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9)
2023(5215)
2022(4325)
2021(4301)
2020(3598)
2019(8450)
2018(8005)
2017(15114)
2016(8005)
2015(9644)
2014(9194)
2013(9483)
2012(9107)
2011(8521)
2010(8802)
2009(8563)
2008(7670)
2007(6311)
2006(5568)
2005(5290)
作者
(21505)
(18028)
(17927)
(17332)
(11731)
(8561)
(8257)
(7042)
(6837)
(6278)
(6246)
(6099)
(6005)
(5788)
(5666)
(5565)
(5344)
(5231)
(5163)
(4838)
(4693)
(4352)
(4230)
(4172)
(4114)
(4002)
(3937)
(3730)
(3635)
(3563)
学科
(38206)
经济(38169)
管理(21134)
(19438)
方法(17625)
数学(15955)
数学方法(15904)
中国(15140)
(14408)
企业(14408)
(11587)
贸易(11581)
(11467)
(9356)
金融(9356)
(8982)
(8680)
(7919)
银行(7919)
(7732)
(7428)
关系(6926)
(6456)
理论(6363)
业经(6022)
农业(5859)
(5254)
(5068)
出口(5023)
出口贸易(5023)
机构
大学(122396)
学院(118518)
(63773)
经济(63001)
研究(47400)
管理(43234)
中国(39287)
理学(36686)
理学院(36274)
管理学(35982)
管理学院(35733)
(27589)
(26762)
(23194)
科学(23085)
经济学(22409)
财经(22341)
研究所(21071)
(20817)
经济学院(20259)
中心(19897)
北京(18007)
财经大学(17015)
(16548)
(14575)
师范(14489)
(14482)
(14328)
科学院(14061)
(13812)
基金
项目(74514)
科学(59960)
基金(57581)
研究(57095)
(49877)
国家(49548)
科学基金(42032)
社会(39707)
社会科(37792)
社会科学(37788)
基金项目(29127)
教育(26735)
资助(25037)
自然(24158)
自然科(23661)
自然科学(23655)
(23560)
自然科学基金(23301)
(21691)
编号(20735)
中国(19490)
(19456)
国家社会(18400)
成果(18030)
教育部(17491)
重点(17142)
(16059)
人文(15810)
(15447)
(15437)
期刊
(65562)
经济(65562)
研究(41974)
中国(25874)
(19780)
管理(16862)
科学(15863)
(15066)
金融(15066)
学报(14874)
国际(13263)
(12764)
教育(12736)
大学(12564)
(12512)
经济研究(12428)
财经(12247)
学学(11626)
(10760)
世界(10640)
问题(9460)
农业(9366)
技术(9314)
业经(6735)
(6484)
技术经济(5907)
(5819)
贸易(5819)
统计(5515)
(5313)
共检索到187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本文从人力资本国际流动态势、基本规律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三次人才外流为出发点,说明了如何应对稀缺高层次人才向工业化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大规模外流,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战略选择上,始终面临的最持久、也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以"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本稀缺"为基本国情的发展中大国,其所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政府决策层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的性质,客观冷静地对待其严重程度或正负面影响,慎用乃至不用所谓优惠政策,将主要精力放在营造平等竞争、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方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宏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相互促进,中国人力资本国际流动展现出新的特点,为中国全面发展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国际流动在流出和流入方面的现状,并对设计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本国际流动机制提出了建议,以推动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德劲  
人才外流及其经济影响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VAR模型框架内,我们通过检验我国人力资本与出国留学生比率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估计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模型,证实了人才外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正"经济效应的存在,并分析了出国留学比率变化对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传递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栾永玉  
随着科技创新全球一体化进程提速,我国高端人力资本流失严重、人力资本"暗流"频繁、人力资本开始出现较大的回流趋势,这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及早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回流机制、"暗流"引导机制,是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高子平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才外流一直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顽疾。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跨越的过程中,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吸引人才回流、增加人才创业机会的措施,使人才外流的比率有所降低,但人力资本增值所需的物质资本和制度空间依然缺位,产业结构失衡的内在矛盾依然深刻,以致人才外流的规模继续扩大。本文拟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探讨印度的人才外流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道文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和移民净流出量两个变量,采用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计量分析平衡增长路径上人才外流的收入损失。由于外流人才富含人力资本,根据给定参数计算,即使少量的高素质人才外流,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的正外部经济效应和国家教育投资损失,仅考虑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2002年的数据估算,我国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因人才外流就损失约92.2亿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昭俊  赵宏中  
本文在分析未来收益法和累计成本法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价值与收入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估算模型,以此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中国人力资本作用以及效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海峥  梁赟玲  Barbara Fraumeni  刘智强  王小军  
尽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共识,但准确度量人力资本却一直是该领域研究中的难点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数据状况,运用并改进Jorgenson-Fraumeni的终生收入法,计算了1985—2007年中国人力资本年度总量及相应的年度人均人力资本,构建了中国人力资本指数,并对2008—2020年的人力资本水平作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均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但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物质资本来说,人力资本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并且人均人力资本跟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亚  甘勇  李克强  姜璐  
本文采用扩展后的教育基尼系数的方法 ,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在区域、年龄、行业等方面的分布以及区域分布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 ,基本结论是 :中国区域间的人力资本总量分布差异很小 ,且随着时间推移 ,差异在减少 ;教育经费投入、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城镇化水平、拥有高等院校的个数与区域人力资本分布差异有很强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姚洋  崔静远  
为了克服普通教育指标法对不同年龄人口教育回报率差异的忽视,文章在教育指标法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收益率加权平均教育年限法,用来估计人力资本存量。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2010)成人问卷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多方位的测算。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存在显著差异,年轻人的教育回报率远高于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口的比例较大,简单平均受教育年限会夸大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另外,文章还发现,女性的人力资本利用率远低于男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戴琼瑶  刘家强  唐代盛  
人口数量优势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减弱,挖掘人力资本红利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探讨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作用高于人口数量,中国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动力转换。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资本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竞争效应,教育资本呈显著溢出效应,两类红利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伴随城市间间隔距离增加,健康资本竞争效应和教育资本溢出效应呈递增空间变动规律,不过两类人力资本空间效应边际增长随间隔距离增大而递减,满足"距离衰减"假设。因此提出,通过提高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劳动力数量向劳动力质量演进,并对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施行不同空间投资策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颖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蝴蝶效应"下迅速蔓延全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现状,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完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强  温军  汤向俊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本文直接研究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样本。文章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丁一兵  刘紫薇  
本文以企业跨国并购为背景,基于人力资本流动理论,细分人力资本类型和流动路径,对中国人力资本的全球流动与企业微观绩效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探讨传统的文化差异和新兴的互联网情境的调节作用。利用企业跨国并购记录和人力资本移民数据,本文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相关假说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本的全球流动显著提升跨国并购企业生产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其中,管理类人力资本移民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类人力资本移民,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对当地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文化距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母国与东道国间文化差异越大,越能激发人力资本流动的积极作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强化人力资本间的联系,加快其流动并促使其发挥积极的生产率效应。本文聚焦中国"走出去"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间的良性互动,为客观评价企业"走出去"微观绩效提供经验证据,为进一步在开放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玲  
随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增大 ,人力资本的地区分布差异也越来越成为引起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人力资本存量比例不断扩大化 ,人力资本地区间配置的失衡现象甚至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向 ,而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持续快速增长极其不利。我们必须根据我国人力资本的城乡之间流动与配置、东西部地区流动与配置以及国内外之间流动等方面 ,来分析我国人力资本地区流动和配置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