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2)
- 2023(10620)
- 2022(8865)
- 2021(7739)
- 2020(6252)
- 2019(14279)
- 2018(13764)
- 2017(26555)
- 2016(14136)
- 2015(15671)
- 2014(15563)
- 2013(15660)
- 2012(15181)
- 2011(14158)
- 2010(14440)
- 2009(13760)
- 2008(13613)
- 2007(12345)
- 2006(11525)
- 2005(10952)
- 学科
- 济(87638)
- 经济(87577)
- 管理(41482)
- 业(40222)
- 企(32570)
- 企业(32570)
- 方法(27328)
- 地方(23548)
- 数学(23507)
- 数学方法(23327)
- 中国(23146)
- 业经(17805)
- 农(17327)
- 财(17043)
- 学(15133)
- 地方经济(15104)
- 融(13277)
- 金融(13277)
- 制(12702)
- 农业(12649)
- 银(12192)
- 银行(12167)
- 行(11753)
- 发(11476)
- 贸(11199)
- 贸易(11188)
- 环境(11155)
- 务(10855)
- 财务(10832)
- 财务管理(10815)
- 机构
- 学院(216879)
- 大学(216484)
- 济(103358)
- 经济(101449)
- 研究(82482)
- 管理(77982)
- 理学(65843)
- 理学院(65063)
- 管理学(64024)
- 管理学院(63640)
- 中国(62368)
- 科学(46719)
- 京(46615)
- 财(46384)
- 所(42369)
- 研究所(37954)
- 财经(36107)
- 中心(35097)
- 江(33730)
- 农(33471)
- 经济学(33276)
- 经(32586)
- 北京(30474)
- 院(29604)
- 经济学院(29527)
- 范(28947)
- 师范(28638)
- 业大(27843)
- 州(26801)
- 财经大学(26494)
- 基金
- 项目(132723)
- 科学(105390)
- 研究(98416)
- 基金(96387)
- 家(83661)
- 国家(82928)
- 科学基金(70627)
- 社会(65471)
- 社会科(62064)
- 社会科学(62048)
- 省(51722)
- 基金项目(49657)
- 教育(44877)
- 划(43426)
- 自然(43117)
- 自然科(42087)
- 自然科学(42073)
- 自然科学基金(41354)
- 资助(40205)
- 编号(38049)
- 发(33821)
- 成果(31797)
- 重点(30671)
- 部(29708)
- 发展(28465)
- 课题(28247)
- 展(28055)
- 创(27635)
- 国家社会(27436)
- 教育部(25932)
- 期刊
- 济(128592)
- 经济(128592)
- 研究(74669)
- 中国(47832)
- 财(35605)
- 管理(33054)
- 农(31140)
- 学报(31025)
- 科学(29974)
- 融(24522)
- 金融(24522)
- 大学(24231)
- 教育(24020)
- 学学(22869)
- 经济研究(22442)
- 农业(21244)
- 财经(19677)
- 技术(19585)
- 业经(18925)
- 经(17143)
- 问题(16230)
- 贸(13445)
- 技术经济(13183)
- 国际(13115)
- 世界(12527)
- 业(11223)
- 商业(11015)
- 统计(10911)
- 经济管理(10489)
- 经济问题(10134)
共检索到351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金燕
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们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能力"来提高未来收入,但"能力为何"却一直成为研究的黑箱。在传统的"瓦尔拉斯模型"环境下,"能力"被假设为与生产能力紧密相关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被忽视,这限制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力及其发展。本文试图总结人力资本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有价值并可投资的,在拓展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对非认知能力的经济价值和投资特征进行探索,并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开展的议题。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人力资本 经济价值 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良荣
从分析人的成本价值和资本价值出发,发现人们对人的经济价值的认识在某些方面是趋同的。选择了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法计量人力资本货币价值,建议人力资产的货币计量应树立“产出观”,并探讨了人力负债和人力资本权益的计量问题。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价值 货币计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敏 屈艳芳
人力资本经济价值的实现是研究企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命题 ,而全面准确地认识人力资本的种种特性又是探讨其经济价值实现的先决条件。本文先阐述了人力资本的特性所在 ,在此基础上 ,说明人力资本经济价值的实现方式 ,并分析了有关对企业制度安排的要求。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特性 经济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可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力资本市场的变革,凸显了非认知人力资本的价值,但这种变革并非是数字经济直接作用于人力资本市场,而主要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变革和经济范式创新这三个中介作用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丰富了非认知人力资本的测量手段,并为非认知人力资本的积累创造了技术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从而为加快积累非认知人力资本提供了更大可能性。面对人力资本市场的变革,应从早期积累、中后期积累及人力资本贸易三个方面加强和加快非认知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超 孙曙涛
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造成了留守儿童现象,而寄宿学校是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和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学校寄宿如何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学校寄宿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但没有显著改善其非认知能力。学校寄宿对不同留守类型、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具有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学习时间增加和师生互动交流频次提升是学校寄宿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寄宿学校投入的单位成本产生的效益相对较低,寄宿制度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德煌 夏恩君
人力资本综合存量的度量方法有采用产出法分析,也有用投入法来分析;有从理论上推理,也有从经验数据上论证。分析方法有从教育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也有从健康人力资本角度出发。而绝大多数文献很少将教育和健康因素同时纳入考虑,仅分析其中一个方面无疑会带来测量的误差。若能同时考虑教育和健康,由新的度量方法产生新数据,由此带来新结论或是能对已有结论作进一步地论证,则是对以往文献研究的一个补充。因此,本文从四个维度建立新型人力资本综合测量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人力资本的综合水平进行了衡量。其中四个维度主要是指教育、劳动力再培训、身心健康和劳动力合理流动。在此基础上,把人力资本综合存量这一指标引入Solow模型中,...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扩展Solow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玉清 韩湘平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职业运动员经济价值的研究表明 :体育商业化、竞赛市场化、运动员商品化是我国职业运动员经济价值形成的主要原因。人力、财力、物力、技术、身心素质、时间等是运动员经济价值形成的六大要素 ,经济价值与运动寿命紧密相联 ,与竞赛或表演紧密结合 ,具有长期性与连续性的投资特征。转会收入、参赛收入、媒体转播收入、赞助收入和无形资产的有偿利用等是运动员经济价值收益的主要来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针对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关注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而忽视人力投资结构研究的现状,把教育和健康看作是两种资本,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构成形式。假设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形式组合生成。通过扩展Mankiw、Romer和Weil(1992)模型(简称MRW模型),构建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数量和结构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78~2004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余长林
本文针对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关注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而忽视人力投资结构研究的现状,把教育和健康看作两种资本,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构成形式。假设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形式组合生成。通过扩展Mankiw、Romer和Weil(1992)模型(简称MRW模型),构建了一个新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积累和存量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文章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78-2004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存量以及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对中国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迪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飞速提升,生产过程中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论文在分析低碳经济转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扩展内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与低碳经济转型的关联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得出,无论是人力资本存量,还是人力资本积累,都对低碳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最后根据总结得出的人力资本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的关联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永琴
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意义日益凸现,但我国理论界对人力资本内涵的理解较为混乱,同时使用人力资本解释现实的现象出现泛化倾向,对我国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人力资本概念以及理论形成过程出发,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点,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理解,对人力资本在价值分配中的地位进行了界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内涵 劳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湘萍
教育经济学不应只是正规学校教育的经济学,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正规学校教育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步伐的停滞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终结。教育经济学未来拓展的路径,除了理论基础上的"外延式"发展外,还可以在原有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内走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即强调综合考察人力资本投资的多种途径,特别是教育和培训这两种最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让教育经济学走出正规学校教育经济学的固有领地,团结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名义下,与培训经济学融合,走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广阔天地,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深入地研究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机制。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经济学 培训经济学 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苗振龙 童夏雨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演进历程以及数字经济加持下对价值链的赋能效应,揭示了数字经济价值链的内涵、理论模型与价值增值分配机制。理论上,首次提出数字经济价值链(DEVC),它是数字要素驱动的价值链创新,落脚点是数字经济,其本质是多主体参与的数字化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运行系统和链式组织。数字经济价值链的流动方向,即为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的历程。在实践上,从数字经济价值链内涵出发,提出了数字经济价值链理论模型。数字经济价值链作为一个链式组织结构,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链上各主体内化成一个价值收益和价值风险的共同体,彼此间互相传导、互相作用。推动数字要素和信息通信技术向有价值商品转化,找寻实现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要素在数字经济价值链体系中运行的机制至关重要。最后,从数字赋能、基础赋能和制度赋能三方面讨论了推进数字经济价值链的强本固基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 ,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 ,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是动态的 ,在不同生产力状态下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经济中 ,随着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化、要素配置结构变动、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 ,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趋于扩展化。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内涵 外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晶
资本回报率下降对人力资本投资、收入不平等程度有较大影响。本文将可变资本回报率加入Galor-Zeira模型,理论推导发现:收入不平等陷阱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当技能劳动力工资高于受教育固定成本时,随着资本回报率下降,接受教育的遗赠临界水平将降低,更多家庭将发现投资人力资本是有利的,稳态的技能劳动力比例将提高。在当前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大背景下,提高技能劳动力工资、降低受教育成本、对教育贷款实施财政减免优惠、为农村中等教育支出减负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倡导节俭和重视遗赠的文化氛围在长期都有助于提高技能劳动力比重以及缓和收入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