驱动着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中等教育则驱动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阶段性转变中并未显著变化,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非常大。因而,延续人口红利和转变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永远
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什么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在经济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呈现收敛而90年代后发散?人力资本究竟是怎样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已有的经验研究没有考虑人力资本积累自身的收敛性,因而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联立互动关系。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增长的联立模型,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存在自身收敛性,人力资本增长率与地区经济增长率存在同向变化特征;同时,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直接发散和间接收敛双重效应,欠发达地区较高的人力资本增长率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一个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地区增长收敛 联立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安 张望
首先,在Romer(1986)、Lucas(1988)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四部门模型,将政府支出分为教育支出与生产建设支出,以分析政府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得出了政府支出是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效力的发挥取决于各要素之间比例是否合适的结论。然后,利用1978~2006年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促进作用,政府支出与人力资本的形成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因此认为,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只是单纯地依赖教育体系供给,缺乏"干中学"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人力资本 中部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邱伟华 景瑞琴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含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积累及收入分布演化的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布演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更高的初始收入差异将通过直接降低人力资本增长率与间接提高下一期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这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降低收入差异能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率,这将使得低收入国家有可能追赶上高收入国家。
关键词:
人力资本积累 收入分布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本文在一个两国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发达国家FDI产业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问题。本文分析表明,发达国家FDI产业的选择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将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FDI能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普及和改善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吸引FDI、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
关键词:
FDI 人力资本 内生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佳峰
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积累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00年中国县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而积累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和女性接受教育的年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但前者贡献更大。此外,中国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在地区教育发展模式上,存在四种聚集模式,分别是H-H类型、L-L类型、H-L类型和L-H类型,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均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教育发展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经济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在人力资本积累不可分和信贷市场不完善下,本文提出了收入不均等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并构造数理模型分析这一机制。由数理模型可知:在一定的条件下,收入差距的扩大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而在另一定的情况下,收入差距的扩大则减少人力资本积累。利用1995—2006年中国二十个省市地区面板数据对这一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由实证可知:1995—2006年间中国收入不均等不利人力资本积累,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人力资本 机制 面板协整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李强
基于199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劳动、资本、对外开放等因素后,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层面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最后是东部地区,表明人力资本的跨区域转移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助于缩小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GMM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军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回顾37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教育变量的方法,拓展出体现教育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教育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实证估计了1978—2014年教育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4年期间,中国教育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平均提高约0.2311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是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汤向俊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呈现资本深化的特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1978~1994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1994~1998年呈现上升趋势,1999~2003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1978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导致人均物质资本上升,但这种人均物质资本和资本-产出比的上升由于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的作用,使整个经济具有可持续的增长;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但在近几年有所改善。
关键词:
资本-产出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