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0)
2023(5124)
2022(4126)
2021(4122)
2020(3632)
2019(8507)
2018(8542)
2017(17165)
2016(9203)
2015(10584)
2014(10502)
2013(10171)
2012(9077)
2011(8166)
2010(8442)
2009(7743)
2008(7779)
2007(6936)
2006(6061)
2005(5527)
作者
(25314)
(21095)
(20861)
(20250)
(13801)
(9992)
(9583)
(8114)
(7839)
(7560)
(7204)
(7079)
(6890)
(6792)
(6623)
(6445)
(6411)
(6189)
(6110)
(6093)
(5223)
(5146)
(5087)
(4952)
(4749)
(4718)
(4641)
(4555)
(4257)
(4106)
学科
(39961)
经济(39922)
管理(31886)
(29623)
(27055)
企业(27055)
方法(23053)
数学(20657)
数学方法(20141)
(10163)
中国(8857)
理论(8451)
(8253)
业经(8245)
(7567)
(7377)
财务(7346)
财务管理(7338)
企业财务(7068)
(7058)
技术(6914)
(6323)
贸易(6319)
人事(6179)
人事管理(6179)
(6162)
(5833)
金融(5832)
(5663)
(5534)
机构
大学(133720)
学院(132861)
管理(55953)
(54049)
经济(52981)
理学(49069)
理学院(48631)
管理学(47537)
管理学院(47318)
研究(38172)
中国(29861)
(27560)
(24819)
科学(22516)
财经(20381)
(18549)
(18469)
(18429)
业大(18294)
中心(17876)
北京(17355)
(17312)
研究所(16796)
经济学(16527)
(16108)
师范(15934)
财经大学(15349)
商学(15252)
商学院(15120)
(15081)
基金
项目(88828)
科学(71129)
基金(65915)
研究(63803)
(56843)
国家(56428)
科学基金(49760)
社会(40886)
社会科(38820)
社会科学(38812)
基金项目(34060)
(34022)
自然(33376)
自然科(32710)
自然科学(32708)
自然科学基金(32122)
教育(31354)
资助(29056)
(28784)
编号(25745)
成果(20607)
(20167)
重点(19654)
(18757)
教育部(17820)
课题(17571)
(17480)
创新(17467)
人文(17321)
大学(17177)
期刊
(55613)
经济(55613)
研究(35598)
中国(24259)
管理(22030)
(19878)
学报(17907)
科学(17702)
教育(15192)
(14722)
大学(14502)
学学(13694)
技术(13176)
(11158)
金融(11158)
财经(10504)
农业(10131)
经济研究(9475)
业经(9061)
(8944)
统计(8853)
(8092)
决策(7237)
技术经济(7120)
问题(6814)
商业(6581)
(5931)
现代(5771)
科技(5721)
财会(5632)
共检索到185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武军  
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激励的本质是要尽可能降低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残缺的程度,藉此实现理应由人力资本个体享有的产权收益。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激励包含人力成本激励与人力资本激励两种模式。其中,人力资本激励模式是以"自我实现人"为人性立论基点,具有制度构建上的宏观性和激励客体的主动性特征,而人力成本激励模式则是以"经济人"与"社会人"为人性立论基点,具有制度设计上的微观性和激励客体的被动性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华  李汉光  刘小军  
文章首先在静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必须大于他做劳动力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否则,就会导致人力资本供给的缺乏。采取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方式不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优待,而只是一种激励约束方法。其次在动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约束可能存在的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得出了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永远固定其收益数量或收益比例才可能不会出现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的结论。最后在动态存在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物质资本的风险抵押作用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并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竹兰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遵循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货币资本产权原则,不能科学地体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设立宗旨和特定功能,也不能科学地建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现实需要我们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替代货币资本的产权原则主导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确定全体人民的国有资产所有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光  武永花  
人力资本是一种很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企业价值的创造、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上是一个博弈过程,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考虑到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企业内部所有权、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安排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所占份额。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晓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占祥  
传统的股份制只承认物力资本的产权属性,而不承认知识和劳动力资本的产权属性;只承认物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而不承认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这一传统的法权在现实中正阻碍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理论上阐明以下很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见解:知识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同物力资本所有者一样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强国  赵继新  
文章在阐述高技术企业中人力资本特殊性及实行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通行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模式在我国的实施状况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在高技术企业中实行人力资本产权激励面临的制约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不同性质、规模的高技术企业适宜采用的产权激励模式,并对今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合理的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逄淑涛  
在理论研究中,多是从激励人力资本载体的角度研究人力资本定价,但在具体的企业实践中,企业家或管理者也有自身的立场,也有他们的感触,因此,既要从代理人的角度考虑激励,也要从委托人的角度考虑制约,应该是人力资本定价的理论研究和组织机制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辨证的两个方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正才  
仅凭退出障碍不能足够说明人力资本具有抵押功能,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最终逃避者.非人力资本社会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证券化趋势只是降低投资风险和方便所有者之间转换而已,不能改变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的地位.一旦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为企业债权人,将会出现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相互厮杀的场面.无论知识经济如何发展,人力资本都不可能超越非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决定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最有资格索取剩余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所有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的推测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苹  陈维政  程佳华  
劳动创造价值是一个传统的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学者们进行广泛研究。随着经济的增长,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存在和重要作用。但目前理论界关于劳动和人力资本的分类标准却多种多样,对不同人力资本如何激励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投入企业中的劳动和人力资本的可进行重新分类,在不同的权变因素下,宜采用权变的激励模式,才能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得当,使个人收益与企业整体绩效充分结合,实现企业绩效最大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永生  陈维政  
通过界定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权利内容,提出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方式的"三角平面"模型;基于合约性质及不同合约下权利要素的不同组合,将企业实践中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方式分为六种类型,有效统一了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五种权利内容,并合理解释了股权激励的本质内涵,说明股权激励与货币薪酬同属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权利内容,而不是独立于现有薪酬回报的"额外收益"。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世君  李博  
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的利用无所不在,并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深化发展越发显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人力资本的特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使人力资本的产出水平最大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入手,论述了产权激励是实现优化公司治理,达到有效激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设计了以多元激励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框架体系、并探析了我国企业高级管理者薪酬激励模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左广  王学孝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企业价值模型,认为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价值取决于物质资本和管理者能效,并且由于物质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特性而管理者能效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所以管理者能效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竹兰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张维迎博士在《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一文(《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中提出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即“资本雇佣劳动”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