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5)
2023(9597)
2022(7964)
2021(7581)
2020(6141)
2019(13422)
2018(13018)
2017(25382)
2016(13244)
2015(14212)
2014(13324)
2013(13217)
2012(11797)
2011(10469)
2010(10630)
2009(10259)
2008(9847)
2007(8909)
2006(7979)
2005(7011)
作者
(33876)
(28969)
(28651)
(27171)
(17815)
(13836)
(12856)
(11046)
(10654)
(9975)
(9717)
(9435)
(8911)
(8680)
(8630)
(8619)
(8580)
(8234)
(8210)
(7988)
(6996)
(6948)
(6866)
(6737)
(6521)
(6429)
(6397)
(6111)
(5794)
(5654)
学科
(55252)
经济(55198)
(50517)
(48548)
管理(36555)
农业(34409)
(26218)
企业(26218)
业经(18735)
方法(18227)
(16926)
数学(16125)
数学方法(16013)
中国(14507)
农业经济(12390)
(12338)
地方(11166)
(10377)
(10204)
财务(10192)
财务管理(10174)
收入(9955)
企业财务(9805)
(9542)
农村(9524)
(9271)
发展(8994)
(8989)
(8974)
贸易(8968)
机构
学院(181867)
大学(173666)
(79415)
经济(77986)
管理(72468)
理学(63089)
理学院(62563)
管理学(61680)
管理学院(61352)
研究(56429)
(48029)
中国(46158)
(36521)
农业(36025)
(33605)
科学(31304)
业大(31166)
财经(28483)
中心(28006)
(26805)
(26728)
(26037)
研究所(23836)
经济学(23663)
经济管理(22179)
农业大学(22161)
(21990)
师范(21843)
(21609)
经济学院(21487)
基金
项目(121529)
科学(96974)
研究(95127)
基金(89099)
(75869)
国家(75072)
科学基金(65530)
社会(63703)
社会科(59896)
社会科学(59883)
(48584)
基金项目(47435)
教育(41290)
编号(41083)
自然(38674)
(38577)
自然科(37775)
自然科学(37767)
自然科学基金(37097)
资助(34067)
成果(32177)
(29445)
(27548)
(27210)
国家社会(26855)
重点(26220)
(26019)
(25951)
课题(25935)
(25027)
期刊
(95467)
经济(95467)
(55321)
研究(50060)
农业(37447)
中国(35992)
(27930)
学报(25251)
科学(24630)
业经(23203)
(21728)
金融(21728)
管理(21367)
大学(20988)
学学(20455)
(16446)
农业经济(14666)
教育(14414)
农村(14263)
(14263)
问题(13907)
财经(13661)
技术(13562)
经济研究(12934)
(11772)
(11380)
世界(11059)
经济问题(10157)
社会(9448)
农村经济(9396)
共检索到268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和立道  王英杰  路春城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是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和预防返贫的关键。本文更多地观察贫困地区在一系列扶贫政策退出后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贫困心态和社会排斥三方面分析返贫、滞贫和遗贫因素,并从要素回报、就业和人口迁移等角度分析,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才是农村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和预防返贫的根本。同时,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约发展,呈现纵横拓展的块状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特点,利用中国贫困地区1996-2015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进行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公共投资对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劳动技能培训方面的支出和基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人口迁移投资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减贫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并就贫困地区涉及人力资本的公共扶持资金如何提升人力资本的效力提出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远东  李华龙  马辰威  
基于部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多维返贫测算方法识别返贫农户,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农户防范返贫中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防范农户多维返贫的重要因素,但从返贫效应的视角看,人力资本防范返贫的影响更大,是巩固拓展农村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资本。(2)机制分析中,人力资本能发挥迁移效应,通过劳动力流动的部分中介作用防范农户返贫,而社会资本能发挥信息获取和抵押品效应,通过创业的部分中介作用防范农户返贫。(3)人力资本降低了农户在收入、医疗、生活维度的返贫发生概率,社会资本则降低了收入、医疗维度的返贫发生概率。(4)两类资本的防范返贫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人力资本显著降低东部和西部农户返贫发生概率,而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东部和中部农户返贫发生概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士彬  马俊丽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成为继续教育新的时代使命。基于优势视角,剖析《破解因残致贫的中国方案——残疾人扶贫典型案例》一书和"中国残疾人"网站"人物"栏中20位农村脱贫残疾人的脱贫增收轨迹发现,继续教育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的实然功能主要体现于实用技能培训助力农村脱贫残疾人赋权、社会协作学习促进农村脱贫残疾人对话和合作、自我反思教育提高农村脱贫残疾人抗逆力,从而有效发掘其优势潜能、防治返贫。为进一步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未来继续教育应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培植包容教育文化;完善继续教育方式,确保公平参与教育;尊重差异开展教育,提高内生发展能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塑造场域支持网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嘉  蒋承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在25个省的6 393个农村家庭的最新微观调查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以及联合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影响农户贫困状况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作为家庭是否贫困的决定因素,可以增加家庭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而社会资本所形成的非正式的制度可以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效率,从而改善家户福利,二者在农户脱贫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贫困户收入提高的作用更加显著,并且有利于缩小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资本对非贫困户收入提高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不利于缩小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据此,政府应该针对目前农村贫困发生机制,寻求更加有效的减贫策略,在重视开发人力资本的同时也要注重贫困人口社会资本的构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文武  杨少垒  
文章选取CHNS相关数据经过计算转化,与其它省级层面数据匹配,形成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检验选择最适宜模型,最后确定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健康、经验三种人力资本对于我国农村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三种人力资本中,健康人力资本对于农村贫困发生的广度和强度的减贫效应最强,教育人力资本次之;而教育人力资本对于改善农村综合贫困状况作用最强,健康人力资本次之;经验人力资本对三种贫困测度指标的减贫效应都最弱。同时,三种人力资本不仅在农村减贫上具有互为"中介变量"效应,而且在人力资本积累上具有因果"累积效应";另外,还发现我国各省农村贫困变化不存在随时间固定不变的趋势规律,表明可通过政策努力实现在一定贫困线基础上消除贫困的目的。这些结论,对于制定正确的农村人力资本扶贫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文武  杨少垒  
文章选取CHNS相关数据经过计算转化,与其它省级层面数据匹配,形成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检验选择最适宜模型,最后确定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教育、健康、经验三种人力资本对于我国农村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三种人力资本中,健康人力资本对于农村贫困发生的广度和强度的减贫效应最强,教育人力资本次之;而教育人力资本对于改善农村综合贫困状况作用最强,健康人力资本次之;经验人力资本对三种贫困测度指标的减贫效应都最弱。同时,三种人力资本不仅在农村减贫上具有互为"中介变量"效应,而且在人力资本积累上具有因果"累积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定松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闫芳  
2008年,我国将农村扶贫标准从绝对贫困标准调整为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的低收入标准。按照低收入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年末的9422万人,下降到2008年年末的40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2%。然而,从年度间的贫困动态变化看,由于返贫人口的大量存在,受贫困威胁、非常脆弱、在一年或几年中陷入贫困的人口数要多于年末贫困人口数。而连续几年贫困的长期贫困户与仅在某年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吉岗  杨红娟  吴嘉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仍不在少数,防返贫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而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是防返贫的关键。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一是定义可持续生计能力并构建可持续生计能力分析框架。二是运用S曲线解释可持续生计能力与防返贫的逻辑关系。三是从宏观统计数据视角和农户感知视角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能力的现状,发现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生计胜任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四是根据福格行为模型设计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总体框架并提出具体策略。研究成果对少数民族地区防返贫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建华  
人力资本缺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根本出路。本文以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贫困人口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贫困人口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反贫困作用机理,并从建立多元化的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加大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组织机构;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返贫的视角研究了创业与农户贫困的关系。鉴于被解释变量农村返贫率是典型的受限数据,将使用面板Tobit模型和两部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近年来返贫人口占贫困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由2004年的18.18%大幅增加到2013年的52.25%。农村创业率和创业收入均能显著降低返贫的概率,具体而言,创业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农村返贫率减少0.76%。创业收入每增加10%,返贫率减少0.10%。此外,村集体固定资产、以及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均对农村返贫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鼓励农户家庭创业,特别是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增加创业收入,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返贫发生至关重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爱丽  郑逸芳  许佳贤  孙小宇  
人力资本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非农就业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贫困家庭的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分别为0.81和4.34,明显低于非贫困家庭的0.87和6.28;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且健康对贫困的缓解作用比教育更为明显。与绝对贫困相比,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农村家庭摆脱相对贫困状况。此外,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均能够通过提高非农就业水平进而降低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因此,提出了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对教育、医疗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增强其基础性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合理引导并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麻朝晖  
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还有近 30 0 0万急需帮助的农村贫困人口 ,而且特别在欠发达地区 ,原已解决温饱的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近年来返贫率居高不下 ,返贫正蚕食着我国的扶贫攻坚成果。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建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将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返贫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盛德荣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