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8)
- 2023(6420)
- 2022(5271)
- 2021(4554)
- 2020(3745)
- 2019(7983)
- 2018(7523)
- 2017(14680)
- 2016(7486)
- 2015(8288)
- 2014(8179)
- 2013(8287)
- 2012(8016)
- 2011(7562)
- 2010(7631)
- 2009(7129)
- 2008(6913)
- 2007(6259)
- 2006(5905)
- 2005(5501)
- 学科
- 济(62535)
- 经济(62500)
- 管理(24204)
- 业(18840)
- 地方(18149)
- 方法(18127)
- 数学(16401)
- 数学方法(16341)
- 企(14945)
- 企业(14945)
- 地方经济(13533)
- 中国(12304)
- 业经(10021)
- 学(9765)
- 财(9250)
- 农(9118)
- 环境(8102)
- 融(7530)
- 金融(7529)
- 经济学(7208)
- 农业(7030)
- 制(6903)
- 发(6460)
- 和(6179)
- 产业(6121)
- 体(5998)
- 银(5972)
- 银行(5970)
- 行(5792)
- 划(5745)
- 机构
- 大学(122345)
- 学院(122198)
- 济(66957)
- 经济(65936)
- 研究(46169)
- 管理(45158)
- 理学(38817)
- 理学院(38343)
- 管理学(37911)
- 管理学院(37664)
- 中国(34523)
- 财(27962)
- 科学(24802)
- 京(24616)
- 经济学(23260)
- 财经(22774)
- 所(22769)
- 经(20714)
- 经济学院(20686)
- 研究所(20583)
- 中心(19720)
- 江(17784)
- 财经大学(16930)
- 院(16363)
- 范(15495)
- 北京(15479)
- 师范(15404)
- 农(14520)
- 科学院(14335)
- 州(13654)
- 基金
- 项目(78521)
- 科学(64044)
- 基金(59904)
- 研究(57764)
- 家(51555)
- 国家(51201)
- 科学基金(44607)
- 社会(42154)
- 社会科(40116)
- 社会科学(40109)
- 基金项目(31125)
- 省(29250)
- 自然(26129)
- 自然科(25482)
- 自然科学(25479)
- 教育(25259)
- 自然科学基金(25050)
- 划(24402)
- 资助(24289)
- 编号(20791)
- 发(19136)
- 国家社会(18960)
- 部(18067)
- 重点(18067)
- 成果(16401)
- 济(16360)
- 发展(16333)
- 经济(16223)
- 展(16125)
- 教育部(16032)
共检索到188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晓蓓 李子豪
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重点探讨人力资本在经济趋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地区经济表现为条件趋同而非绝对趋同,地区经济的最终走向取决于储蓄率、劳动力增长率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储蓄率和劳动力增长的变动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而人力资本则是造成区域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贫穷地区的经济后发优势几乎可以完全被人力资本的落后所抵消。因此,落后地区只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改善本地劳动力人口素质,才有可能赶超先进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趋同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洪志娟
探索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将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新视角。通过绘制分位地图,探索了威客活动可能存在的地域歧视,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比了GDP与威客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威客活动中不存在明显的地域歧视;威客活动的需求和供给分布较为一致;大多数省份的威客数量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威客的地域分布不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整体而言,以威客平台为基础的网上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借助互联网在联系不同地域、消除地域差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洪志娟
探索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将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新视角。通过绘制分位地图,探索了威客活动可能存在的地域歧视,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威客活动的地域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比了GDP与威客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威客活动中不存在明显的地域歧视;威客活动的需求和供给分布较为一致;大多数省份的威客数量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威客的地域分布不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整体而言,以威客平台为基础的网上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借助互联网在联系不同地域、消除地域差异上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承亮 师萍 岳宏志 韩先锋
对1998-2008年人力资本及其结构进行了度量分析。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期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改善,但改善力度不大;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当期作用不明显,存在滞后效应;在人力资本构成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受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下海 余玲铮
本文通过引入人力资本部门内的溢出效应,在理论模型推导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鲜明的非线性关系,且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门槛值(7.68)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1);同时,由于受人力资本自身存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非线性关系,只存在一般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非线性关系 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淑芬
本文利用2001-200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估算了各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函数对各要素的产出弹性估计,比较各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得出要加强人力资本投入,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实现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
关键词:
人力资本存量 经济增长 人均受教育年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素英 赵曙明 王雅洁
在把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河北省1978~2006年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河北省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中各变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性;一般人才比高层次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具有相互促进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叶峰
基于1990年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区域人力资本指标10年间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人均GDP的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率、识字率提高率、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变动和每千人医生数增长率,但它们对人均GDP影响的方向不同,这一结论不同于许多学者的总量研究结果。本文还利用因子分析进一步解释了人力资本各指标的层次结构对经济作用的影响。这对于在经济转型期深刻认识人力资本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发展 因子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毕思勇
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条件之一,而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对山东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测算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过这种分析,更准确地描述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的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教育投资、推进经济增长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区域经济 教育 培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文 罗润东 房光婷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利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对环渤海五省市1978-200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五省市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开始由"物质资本投资推动"向"人力资本推动"转变,但五省市均呈现出非均衡的经济增长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毛毅
本文将自然资源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09年30个省(除西藏)的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在我国各地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影响。对于东部省份而言,存在"资源之咒"现象,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对中、西部而言,并不存在"资源之咒",人力资本对中部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而对西部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路阳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时期,经济韧性一词被学者们广泛提及。人力资本负载的知识和技能是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持续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水平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各省区域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基本传导机制,并以创新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考察其对于人力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创新水平对于人力资本存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注重发展人力资本存量,鼓励创新驱动型发展,提高经济韧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此,美国消费者减少这类消费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在人民币升值后,美国消费者有可能用第三国商品替代中国商品,其替代程度取决于价格差价。在人民币升值后,如果中国出口价格仍旧明显低于第三国价格,那么第三国商品很难替代中国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甚至有可能助长中美贸易失衡。另外从对国内影响来看,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技术革新,但就长期影响而言,升值有可能缩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期限。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升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晓波 邢戬
本文在永久收入假说和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家庭、企业和地方政府行为对高房价的产出增长和经济结构失衡影响效应进行模型分析,从中发现,高房价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支出从而促进总产出增长,这种模式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利用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结论,得出高房价对消费、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变量均只产生短期的微弱影响,这种短期影响表明依靠高房价来刺激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依靠房地产业来刺激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方式,短期内虽能刺激经济,从长期看却会损害经济发展质量。
关键词:
高房价 结构失衡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圣元 陈万明 周蔓
本文用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来表示异质性人力资本,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固定资产存量,得到2004~2013年中国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不同省级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说明物质资本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同区域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促进低水平人力资本向高水平人力资本转变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异质性 经济增长 物质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