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5)
2023(7659)
2022(6309)
2021(6146)
2020(5050)
2019(11792)
2018(11231)
2017(21396)
2016(11335)
2015(12740)
2014(12467)
2013(12690)
2012(11883)
2011(10947)
2010(10740)
2009(9912)
2008(9943)
2007(8606)
2006(7549)
2005(7124)
作者
(32320)
(27127)
(26951)
(26103)
(17537)
(13142)
(12142)
(10657)
(10319)
(9582)
(9494)
(9038)
(8963)
(8784)
(8754)
(8428)
(7995)
(7858)
(7822)
(7553)
(6825)
(6510)
(6500)
(6197)
(6084)
(6041)
(6022)
(5584)
(5488)
(5468)
学科
(53628)
经济(53585)
管理(32183)
(32156)
(26026)
企业(26026)
方法(25712)
数学(23064)
数学方法(22934)
中国(17831)
(16444)
贸易(16434)
(16241)
(14620)
(12309)
(12037)
(10618)
业经(9873)
(9843)
(9278)
银行(9270)
(9074)
金融(9074)
(9004)
(8844)
出口(8834)
出口贸易(8834)
(8011)
财务(8004)
农业(7988)
机构
大学(171633)
学院(166696)
(83429)
经济(82309)
研究(63541)
管理(63087)
理学(54622)
理学院(54001)
管理学(53349)
管理学院(53026)
中国(50172)
(37265)
(36254)
科学(35299)
(31722)
财经(30401)
研究所(29089)
经济学(28989)
(28199)
中心(27106)
经济学院(26247)
(25735)
财经大学(23209)
北京(23179)
(22782)
(22256)
业大(21595)
农业(20342)
(19970)
师范(19773)
基金
项目(112609)
科学(90887)
基金(87896)
研究(80003)
(77848)
国家(77331)
科学基金(66009)
社会(56159)
社会科(53597)
社会科学(53588)
基金项目(45082)
自然(41312)
自然科(40469)
自然科学(40458)
自然科学基金(39848)
(38315)
资助(37048)
教育(35953)
(34026)
编号(27815)
(27657)
国家社会(25864)
重点(25611)
中国(25022)
教育部(24192)
(23729)
(23286)
成果(22904)
人文(22614)
(22190)
期刊
(83723)
经济(83723)
研究(53291)
中国(32237)
(28103)
学报(26949)
科学(25801)
管理(24213)
(22545)
大学(20808)
学学(19722)
(17222)
金融(17222)
财经(16639)
经济研究(16035)
农业(15669)
(14499)
(14412)
国际(12688)
问题(12188)
教育(12054)
技术(11666)
世界(11380)
业经(10166)
(9982)
技术经济(8572)
统计(8295)
资源(7439)
(7286)
(7130)
共检索到250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晶  王根蓓  
本文采用引力模型估计了2003~2009年间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本异质性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外包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且得到如下的结论:(1)以APEC为代表的开放式多边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而以ASEAN为代表的封闭式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转移效应;(2)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产生极不对称的影响力,即中国的人力资本的成本的增加具有强劲的贸易转移效应,而进口国的人力资本的成本的提高则具有微小的贸易创造效应;(3)贸易伙伴国的需求质量偏好的提升具有出口转移效应,而其需求规模扩大具有出口创造效应,并且前者远大于后者。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刘海云  
本文分析了Meltiz模型的情境条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是与其三大前提假设紧密相关的。中国情境下,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与外商投资相关的企业、生而国际化的企业、先有本土市场而后国际化的企业,它们国际市场竞争力来源不只是生产率异质性,而是存在差异的企业区位、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创新、品牌、企业性质、企业级别、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成长率等多重异质性。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在多个细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生产率差异不能有效解释出口企业竞争力,而多重异质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是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来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樊晶慧   朱方林   朱大威  
本文基于2001—2022年UN Comtrade数据库HS2分位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分析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表明:我国出口日本农产品结构多元化,出口的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加工制品转变;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中,水产制品、蔬菜制品、其他动物产品以及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汁等几大类农产品具有综合优势,编织用植物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以产品的竞争性为基础,互补性为导向,才更贴合现实的双边贸易。因此,为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提升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瞄准日本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紧抓国际机遇,深化中日农产品贸易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许斌  
一、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萨缪尔森在论及世纪之初国际经济的两个核心问题时,首先讨论了竞争力和生产率之间的差别(《经济学》第18版,中文版第550页)。他指出,竞争力指的是一国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而生产率则是每单位投入所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卜林  赵轶薇  周莹莹  
本文运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省级营业机构的业务数据,探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否能够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出口竞争力,且对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通过检验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通过构造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发现: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发挥间接促进所在地区出口竞争力增长的链式中介效应。出口信用保险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影响机制存在地区差异,出口信用保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出口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会产生质的飞跃,表现出科技赋能保险现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韩会朝  于翠萍  
中国出口产品普遍被认为"价廉质次",然而这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出口贸易长期增长的实质。对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单位价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低价竞争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在逐年上升,其中高技术出口产品的质量竞争力较为明显,这说明中国出口产品并未陷入低质量产品的陷阱。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转型中,把握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特征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阳  程惠芳  李凯  
文章采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全国及三大经济区域的高技术产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人力资本和创新如何影响出口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竞争力较低时,全国的人力资本要素和创新要素、东西部地区创新要素中的专利、中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影响。出口竞争力较高时,全国人力资本要素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东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中的每十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和创新要素中的R&D投入,中部地区的创新要素、西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创新要素中的R&D投入对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严兵  
本文通过构建ECI指数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衡量和比较,并对FDI在各地出口竞争力的变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有力地提升了东部地区的出口竞争力,但并未对西部地区产生显著影响,在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晓敏  廖世伟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活动增速放缓、外贸需求疲软,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同时,国内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要素资源的再配置显著影响出口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唱衰中国出口的声音此起彼伏,但中国出口却持续保持了较高竞争力。根据WTO数据,中国占全球的出口份额从2000年的3.9%上升至2015年的13.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竞争力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最早研究贸易与投资的关系的是Mundell(1957),他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具有替代性,即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洪良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低碳约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在各国传递,类似"碳标签"、"碳关税"等制度都将可能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因此,低碳将成为衡量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本文编制了综合行业能源消费表,采用投入产出法,比较了各主要贸易国的碳生产率水平,测算了我国出口行业碳生产率水平及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碳生产率与出口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最后,就低碳约束下提高出口竞争力提出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英杰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探讨了融资约束和生产率对出口竞争力的共同影响机制,从企业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利用中国2004~2009年的企业样本数据经验考察了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率对企业出口促进贡献还有赖于其融资水平,尤其需要克服融资的阈值效应,避免危机时期优秀企业被"逆淘汰";政策启示在于强调对高生产率企业建立政府"临危保护制度",并引导企业强化内部治理能力;最后需要强化物质要素之外的服务型要素竞争优势,从而继续维持我国贸易的"大国优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斌开  万晓莉  傅雄广  
基于产业层面数据,文章利用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各产业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出口厂商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各产业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国际竞争力都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升值在短期内导致食品、皮革、非金属、纺织和木材产业出口价格下降,在长期内导致绝大多数产业出口价格降低。采掘、造纸、皮革、木材和纺织产业出口竞争力较弱,化学、食品、文教、机械、冶金等产业出口竞争力较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丽丽  
本文依据产品在目标市场的价格和市场占有率排序的分位数,将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路径分为9大类,并结合1995-2009年HS6分位产品的双边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路径的动态演进。结果显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路径仍显著依赖于低价-高质型竞争。入世后各层次产业的产品国际竞争路径出现显著分化,其中低端产业的产品升级不稳定;中端产业的产品呈现一定梯度升级;高端产业的产品梯度升级效果较为显著。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路径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异,与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文章以完成跨境交易所需的进出口时间作为贸易单一窗口的衡量指标,以市场渗透率衡量出口竞争力,采用混合OLS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贸易单一窗口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单一窗口的改进与完善,既可以提升出境通关效率,又能够简化进境程序,缩短进口时间,对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