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8)
2023(10023)
2022(9018)
2021(8728)
2020(7301)
2019(17128)
2018(17051)
2017(33634)
2016(18335)
2015(20894)
2014(20906)
2013(20827)
2012(19027)
2011(16974)
2010(16958)
2009(15525)
2008(15305)
2007(13448)
2006(11980)
2005(10569)
作者
(52909)
(43510)
(43421)
(41420)
(27986)
(20932)
(19801)
(17269)
(16611)
(15604)
(15065)
(14593)
(13767)
(13606)
(13372)
(13339)
(13064)
(12961)
(12456)
(12358)
(10802)
(10770)
(10523)
(9920)
(9768)
(9736)
(9682)
(9655)
(8763)
(8533)
学科
(72555)
经济(72466)
管理(56710)
(54008)
(45803)
企业(45803)
方法(34518)
数学(29684)
数学方法(29295)
(19872)
(19799)
中国(19038)
业经(16231)
(15681)
地方(14444)
(13922)
(13426)
财务(13359)
财务管理(13333)
农业(13274)
理论(13235)
企业财务(12691)
(12514)
贸易(12509)
(12185)
(12144)
技术(11422)
(11387)
银行(11355)
环境(10905)
机构
大学(263170)
学院(260752)
管理(108539)
(101687)
经济(99314)
理学(94033)
理学院(93059)
管理学(91477)
管理学院(91017)
研究(83866)
中国(63045)
(56200)
科学(52403)
(47673)
(41942)
(38598)
财经(38382)
业大(38093)
中心(38033)
研究所(37985)
(37132)
北京(36040)
(34794)
(34558)
师范(34299)
(30863)
(30341)
农业(29920)
经济学(29298)
财经大学(28662)
基金
项目(177595)
科学(139539)
研究(131717)
基金(128617)
(110791)
国家(109839)
科学基金(94959)
社会(81424)
社会科(77004)
社会科学(76982)
基金项目(68945)
(68944)
自然(62474)
自然科(60974)
自然科学(60964)
教育(60410)
自然科学基金(59864)
(58002)
编号(54751)
资助(53728)
成果(45001)
(39268)
重点(38956)
课题(36973)
(36881)
(36701)
项目编号(34100)
创新(34038)
教育部(33982)
科研(33777)
期刊
(111899)
经济(111899)
研究(78573)
中国(45702)
管理(39471)
学报(39231)
科学(36798)
(35606)
(35253)
大学(29760)
教育(29730)
学学(27703)
农业(24481)
(22716)
金融(22716)
技术(22265)
财经(18474)
业经(18413)
经济研究(16751)
(15578)
图书(15330)
问题(15026)
理论(14418)
实践(13278)
(13278)
技术经济(12772)
科技(12507)
现代(12123)
(11677)
情报(11133)
共检索到377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炯  胡培  耿剑锋  
本文首先描述了人力资本定价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结果。其次 ,通过引入人才市场、独立董事和剩余索取权分享 ,研究了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信号传递博弈和信息甄别博弈三种解决人力资本定价的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 ,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爽  朱方伟  苏永孟  
信息不对称是诱发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风险的主要因素。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聘者对自身的私有信息更加了解,甚至他们会隐藏对求职过程不利的信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员工则更了解自身工作过程的努力程度。因此,用人单位和管理者有动力甄别最适合企业的劳动者,而剔除那些不合格者。文章使用动态逆向选择理论研究人力资源招聘问题中的逆向选择现象和问题,揭示了企业应该使用二阶段的甄选方式挑选出最合格的劳动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爽  朱方伟  苏永孟  
信息不对称是诱发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风险的主要因素。相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聘者对自身的私有信息更加了解,甚至他们会隐藏对求职过程不利的信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员工则更了解自身工作过程的努力程度。因此,用人单位和管理者有动力甄别最适合企业的劳动者,而剔除那些不合格者。文章使用动态逆向选择理论研究人力资源招聘问题中的逆向选择现象和问题,揭示了企业应该使用二阶段的甄选方式挑选出最合格的劳动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飞  
人力资本对于OFDI的技术创新逆向溢出以及母国创新能力提升存在重要关联,目前我国OFDI存在回馈母国技术提升的人力资本水平累积、技术水平趋近的双门槛及跨越难题。在与技术势差交叉作用过程中,人力资本对母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形成了与研发创新间的替代;母国各区域与东道国的技术势差越小,人力资本逆向溢出形成的区域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两者差距的动态趋近,推动了人力资本因素对于母国技术创新逆向溢出贡献的增进。尽快缩减我国与东道国间人力资本投资累积以及技术势差水平,有助于提升母国人力资本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梅  
本文依据1985~2008年我国对1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测算了通过OF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从吸收能力的角度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促进程度受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吸收能力因素的制约,其中研发投入的不足造成的技术吸收的阻碍更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瑾  
预约定价弥补了转让定价的不足,是国际税收领域的一大举措。但预约定价中逆向选择的存在,却部分地阻碍了预约定价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预约定价的逆向选择问题,需要纳税人、税务机关、国家、地方政府和世界各国共同做出努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揭鸿篇  陈永忠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成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选取资产池质量和发起机构对逆向选择进行度量,利用我国2014年2016年相关数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研究逆向选择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资产池质量与次级证券比例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提出: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对不同发起机构进行区别监管,消除信息不对称,缓解逆向选择问题,提高银行资产证券化发行价格及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认可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揭鸿篇  陈永忠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成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选取资产池质量和发起机构对逆向选择进行度量,利用我国2014年~2016年相关数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研究逆向选择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资产池质量与次级证券比例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提出: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对不同发起机构进行区别监管,消除信息不对称,缓解逆向选择问题,提高银行资产证券化发行价格及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认可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宗煜  徐红琳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招聘企业和应聘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不对称信息。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角度出发,重点研究招聘工作中非对称信息的产生原因,建立招聘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分析模型,从而为系统性地解决招聘工作低效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奕菲  李晓林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一综述。首先介绍静态模型,它们分别将逆向选择现象与保险市场中的其他现象相结合,分析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逆向选择对于市场均衡的影响;其次介绍动态模型,其中一个建立了有限期模型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动态分离均衡,另一个建立了两期模型并提出动态混同均衡可能存在的条件;再次介绍在汽车保险、年金、健康保险市场上关于逆向选择现象的经验研究成果,其中多数研究都表明保险市场中的确存在逆向选择现象。关于禁止保险人在承保时使用基因检测结果是否会加重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现象这一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最后介绍了这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绍东  
家庭内部的生育水平与人力资本投资强度的逆向关系,是促使我国城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强调人力因素的质量特征对城乡差距的影响时,不能忽视人力因素数量特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1993年至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知,正是由于农村家庭的子女数量偏好所产生的对子女质量提高的抑制作用,使得农村长期处在高生育率、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低增长率的"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洁  赵鑫磊  陈海波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瑛  贺彩银  
本文从人力资本门槛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人力资本不仅直接显著地促进全国层面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且作为吸收能力,人力资本在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过程中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由低到高,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从不显著到逐步增强,呈现近似"J"型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孔群喜  彭丹  王晓颖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数据,检验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ODI逆向技术效应的发挥,并进一步带来了区域绿色生产率水平提升,其作用过程具有一定的"门槛条件";(2)考虑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情形下,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表现出明显地域差异,只有东部地区的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绿色生产率具有正向效应,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导致了地区之间绿色生产率水平的不平衡性。以上这些发现不仅为全面理解中国企业ODI技术溢出的机制和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