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8)
2023(15187)
2022(13045)
2021(11833)
2020(9951)
2019(22487)
2018(21758)
2017(41920)
2016(23024)
2015(25564)
2014(25249)
2013(24930)
2012(22682)
2011(20433)
2010(19987)
2009(18184)
2008(17697)
2007(15338)
2006(13186)
2005(11239)
作者
(68544)
(56742)
(56582)
(53610)
(36104)
(27355)
(25554)
(22532)
(21610)
(20038)
(19364)
(19125)
(17953)
(17756)
(17459)
(17397)
(17325)
(16940)
(16294)
(16158)
(14468)
(13792)
(13629)
(12848)
(12757)
(12497)
(12489)
(12477)
(11396)
(11312)
学科
(91211)
经济(91111)
管理(68239)
(65227)
(53582)
企业(53582)
方法(46700)
数学(41368)
数学方法(40997)
(24373)
中国(24274)
(24121)
(20090)
业经(20009)
地方(17286)
(17261)
贸易(17252)
农业(16866)
(16717)
(16451)
财务(16389)
财务管理(16365)
企业财务(15655)
技术(14878)
理论(14747)
(14568)
环境(14269)
(13373)
(12919)
金融(12918)
机构
大学(330750)
学院(327778)
管理(131567)
(129233)
经济(126653)
理学(116196)
理学院(114933)
管理学(112933)
管理学院(112363)
研究(107183)
中国(76929)
科学(69524)
(69013)
(59621)
(57532)
业大(54934)
(53843)
研究所(49845)
中心(48246)
财经(47944)
农业(47436)
(45277)
(43905)
北京(42724)
(41590)
师范(41068)
经济学(39420)
(38849)
(36721)
财经大学(36085)
基金
项目(237100)
科学(185978)
基金(173392)
研究(166389)
(153746)
国家(152509)
科学基金(130656)
社会(106054)
社会科(100654)
社会科学(100629)
基金项目(92848)
(92534)
自然(87582)
自然科(85576)
自然科学(85552)
自然科学基金(84063)
(78422)
教育(76754)
资助(71258)
编号(65817)
重点(53117)
(51928)
成果(51626)
(49562)
(49502)
创新(46114)
科研(46078)
课题(45014)
计划(44334)
教育部(44319)
期刊
(128962)
经济(128962)
研究(90238)
学报(60428)
中国(56565)
(52275)
科学(51785)
管理(45045)
大学(44828)
学学(42574)
(41998)
农业(36279)
教育(33543)
技术(25876)
(24625)
金融(24625)
财经(23329)
经济研究(21734)
业经(21349)
(19811)
(18761)
问题(17126)
科技(16883)
(16234)
业大(16113)
图书(15754)
技术经济(15523)
理论(15183)
商业(14520)
资源(14139)
共检索到451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海  
研究生就业匹配涉及教育程度、专业和能力是否匹配三个方面。基于对36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在就业时出现教育程度不匹配、专业不匹配、能力不匹配现象的比例分别约为35%、40%和35%。性别是影响就业匹配的重要因素,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匹配上处于劣势;专业、就读院校、学位类别也是影响就业匹配的主要因素,其中研究生阶段就读院校因素的影响大于本科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和学业成绩对就业匹配也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就读院校和专业的信号功能强于学业产出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明慧  青平  徐莹莹  游良志  
种粮大户的经营绩效对水稻种植的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探讨种粮大户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部5省水稻种植大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人力资本与符号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探讨其对规模化程度调节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种粮大户的人力资本分为"一般型"、"技能型"、"管理型"和"创新型",符号资本包括有"内部"和"外部"符号资本。种粮大户平均种植规模为6.67hm2,经营绩效的平均得分是4.860,经营绩效处于中等水平,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人力资本和符号资本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规模化程度调节了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与符号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相较于大规模种粮大户,当种粮大户的规模较小时,一般型人力资本和技能型人力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强;村庄内部符号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强。相较于小规模种粮大户,当种粮大户的规模较大时,管理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强;村庄外部符号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强。研究表明,种粮大户可以根据自身经营规模进行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和符号资本投入以获得最佳绩效回报。因此,提出地方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种粮大户适度地开展人力资本和符号资本的投资,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海荣  
文章以2007-2013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依据,从人力资本的收益角度分析大学生专业-职业的匹配程度、影响状态以及产生内因等,研究发现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存在专业-职业不匹配现象,这给个人利益以及社会资源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本文发现学生职业成熟度是专业-职业匹配程度的关键影响内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杨伟国  
文章从就业匹配的3个角度出发,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匹配现状,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存在高能低配的情况。其中,教育匹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于毕业生学历水平、成绩、学校的声誉、职业类型和单位规模等;专业本身、学校就业指导课、学校招聘信息渠道则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匹配程度;性别、学历、社会实践、找工作渠道会影响大学生能力匹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从毕业生和高校角度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凯  许珍珍  
推动全国劳动力市场统一和提升劳动力就业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基于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就业中劳动力人力资本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间匹配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互联网促进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2)互联网通过促进人口跨区域流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升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3)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突破门槛后劳动力池效应更加明显,互联网的促进作用明显跃升;(4)随着互联网发展阶段的递进,互联网网络溢出效应的增强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东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劳动力就业匹配效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尚不突出。因此,应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强化互联网与农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业匹配效率,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燕子  韩晶晶  
企业非常关注人才所具备的"软实力",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对其成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软实力"需求主要体现在社会技能、方法技能和参与技能。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及企业的实证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软实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均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软实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高职毕业生"软实力"的培育与掌握需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协调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现实需求有效对接、尊重企业的合作地位,另外还需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发展意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扶涛  王方方  薛勇军  
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战略举措,这就要求进一步发挥我国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支持和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我国2000—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匹配度模型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与制造业升级匹配效应,结果发现,匹配度总体水平较低,但提升态势明显,并呈现出阶段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英杰  张苏秋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文化的象征。文化符号是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从文化符号的经济内涵出发,探讨文化符号的扭曲现象,并运用2002—2012年54个重点旅游城市的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以文体娱从业人员和外国游客衡量的文化符号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且有关城市文化符号特征的控制变量,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近代史迹也对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城游名录、对外开放度和革命纪念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而通商开埠的影响又具有不确定性。以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为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英杰  张苏秋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文化的象征。文化符号是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从文化符号的经济内涵出发,探讨文化符号的扭曲现象,并运用2002—2012年54个重点旅游城市的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以文体娱从业人员和外国游客衡量的文化符号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且有关城市文化符号特征的控制变量,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近代史迹也对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城游名录、对外开放度和革命纪念地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而通商开埠的影响又具有不确定性。以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为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建强  
结合大数据抓取与距离计算法检视工业4.0时代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雇主期望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供需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能力要素方面,呈现需求高阶化与供给常规化之间的差距,高职学生明显欠缺数字能力、创新能力、复杂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工业4.0亟须的高阶能力;二是能力维度方面,呈现需求多维化与供给单一化之间的差距,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上与雇主需求差距较大;三是能力结构方面,呈现需求体系化与供给零散化之间的差距,高职学生具备的“散装”技能与雇主期望的“技能集”存在差距。建议从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技能对话,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持续升级技能等方面加以应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纯  周丽  
通过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部分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对毕业生和专家进行访谈等实证研究,力图从社会、酒店、学校及毕业生个人等方面来找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方面因素主要是父母建议以及社会认同;酒店方面最主要因素是酒店的发展空间;学校方面主要因素是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知名度;毕业生方面主要是个人的沟通能力等因素会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同时就如何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给出意见和建议,期望有利于指导实践教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熊虎  田盈  田力  
本文从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的角度分析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度对地区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度量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时,利用系统理论和耦合理论,构建了匹配度的测算模型,对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整体较高,随时间变化有上升的趋势,但各省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匹配度的提升能够提高地区投资效率。各地区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注重与其人力资本禀赋相适应,提高两者匹配程度,进而改善投资效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华  李桂荣  
在教育匹配视角下,从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四个方面构建劳动者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教育匹配的就业质量效应,并分样本估计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教育匹配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且使用PSM方法进行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教育匹配对劳动者的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学历、男性劳动者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低学历、女性劳动者,且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来自年轻劳动者;教育匹配对不同地区和城乡劳动者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尽其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