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7)
- 2023(7729)
- 2022(6358)
- 2021(5589)
- 2020(4512)
- 2019(10259)
- 2018(9778)
- 2017(19600)
- 2016(10271)
- 2015(11146)
- 2014(11273)
- 2013(11504)
- 2012(10904)
- 2011(9980)
- 2010(10244)
- 2009(9589)
- 2008(9376)
- 2007(8427)
- 2006(7780)
- 2005(7286)
- 学科
- 济(71372)
- 经济(71319)
- 管理(31085)
- 业(27039)
- 方法(22382)
- 企(20899)
- 企业(20899)
- 数学(20073)
- 数学方法(19964)
- 地方(18873)
- 中国(17415)
- 地方经济(12761)
- 财(12466)
- 学(12444)
- 农(11369)
- 业经(11324)
- 制(9208)
- 融(8922)
- 金融(8922)
- 环境(8562)
- 农业(8552)
- 银(7992)
- 银行(7982)
- 行(7658)
- 务(7567)
- 财务(7560)
- 财务管理(7549)
- 经济学(7498)
- 发(7482)
- 体(7377)
- 机构
- 大学(159196)
- 学院(158248)
- 济(80643)
- 经济(79107)
- 研究(60268)
- 管理(57605)
- 理学(49151)
- 理学院(48506)
- 管理学(47820)
- 管理学院(47498)
- 中国(44744)
- 财(35442)
- 科学(34011)
- 京(33262)
- 所(30299)
- 财经(28421)
- 经济学(27606)
- 研究所(27275)
- 经(25868)
- 中心(25769)
- 经济学院(24533)
- 江(23700)
- 农(23171)
- 院(21529)
- 财经大学(21233)
- 北京(20816)
- 业大(20182)
- 范(19622)
- 师范(19456)
- 州(18635)
- 基金
- 项目(101474)
- 科学(81517)
- 基金(77207)
- 研究(71140)
- 家(67608)
- 国家(67139)
- 科学基金(58020)
- 社会(50768)
- 社会科(48325)
- 社会科学(48312)
- 基金项目(40472)
- 省(37351)
- 自然(36231)
- 自然科(35442)
- 自然科学(35434)
- 自然科学基金(34827)
- 划(31612)
- 资助(31593)
- 教育(31111)
- 编号(24846)
- 发(23065)
- 重点(22894)
- 部(22866)
- 国家社会(22608)
- 创(20292)
- 成果(20034)
- 教育部(20019)
- 人文(19530)
- 性(19489)
- 创新(19128)
共检索到245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艳 张安伟
疫情冲击以及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现实背景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论如下:第一,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特征,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为促进作用。第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呈“U”型曲线特征;在都市圈城市中呈现“U”形曲线特征,在非都市圈城市中的影响不显著。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与都市圈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与非都市圈城市中不显著。第三,利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城市经济韧性进行分解,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而健康人力资本只能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第四,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效应与劳动力流动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最终作用于经济韧性;健康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最终影响经济韧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红雪 朱金鹤
经济韧性是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发展的重要信号。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自贸区设立对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设立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且具有持续性的促进效应。第二,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促进数字经济效应、带动人才集聚效应与激发产业创新效应三条路径,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第三,前批次自贸区设立对增强经济韧性的幅度更大,而后批次自贸区设立对增强经济韧性的效应更显著,且内陆自贸区对增强经济韧性的政策效果约是沿海自贸区的两倍。本文揭示了自贸区建设中经济韧性发展的转换能力,厘清了自贸区设立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逻辑,为增强中国经济韧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奕玮 郭丛斌
文章将产业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韧性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在三大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2022年的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集聚除了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集聚细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和产业无关多样化集聚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城市距离港口的距离小于524公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更强。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人力资本 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广斌 靳瑶
利用2003-2018年中国274个地级市数据分析创新能力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其作用路径主要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人才储备。创新能力提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大城市、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破除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并且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关键词:
城市 创新能力 经济韧性 外部冲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康 宋嘉卓 陈艺文
【目的】提高经济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城市人口分化日益明显,探究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对增强城市韧性、应对不确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研究发现:(1)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城市抵御风险能力的影响大于对经济恢复能力的影响。(2)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在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具有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大城市和非资源型经济地区较为明显。【结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是人口分化背景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重要策略,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为不同地区制定适应人口增长与收缩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红雪 朱金鹤 王雅莉
培养壮大高质量人才后备军是建设人才强国、增强国家经济韧性的根本保障。运用双重差分法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外生冲击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校扩招政策引致的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能够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机制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力、提高城市薪资水平、加强城市信息化程度,从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更加突出。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优化生育补贴政策、完善生育政策配套设施;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创业城市政策支持体系,以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敏
我国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强劲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本丰富、国内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由于我国的逐步强大,引发了部分守成大国的恐慌,国际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缪汶乐
只有当社会经济经受外部冲击后能够快速复苏,即具备韧性,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发展。中国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社会就必须达到更高韧性程度可持续经济增长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议程。虽然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当前全球经济放缓,中国GDP增长率能否继续保持在6%~6.5%的目标区间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
保险业 投资者 经济韧性 有效工具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路阳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时期,经济韧性一词被学者们广泛提及。人力资本负载的知识和技能是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持续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水平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各省区域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基本传导机制,并以创新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考察其对于人力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创新水平对于人力资本存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注重发展人力资本存量,鼓励创新驱动型发展,提高经济韧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宗良 张嘉予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有效融资需求变动状况明确指出:“4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需要密切关注。有效融资需求有明确的内涵,既突出了需求,又突出了有效,两者缺一不可,“脱实向虚”类的融资需求不能包括在内。有效融资需求既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也是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反映。社会融资规模及人民币贷款的增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市场主体的有效融资需求。当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增长受阻时,证明面对尚不明确的形势或较大的下行压力,市场主体开始采取保守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超 毛艳华
基于283个地级市2013-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可以显著提高城市产业链韧性,城市创新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制;在城市规模、地理区位层面存在影响异质性,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数字产业化对城市产业链应对外部冲击和抗干扰能力以及遭遇外部冲击后的恢复能力都具有显著提升,且对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促进效用更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冬月 施波 陈以琴 陈长坤 雷鹏
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城市韧性的结构特点及不同协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韧性的机理,以期为促进城市韧性建设,增强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韧性的核心能力是城市对灾害能量的吸收能力以及自身的恢复能力,为了建立这两个核心能力,需要冗余能力、稳定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其他能力的支持;协同管理通过增强城市吸收灾害能量能力以及灾后恢复能力来提高城市韧性,协同管理的程度越高,城市灾害管理的部门确定干预城市灾害的关键路径越快,灾害防治力量及灾害救援力分配就越合理,城市韧性就会越强。
关键词:
协同管理 城市韧性 灾害吸收 灾后恢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经济金融形势越复杂,金融韧性越重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重塑金融韧性(financial resilience)成为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关注的焦点,巴塞尔协议Ⅲ的标题更是直接表明了改革的目的——建立"更具韧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2018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金融韧性也开始进入我国金融政策,"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打造
关键词:
改革转型 经济金融形势 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然 李涛
本文利用2000-2013年地级城市的相关统计和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人力资本对城市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人力资本对东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影响程度由东向西呈现递减的态势。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本地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适宜人力资本水平。
关键词:
城市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284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