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7)
- 2023(11417)
- 2022(9081)
- 2021(7958)
- 2020(6242)
- 2019(13923)
- 2018(13824)
- 2017(26215)
- 2016(14173)
- 2015(15813)
- 2014(16071)
- 2013(15868)
- 2012(14899)
- 2011(13815)
- 2010(14213)
- 2009(13210)
- 2008(12922)
- 2007(11795)
- 2006(11147)
- 2005(10692)
- 学科
- 济(85139)
- 经济(85070)
- 管理(40109)
- 业(37595)
- 企(27760)
- 企业(27760)
- 中国(26515)
- 地方(26215)
- 方法(22163)
- 农(21561)
- 业经(19008)
- 数学(18850)
- 数学方法(18750)
- 地方经济(15798)
- 农业(15150)
- 财(14273)
- 发(14109)
- 学(14094)
- 制(13612)
- 融(13229)
- 金融(13228)
- 银(12632)
- 银行(12616)
- 行(12312)
- 环境(11110)
- 产业(10860)
- 发展(10815)
- 展(10788)
- 贸(10689)
- 贸易(10676)
- 机构
- 学院(211659)
- 大学(209617)
- 济(99769)
- 经济(97782)
- 研究(81709)
- 管理(75425)
- 理学(62642)
- 中国(62618)
- 理学院(61895)
- 管理学(61008)
- 管理学院(60610)
- 科学(45906)
- 京(45852)
- 财(44365)
- 所(41564)
- 研究所(37053)
- 中心(35778)
- 江(34586)
- 农(34178)
- 财经(34153)
- 经济学(32100)
- 经(30801)
- 北京(29902)
- 范(29503)
- 师范(29236)
- 院(29135)
- 经济学院(28435)
- 州(27440)
- 业大(27146)
- 农业(25844)
- 基金
- 项目(129013)
- 科学(101917)
- 研究(98020)
- 基金(91842)
- 家(79042)
- 国家(78343)
- 科学基金(66816)
- 社会(65362)
- 社会科(61938)
- 社会科学(61926)
- 省(51231)
- 基金项目(47365)
- 教育(43939)
- 划(41977)
- 编号(39235)
- 自然(38755)
- 自然科(37812)
- 自然科学(37804)
- 资助(37233)
- 自然科学基金(37125)
- 发(35002)
- 成果(32735)
- 重点(29588)
- 发展(29041)
- 课题(28932)
- 展(28569)
- 部(28126)
- 国家社会(27609)
- 创(26269)
- 性(24733)
- 期刊
- 济(129010)
- 经济(129010)
- 研究(73906)
- 中国(51360)
- 农(34100)
- 财(33170)
- 管理(31561)
- 学报(29014)
- 科学(28525)
- 融(25216)
- 金融(25216)
- 教育(25058)
- 农业(22965)
- 大学(22903)
- 经济研究(21548)
- 学学(21424)
- 业经(20335)
- 技术(19891)
- 财经(18354)
- 问题(16566)
- 经(16047)
- 技术经济(12237)
- 世界(12211)
- 业(11908)
- 贸(11876)
- 国际(11089)
- 商业(10760)
- 经济问题(10611)
- 现代(10572)
- 经济管理(10105)
共检索到351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少贤
文章基于281个中国地级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匹配、新型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匹配、新型城镇化均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匹配在新型城镇化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匹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地区与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力资本匹配、新型城镇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为此,应加速推进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采取多元措施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差异化人力资本匹配措施,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少贤
文章基于281个中国地级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匹配、新型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匹配、新型城镇化均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匹配在新型城镇化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匹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地区与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力资本匹配、新型城镇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为此,应加速推进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采取多元措施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差异化人力资本匹配措施,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帅龙 李豫新
文章基于2005—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动态连续性;创新型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加快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帅龙 李豫新 曹梦渊
本文基于2005—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创新型人力资本不仅对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空间溢出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呈现出阶梯型递减特征;在经济差距权重下,东部地区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小,而在地理距离权重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东向西逐渐增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帅龙 李豫新 曹梦渊
本文基于2005—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创新型人力资本不仅对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空间溢出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呈现出阶梯型递减特征;在经济差距权重下,东部地区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小,而在地理距离权重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东向西逐渐增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海英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基于经济增长、分工和区位理论,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数理证明。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城镇化作为非给定的外生变量通过分工和专业化、要素聚集形成的直接机制和规模外部性的间接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对消费增长、投资增加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的外部性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优化。为此,要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拓展实践渠道,以期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基于经济增长、分工和区位理论,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数理证明。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城镇化作为非给定的外生变量通过分工和专业化、要素聚集形成的直接机制和规模外部性的间接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对消费增长、投资增加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间接机制表现为城镇化的外部性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优化。为此,要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拓展实践渠道,以期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丰
本文从全民健康的新视角来深入研究健康的经济增长效应。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少儿、成人和老人三个阶段健康水平在内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明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健康具有不同的作用路径,存在方向各异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研究表明早年生命周期健康投入能够促进增长,实现健康与增长的双赢。晚年生命周期健康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进步方向,保障存活质量下的老年人寿命延长将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文章的研究结论对高质量经济增长下实现健康战略落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评估健康与增长的动态关系,要考虑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健康的差异化作用路径。(2)从单一关注晚年生命周期健康医疗到早期生命周期健康预防与晚年生命周期健康医疗并举。(3)老年健康不仅要关注寿命延长,更要重视健康寿命的延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维祥 周建平 周梦瑶 郑金辉 刘程军
研究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基于引力模型、模体分析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空间联系演化格局特征及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数字经济空间联系网络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和网络多层级性较为明显,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征,联系形态由简单稀疏向复杂化转变,且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成为高水平联系的重点交织区域,而网络微观结构中发散型结构以及交互性较强的模体是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组成。(2)网络社区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地理位置则呈现动态演进特征,"核心-边缘"的网络社区结构明显。(3)数字经济空间联系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赋能作用,而且主要通过影响经济质量、公共资源及生态环境三条路径发挥。分区域而言,数字经济空间联系对东部、中部地区及城市群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燕
本文基于战略一致性理论和战略资源观,利用2011~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别考察并购战略、差异化战略的资源配置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匹配情况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企业的战略定位与资源匹配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呈正向关系,这种关系会受到企业并购战略或差异化战略的资源配置偏离行业程度的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但在高并购商誉和高战略差异度的战略资源配置情境中呈现出遮掩效应;另外,高融资约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会明显抑制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未来趋势,符合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要求。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与人本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需要以我国城乡发展差异为基础,吸取过去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转变思想观念,统筹规划,强调新市民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城镇化绿色发展以及发展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等各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注入市场活力、消费活力和城乡推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春玲 刘秋玲
县域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纽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与着力点,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在合理利用空间与资源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在促进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缩小城乡间差距、合理规划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县域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及绝对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各维度水平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3)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差异最大,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4)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右拖尾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