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5)
- 2023(13573)
- 2022(11874)
- 2021(11022)
- 2020(9110)
- 2019(20922)
- 2018(20784)
- 2017(40394)
- 2016(21735)
- 2015(24372)
- 2014(24529)
- 2013(24549)
- 2012(22579)
- 2011(20445)
- 2010(20481)
- 2009(19006)
- 2008(18239)
- 2007(16035)
- 2006(14312)
- 2005(12771)
- 学科
- 济(109593)
- 经济(109499)
- 管理(64219)
- 业(58950)
- 企(49106)
- 企业(49106)
- 方法(44245)
- 数学(38398)
- 数学方法(38046)
- 地方(25798)
- 中国(24583)
- 农(23648)
- 学(22519)
- 财(21844)
- 业经(21657)
- 农业(16690)
- 贸(16039)
- 贸易(16027)
- 地方经济(15888)
- 制(15779)
- 和(15637)
- 理论(15462)
- 易(15411)
- 环境(15330)
- 融(13711)
- 金融(13708)
- 务(13491)
- 财务(13430)
- 财务管理(13412)
- 划(13239)
- 机构
- 大学(319190)
- 学院(316825)
- 济(135787)
- 经济(133054)
- 管理(126588)
- 理学(109967)
- 研究(109469)
- 理学院(108689)
- 管理学(106898)
- 管理学院(106339)
- 中国(80138)
- 京(67670)
- 科学(67256)
- 财(59086)
- 所(55058)
- 研究所(50286)
- 财经(47849)
- 中心(47710)
- 农(47620)
- 业大(45480)
- 江(45297)
- 经(43484)
- 北京(42853)
- 范(41644)
- 经济学(41596)
- 师范(41306)
- 院(39869)
- 经济学院(37185)
- 农业(36995)
- 州(36715)
- 基金
- 项目(216844)
- 科学(171040)
- 基金(158519)
- 研究(157783)
- 家(137843)
- 国家(136738)
- 科学基金(117621)
- 社会(101244)
- 社会科(95962)
- 社会科学(95935)
- 基金项目(84429)
- 省(83713)
- 自然(76085)
- 自然科(74245)
- 自然科学(74231)
- 自然科学基金(72895)
- 教育(71157)
- 划(70310)
- 资助(65395)
- 编号(63214)
- 成果(50799)
- 重点(48298)
- 部(47683)
- 发(46887)
- 创(44443)
- 课题(43283)
- 国家社会(41752)
- 创新(41410)
- 科研(41065)
- 教育部(41016)
- 期刊
- 济(153454)
- 经济(153454)
- 研究(96503)
- 中国(56739)
- 学报(49150)
- 管理(47434)
- 科学(46345)
- 财(43592)
- 农(42548)
- 大学(37022)
- 学学(35070)
- 教育(30706)
- 农业(29635)
- 技术(27259)
- 融(25719)
- 金融(25719)
- 经济研究(25257)
- 财经(24082)
- 业经(22746)
- 经(20650)
- 问题(19409)
- 技术经济(17300)
- 理论(15286)
- 资源(15185)
- 图书(15167)
- 科技(14893)
- 业(14875)
- 现代(14515)
- 商业(14261)
- 统计(14168)
共检索到465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本文在建立人力资本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河南省1988-2013年人力资本承载力进行测算,采用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通过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人力资本承载力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人力资本承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近年来增幅较大;(2)人力资本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3)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承载力的影响显著;人力资本承载力对区域经济表现为先负后正的影响,但其促进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增长对自身新息的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薛世明 谢周亮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迅速,为区域人力资本承载力的提升创造了无限可能。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资本承载力进行测算,随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对数字金融影响区域人力资本承载力的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本地区人力资本承载力的提升,而对邻近地区人力资本承载力的提升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即存在一定的数字隔离;随着人力资本承载力分位点的递增,数字金融对人力资本承载力的提升作用逐渐减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素英 赵曙明 王雅洁
在把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河北省1978~2006年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河北省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中各变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性;一般人才比高层次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具有相互促进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 系统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军 周绍伟
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本配置结构调整的一种主要方式,其目标之一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但人才流动并不是总能达成这一目标的,或者说人才流动并不都是有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选择,这种选择以人才个体对流动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为依据,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对收益、成本判断的个体性,人才流动中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趋势和生态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的计量模型,以此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情况。研究发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能力得到逐步增强,但区域多样化指数不断下降; 区域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生态足迹对人均GDP 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后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发展能力 生态足迹 经济增长 环境承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新刚 王双进
文章测算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为切入点,选取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人均GDP和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内生变量,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VAR模型,采用天津市统计数据,对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区域经济发展 互动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舒 张华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我国东三省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极值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处于上升阶段,其发展较为同步;研究期内,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协调度增长乏力的困境;东三省可以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共同体促进协同发展,寻找突破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瓶颈的新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明华 赵爽 杨秀花
区域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的不足,综合考虑区域压力、承压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因素,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区域综合承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物元的评价方法,构建可应用于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模糊物元欧氏贴近度模型。依据2001—2012年河南省的统计资料,评价河南省的区域综合承载力,分析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探讨促进和制约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单项指标。研究表明,2001—2012年间河南省区域综合承载力呈上升态势,可持续发展状况越来越优化。
关键词:
区域综合承载力 动态评价 模糊物元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阿芹 谢乃明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流域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流域经济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水环境承载力是以水环境系统为承载主体,在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水量平衡和水质平衡的前提下,水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在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从社会经济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三个分系统角度分析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机理。从综合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分别给出流域水环境动态演化概念模型,揭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演化规律。以长江流域为例,解析长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机理,并给出具体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概念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阿芹 谢乃明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流域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流域经济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水环境承载力是以水环境系统为承载主体,在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水量平衡和水质平衡的前提下,水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能力。在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从社会经济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三个分系统角度分析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机理。从综合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分别给出流域水环境动态演化概念模型,揭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演化规律。以长江流域为例,解析长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机理,并给出具体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概念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卫华 杨琰瑛 张路 肖燚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承载力预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成因解析等内容。本文提出的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价的方法及案例,可为全国及区域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提供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4-2013年间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3年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关键词:
承载力 指标体系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桂军 曹相东 齐义军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
关键词:
呼包鄂城市群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卫华 杨琰瑛 张路 肖燚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