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5)
- 2023(14352)
- 2022(11931)
- 2021(10834)
- 2020(9181)
- 2019(20467)
- 2018(20236)
- 2017(39084)
- 2016(21237)
- 2015(23257)
- 2014(22958)
- 2013(22866)
- 2012(20867)
- 2011(18615)
- 2010(18819)
- 2009(18064)
- 2008(18480)
- 2007(16593)
- 2006(14701)
- 2005(13558)
- 学科
- 济(97306)
- 经济(97151)
- 业(94253)
- 企(85499)
- 企业(85499)
- 管理(83081)
- 方法(45826)
- 数学(36670)
- 数学方法(36460)
- 财(34873)
- 业经(31241)
- 农(29969)
- 务(24879)
- 财务(24859)
- 财务管理(24827)
- 企业财务(23690)
- 制(23597)
- 中国(22351)
- 农业(21634)
- 技术(18747)
- 体(17260)
- 划(17029)
- 理论(16944)
- 贸(16717)
- 贸易(16710)
- 策(16486)
- 易(16229)
- 和(15594)
- 银(15342)
- 银行(15308)
- 机构
- 学院(314976)
- 大学(312557)
- 济(138999)
- 经济(136635)
- 管理(128154)
- 理学(110758)
- 理学院(109758)
- 管理学(108471)
- 管理学院(107899)
- 研究(97342)
- 中国(78590)
- 财(69347)
- 京(63500)
- 科学(55481)
- 农(54882)
- 财经(54862)
- 经(50002)
- 所(48121)
- 江(47549)
- 业大(45840)
- 中心(44701)
- 经济学(43945)
- 农业(43182)
- 研究所(42915)
- 财经大学(40808)
- 经济学院(39877)
- 北京(39309)
- 商学(37383)
- 商学院(37084)
- 州(36867)
- 基金
- 项目(204175)
- 科学(163581)
- 基金(153249)
- 研究(147865)
- 家(132738)
- 国家(131575)
- 科学基金(115191)
- 社会(99714)
- 社会科(94682)
- 社会科学(94660)
- 基金项目(80922)
- 省(78750)
- 自然(73795)
- 自然科(72150)
- 自然科学(72129)
- 自然科学基金(71003)
- 教育(67517)
- 划(65428)
- 资助(62225)
- 编号(56670)
- 部(46710)
- 创(45816)
- 重点(45327)
- 成果(45163)
- 业(43916)
- 制(43283)
- 发(42598)
- 国家社会(42312)
- 创新(42063)
- 教育部(40996)
- 期刊
- 济(154150)
- 经济(154150)
- 研究(91411)
- 财(58381)
- 中国(58248)
- 管理(51961)
- 农(50917)
- 学报(46678)
- 科学(43979)
- 大学(36734)
- 学学(35406)
- 农业(34047)
- 融(32516)
- 金融(32516)
- 财经(29215)
- 技术(26068)
- 业经(26017)
- 经(25066)
- 经济研究(24571)
- 教育(23529)
- 业(20499)
- 问题(20448)
- 技术经济(17674)
- 贸(16259)
- 财会(16002)
- 商业(15670)
- 世界(15419)
- 现代(15275)
- 版(14852)
- 会计(13838)
共检索到465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煌 黄先海 陈航宇 张茜蓉
本文在拓展M-O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和匹配质量对企业加成率影响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利用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人力资本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低质量耦合锁定趋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系统协调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耦合度产生的加成率效应主要通过"工资渠道",而协调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随着城市人力资本匹配质量提高,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协调投入会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匹配与行业技能密集度相协调、与行业技术水平相匹配、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相结合、与企业自主升级行为区间互补,能让企业破除人力资本低质量耦合锁定而提高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发挥人力资本质量外溢和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王煌 陈航宇
本文将人口集聚纳入扩展的M-O模型中,论证了人口集聚视角下出口企业加成率动态变化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集聚会导致出口企业加成率下降。(2)分子样本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从事一般贸易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更大。(3)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人口集聚会通过"集聚经济效应"和"出口拥堵效应"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当"出口拥堵效应"大于"集聚经济效应"会产生负向加成率效应。(4)在城市—行业层面,人口集聚存在显著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主要通过"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降低行业加成率,其中负向"企业内效应"和"进入效应"是导致出口市场拥堵和出口企业绩效恶化的主要原因。(5)"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分位数回归、替代变量回归等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存在一定的稳健性。本文对当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外贸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史本叶 殷瑞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上市公司和海关数据,在M-O模型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数字化转型,深入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取决于生产率、成本变化和竞争的净效应,综合来看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投入效应和竞争效应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中低生产率企业和中低融资约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加成率的负面影响更大;此外,出口倾向显著抑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加成率的负面影响。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而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有重要启示,一方面鼓励企业进行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在推动高质量出口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企业加成率 出口倾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亚军 毛其淋
中国政府在1999年实施了以"大学扩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导致2003年之后人力资本急剧增加。文章以此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扩张明显提高了企业成本加成率,平均而言,样本期内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的14.8%可以被人力资本扩张所解释;(2)人力资本扩张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可以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水平,另一方面会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即人力资本扩张通过提高产品价格与降低边际成本两个渠道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定价能力;(3)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力资本扩张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其次是经管法领域,而其他领域人力资本扩张的作用较弱;(4)人力资本扩张显著提升了东中部地区的企业成本加成率,但对西部地区的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不明显。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政府应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以此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企业成本加成率 准自然实验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虹 刘星滟
语言经济学的经验证据表明,语言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能为劳动力带来经济上的回报。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群体,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研究则不多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实行单语政策的发展中大国,探讨员工外语能力的工资回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国内相关文献数据的滞后性,分析结果不能较好地反映我国当下的实情。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最新一手数据,在Mincer方程的基础上控制了企业层面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的因素,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量法(IV)、倾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文 钟昌标 郑明贵
基于土地资源“三位一体”属性视角,揭示土地政策匹配状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为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度,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显示:①2005~2018年间,全国土地政策匹配度处于低耦合协调水平,且仍在呈下降趋势,空间上来看,东部地区土地政策匹配度下降明显,中西部地区土地政策匹配度呈倒U型变化,其拐点出现在2012年,2012年后土地政策匹配度缓慢下滑。②土地政策匹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有待进一步提升匹配度。土地政策匹配度提高1个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112个单位,略高于单一土地政策的回归系数,说明土地政策匹配未达到最优水平。③土地政策匹配可以通过三条作用路径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土地政策匹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发展效应路径强劲。应重视土地政策匹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提高土地政策赋能区域发展的精准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基于全国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制造业企业样本,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两业”融合通过促进企业投入要素升级、核心技术升级和产品功能升级三种渠道提升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两业”融合明显提升了位于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拓展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两业”融合还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的离散度,优化了资源配置。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两业”融合如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助推制造业“质效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理论模型,采用2008~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三种匹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来看,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匹配的正向经济效应最强烈,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匹配次之,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应用为无效匹配,不利于经济稳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分别得益于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这两种有效匹配,相对于高应用人力资本,高创新人力资本的正向经济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劳动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出口竞争力、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具有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现阶段经济稳增长策略应以短期优先技术应用、长期优先技术创新为主导方向。本文剖析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之间有效匹配和无效匹配的经济效应,探讨现阶段应如何平衡匹配关系,促进经济稳增长,既丰富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相关研究,又为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和合理配置社会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刘灿雷 杨德彬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市场"自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定价优势在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中,综合考察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市场"自选择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的生产率优势和产品定价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相应的对外投资规模也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生产率优势外,产品定价优势同样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投资 成本加成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太义
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最新数据,尤其是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世界管理调查"(WMS)所形成的覆盖考核监控、目标规划与绩效激励等维度的管理得分指标,运用OLS、一阶差分法与分组回归等估计策略,针对管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与路径进行稳健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管理提升1个标准差,产品质量将上升0. 150~0. 250个标准差。进一步的路径考察与异质性分析表明,管理有助于拉动质量投入和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但主要通过拉动质量投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这些影响在资本密集度偏低、中等规模的企业中更大,在其他企业中则相对较弱,同时,在考核监控维度上最为显著,其次是绩效激励,最后是目标规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柳光强 黄雨婷
文章借鉴Jorgenson的新古典投资理论,选取2001年—2014年间2459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并从资本使用成本角度观察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能够降低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从而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此基础上,拓展新古典理论同质性假设,探究人力资本投资异质性的特征,发现企业所得税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效果更强,为政府优化企业税制、刺激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新的思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健 张金林 董小凡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测度2011—2019年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内外部资源两个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效率三方面的整体提升。通过工具变量及双重差分检验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影响企业内部资源;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降低供应链集中度与扩展企业知识网络影响企业外部资源,从而驱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成长期企业、数字经济禀赋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地区企业中效果更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驱动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娟娟
文章基于2007~2017年Wind数据库、BvD-Zephyr数据库和FDI Markets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OFDI倾向和能力,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首先,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工业企业尤其技术密集型企业OFDI行为的推动作用更明显;相较于绿地投资模式,数字化转型更有助于企业采取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其次,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减少融资约束水平促使企业OFDI。最后,数字化转型推动的OFDI提高了企业所在供应链下游环节的稳定性,但对供应链上游环节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有限。文章旨在为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选择策略提供新证据,并致力于为提高中国供应链稳定性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袁瀚坤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构建了包含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在内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使用2014—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制造业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生产率提升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加成率具有非对称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主要提升了非国有、东部及中部地区、成长期及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意蕴是中国应积极推动数字服务贸易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以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奋力实现制造业总量跨越的同时,力求“质效提升”。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 企业加成率 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先锋 陈婉雪 谢众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成本、进口竞争影响企业进口学习效应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商品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通过降低进口成本,对企业进口学习效应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剧进口竞争,对企业进口学习效应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考虑企业异质性的研究发现,与进口资本品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从欠发达国家进口的企业、大中型企业相比,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中间品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内资企业、从发达国家(地区)进口的企业、小型企业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