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1)
- 2023(16207)
- 2022(13301)
- 2021(12354)
- 2020(10571)
- 2019(23697)
- 2018(23686)
- 2017(46376)
- 2016(24506)
- 2015(26968)
- 2014(26523)
- 2013(25898)
- 2012(23276)
- 2011(20428)
- 2010(20282)
- 2009(18947)
- 2008(18710)
- 2007(16732)
- 2006(14639)
- 2005(13409)
- 学科
- 济(102954)
- 经济(102810)
- 业(99871)
- 管理(91092)
- 企(88810)
- 企业(88810)
- 方法(47514)
- 数学(38394)
- 数学方法(37952)
- 财(35551)
- 农(33072)
- 业经(32778)
- 务(25535)
- 财务(25479)
- 财务管理(25444)
- 中国(25435)
- 制(24349)
- 企业财务(24213)
- 农业(23527)
- 技术(22913)
- 理论(19344)
- 体(17767)
- 和(17758)
- 划(17398)
- 贸(17373)
- 贸易(17363)
- 易(16959)
- 策(16901)
- 银(15861)
- 银行(15837)
- 机构
- 学院(343585)
- 大学(339902)
- 济(147281)
- 管理(144689)
- 经济(144609)
- 理学(124581)
- 理学院(123494)
- 管理学(121773)
- 管理学院(121093)
- 研究(102115)
- 中国(81992)
- 财(71943)
- 京(69230)
- 科学(57425)
- 财经(57116)
- 经(52009)
- 江(51607)
- 农(50178)
- 中心(49671)
- 所(47723)
- 业大(46140)
- 经济学(45668)
- 研究所(42584)
- 财经大学(42491)
- 北京(42405)
- 经济学院(41332)
- 州(40316)
- 范(39887)
- 商学(39593)
- 师范(39530)
- 基金
- 项目(229096)
- 科学(185217)
- 研究(172096)
- 基金(171160)
- 家(145943)
- 国家(144714)
- 科学基金(128996)
- 社会(114197)
- 社会科(108497)
- 社会科学(108475)
- 基金项目(90740)
- 省(88733)
- 自然(81547)
- 自然科(79781)
- 自然科学(79764)
- 教育(78998)
- 自然科学基金(78418)
- 划(72922)
- 编号(69654)
- 资助(68402)
- 成果(55390)
- 部(51910)
- 创(51170)
- 重点(50259)
- 国家社会(48355)
- 制(48258)
- 发(47882)
- 创新(47119)
- 教育部(46069)
- 人文(45687)
- 期刊
- 济(161681)
- 经济(161681)
- 研究(97031)
- 中国(66406)
- 财(60372)
- 管理(58161)
- 农(46913)
- 科学(43845)
- 学报(43784)
- 大学(35524)
- 技术(34046)
- 学学(33527)
- 融(32375)
- 金融(32375)
- 农业(32112)
- 教育(30761)
- 财经(29093)
- 业经(28364)
- 经济研究(25512)
- 经(25000)
- 问题(20967)
- 技术经济(19717)
- 业(18868)
- 财会(17669)
- 理论(16891)
- 现代(16847)
- 商业(16129)
- 图书(16080)
- 科技(15479)
- 贸(15342)
共检索到506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东华 李捷
信息网络技术能够通过影响劳动者择业偏好、增加有效劳动供给、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引入劳动者择业偏好的非线性特征和有效劳动供给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网络技术扩散背景下的企业、家庭和政府等市场主体行为,进而讨论了信息网络技术对行业间人力资本外部性和有效劳动供给弹性的差异化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劳动者择业偏好的非线性会影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效劳动供给弹性小于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有效劳动供给弹性;当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时,高技能劳动者会不断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第一产业流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最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在信息网络技术作用下形成的人才红利足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信息网络技术扩散,提升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性,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形成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窦争妍 高文书
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并梳理了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分析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人力资本总量和结构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新路径,以期制造业实现更好发展,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中国经济转型 制造业人力资本 积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文杰 沈坤荣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人员人力资本积累是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技术学习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产业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档次的机械制造业领域,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在0.7到0.8之间;而在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研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如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创新效率为0.262,0.278,0.216。研究还发现,国内企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低于这一临界值,国内企业技术学习能力和自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微巍 廉永生 刘聪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伴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减少,传统的以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变化,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力。根据劳动力供给需求相关理论,从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角度,通过理论和模型推演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助推高质量就业,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高端产业劳动力供求缺口矛盾突出等问题,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培训投资偏低等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功能、强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加强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有效劳动力供给 高质量就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紫嫣
在服务经济领域,服务业因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而导致的“成本病”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动力,其外部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效应和消费溢出效应两方面。基于2005—2019年我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通过促进服务消费和加快技术创新来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有助于缓解“鲍莫尔成本病”问题。为了更加清晰地描绘这种关系,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并分别进行考察,发现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和作用机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更加显著。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者技能和教育培训体系等公共服务保障,缩小高技能劳动者与低技能劳动者之间的技能差距,是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人力资本是影响劳动力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以青年劳动者为对象,采用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人力资本积累对当下青年劳动者职业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仍然是劳动力市场识别青年劳动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本积累促使青年劳动者选择更高层次的职业,抑制青年劳动者选择非法职业和蓝领职业。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年劳动者职业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越倾向于选择白领和精英职业,而较少考虑蓝领职业。目前,多层次完善教育环境将更有利于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怡乐 陈亚
本文关注制造业企业如何保持较好的生产性投资动能,突出立足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总结构化解企业金融化风险。研究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积累矛盾的分析,梳理了经济循环、技术创新与制度体系间的互动机理。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经营利润率提升、研发强度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分别从经济、技术和制度层面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实际资本积累;与此同时,企业积累特征存在部门、所有制和区域间的差异,例如,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动机相对低,中、西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较易受金融投资挤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对民营企业、西部企业实际资本投资的激励更明显等。经验分析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近年来代表性经济政策对稳增长与金融化治理的意义。
关键词:
资本积累 金融化 利润率 技术 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常建
劳动者报酬是广大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会影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能够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利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收入份额与人力资本的交叉项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影响显著为正,对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发挥的是"追赶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巍 夏海利
在中国投资驱动型增长背景下,基于生产过程的"资本-技能互补"性质,从人力资本加速技术扩散视角对制造业升级机制进行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拓展了制造业升级机制的渠道。理论模型将厂商和家庭最优行为纳入到Nelson和Phelps技术扩散模型,研究表明:制造业"资本-技能互补"导致的技能溢价提高了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是技术扩散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实证分析采用2001—2016年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发挥了中介效应;技能溢价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并于2010年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超 罗英姿 黄斌
利用我国199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借鉴并改造双对数模型,探讨了研究生教育扩展、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研究生教育扩展、人力资本积累对缩小收入差距有着积极影响,研究生教育的静态减贫效应明显;教育扩展、教育分配与区域经济差异的趋同导致了人力资本积累的辐射效应扩大了临近地区的收入差距,但空间效应显示出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1%,对临近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的辐射效应可达2.6%。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人力资本 收入差距 空间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利用经典明瑟收入方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准实验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测量了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我们认为,充分释放女性教育回报的异质型收益特征,有针对性地通过低收入女性的教育扩展与人力资本积累能够较好消弥组内收入差距,实现精准扶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涛 王永进 李坤望
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数据,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提高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中国城镇和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也有助于劳动者子女教育投入的增长,能够促进中国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和提升。另外,其对农村劳动者正式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城镇劳动者,而对农村劳动者脱产职业培训的促进作用却显著小于城镇劳动者;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对辅导班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基本教育投入。上述结论意味着,引导我国出口结构向具有生产率优势的行业转变对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长期经...
关键词:
出口企业生产率 人力资本 二元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立君 王俊
知识型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新的生产能力而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连接科学与直接生产过程的中介。知识型劳动具有生产性、倍乘性与稀缺性等多重属性,也就是说,资本家雇佣的知识型劳动力既可以生产剩余价值,也能够帮助资本家从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中分配更多份额。在平台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台资本支配知识型劳动力构建“中心—非中心”生产资料网络,达成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网络化。平台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就此形成了协作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围绕剩余价值分配展开的竞争关系。数字平台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使平台资本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当平台资本扩张至完全掌握剩余价值实现的决定权之时,即垄断性占有网络中心节点的生产资料时,就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此时,在平台资本攫取的剩余价值中,依靠垄断势力从产业资本手中转移的剩余价值占比更高。而垄断势力的确立需要知识型劳动力,因此,资本之间竞争的背后是知识型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当平台资本控制剩余价值分配时,会对产业资本的积累形成抑制,最终对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劳动力的再生产形成阻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大丰
人力资本与外资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力资本的水平对于外资的吸引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但是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则为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其实,外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显著的。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外资 Panel Data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杭静 牛梦琦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平衡,须准确把握收入差距演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和库兹涅茨事实对此总结了国际共性特征事实,但深入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特别是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文献还较少。本文首先使用跨国数据展示收入不平等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之后在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几乎理想需求系统,在理论上提出了收入不平等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通过消费结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发现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和人力资本的代际转移程度。本文使用中国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估计了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并基于估计结果通过数值模拟量化了收入分配演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本文政策含义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共同富裕为重点,加快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结构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政策着力点,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