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4)
- 2023(6384)
- 2022(5019)
- 2021(4453)
- 2020(3938)
- 2019(8686)
- 2018(8414)
- 2017(16805)
- 2016(8930)
- 2015(9858)
- 2014(9628)
- 2013(9777)
- 2012(8700)
- 2011(7299)
- 2010(7538)
- 2009(7327)
- 2008(7865)
- 2007(7180)
- 2006(6393)
- 2005(6095)
- 学科
- 业(72088)
- 企(69368)
- 企业(69368)
- 管理(50952)
- 济(46624)
- 经济(46567)
- 财(23929)
- 业经(23677)
- 方法(20402)
- 务(20180)
- 财务(20176)
- 财务管理(20170)
- 企业财务(19256)
- 农(18198)
- 农业(14564)
- 技术(14150)
- 数学(13284)
- 数学方法(13240)
- 策(11902)
- 企业经济(11884)
- 划(11246)
- 经营(10967)
- 制(10521)
- 和(9989)
- 理论(9918)
- 技术管理(9870)
- 体(9180)
- 决策(8784)
- 中国(8640)
- 体制(8405)
- 机构
- 学院(137492)
- 大学(129223)
- 济(63756)
- 经济(62891)
- 管理(62407)
- 理学(53509)
- 理学院(53172)
- 管理学(52820)
- 管理学院(52572)
- 研究(35403)
- 中国(31876)
- 财(31647)
- 京(25572)
- 财经(25038)
- 经(22717)
- 江(21394)
- 农(21311)
- 商学(19828)
- 商学院(19675)
- 经济学(18734)
- 科学(18296)
- 财经大学(18258)
- 经济管理(17357)
- 业大(17316)
- 经济学院(16989)
- 所(16889)
- 农业(16641)
- 州(16516)
- 中心(16257)
- 北京(15720)
- 基金
- 项目(83359)
- 科学(68771)
- 研究(63597)
- 基金(63150)
- 家(52490)
- 国家(51927)
- 科学基金(48140)
- 社会(43823)
- 社会科(41648)
- 社会科学(41639)
- 省(33778)
- 基金项目(33708)
- 自然(30230)
- 自然科(29599)
- 自然科学(29593)
- 自然科学基金(29185)
- 教育(27809)
- 业(27066)
- 划(25881)
- 资助(25140)
- 编号(24806)
- 创(21601)
- 创新(19043)
- 部(18689)
- 制(18613)
- 成果(18254)
- 国家社会(18241)
- 发(17776)
- 重点(17655)
- 人文(17416)
共检索到204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琦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 ,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 ,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本文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分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进 李萍
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 ,提出和解释了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依据 ,探讨了人力资本类型与企业剩余分配方式的关系 ,对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剩余分配 分配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华 虞洁
特殊人力资本如何参与企业剩余分配正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殊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均衡工资模型 ,为企业如何进行特殊人力资本投资作出了理论指导 ,利用该模型的结果为我国出现的其他相关问题找到了一个理论解释。
关键词:
特殊人力资本 剩余分配模型 应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光华 陈万明 王怀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向阳 王文平
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特殊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本文在界定剩余索取权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结合国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处于一种分离或不对应,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要求和应得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现状,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国有企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妹 何晓峥
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公司治理理论的争论热点。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位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效率的根源。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平等的产权地位,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企业成长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创造等多方面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应拥有剩余索取权,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治理重点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人力资本 合理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建昌 魏海燕
企业中的各种人力资本都有权参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依据是他们各自在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剩余权配置的重点应该和该阶段核心人力资本的作用相匹配,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分享的企业剩余权应该不同,同一人力资本在不同阶段分享的企业剩余权也应该不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海兵 程仲鸣
人力资本是否参与剩余分配以及参与的程度,取决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博弈,可行的分配合约由博弈均衡解给出。为此构建了基于物质资本主导型合约以及双赢策略合约的两类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并对两种均衡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了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的条件及其对合约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剩余分配 博弈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载曦
本文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力资本具有从专用性向专有性的动态转变。而这一转变使专有性人力资本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增加。这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特征转变入手,分析控制权回报这一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剩余索取权配置是解决高新技术企业专有性人力资本激励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专有性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高新技术企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乾 李建民
新制度经济学过分强调了企业的交易属性 ,忽视了生产属性 ,因而没有得出正确的企业所有权安排结论。企业性质具有生产性和交易性 ,企业结构是二维结构 ,即资本结构和制度结构 ,这决定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不仅在形式上、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而且在实质上也都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 ,追求自身利益。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应根据财产所有权原则和贡献原则享有与其产权份额相称的权益 ;从多期模型看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份额将增大。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企业性质 产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巨章 李孔岳
马克思认为,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独占。本文指出,在马克思时代考察的古典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二为一,其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独占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生了管理革命,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资本家为解决随之而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的剩余必然会由资本家独占演变为在资本家、职业经理人和中低层员工之间进行分配。本文在分析了职业经理人的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比较了几个考核剩余的指标,认为可控边际贡献是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
剩余 控制权 委托代理 边际贡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栋虹
人力资本是国有企业性质研究的崭新视角。从人力资本的理论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制度性本质,并不是一个物质资本的产权虚置,而在于它是一个人力资本的产权虚置,以及由此造成的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在制度两极存在的不对称性。国有企业改革应该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显性化角度入手。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人力资本 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欢迎 阎薇 陈亚光
要素的稀缺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联,此乃稀缺的动态性。要素的稀缺性由市场决定。一个完善、建全的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质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其谈判势力与地位的提升,引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安排,而这种剩余索取权安排是在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并认为在一个现代经济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点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
关键词:
稀缺性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一、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的内涵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活”的资本形式,与物质资本有着许多质的差异,其运营的条件、内容和机制也必然有所不同。本文认为,企业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社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源的阶段。人力资源在未进入企业之前属于一种社会性资源,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只有通过选拔、聘用等程序与人力资源主体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才能在一定时段内拥有对人力资源的劳动使用权,社会性资源才能转变为企业性资源。第二个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能全 冯巨章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除了知识、技能等之外,有价值的信息和社会关系也是其重要的内容,并以专用性和专有性两个维度从性质上把人力资本分为六类,而人力资本的内容和类型的可变性是其重要的特性。我们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人力资本开发的装置,而企业人力资本治理就是要在充分开发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将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本转变为企业专用性的非专有性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轮岗制度和合同制度等都是治理企业里的人力资本的具体形式。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治理 专用性 专有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