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7)
- 2023(3512)
- 2022(2910)
- 2021(2768)
- 2020(2280)
- 2019(5141)
- 2018(4754)
- 2017(9695)
- 2016(5336)
- 2015(5936)
- 2014(5719)
- 2013(5595)
- 2012(4859)
- 2011(4218)
- 2010(4200)
- 2009(4056)
- 2008(4342)
- 2007(3836)
- 2006(3569)
- 2005(3285)
- 学科
- 管理(26861)
- 业(25718)
- 企(24919)
- 企业(24919)
- 济(21889)
- 经济(21862)
- 财(13185)
- 方法(12107)
- 务(11610)
- 财务(11591)
- 财务管理(11577)
- 企业财务(11276)
- 数学(10743)
- 数学方法(10616)
- 制(6439)
- 体(5376)
- 业经(5277)
- 公司(5227)
- 人事(5010)
- 人事管理(5010)
- 农(4918)
- 中国(4706)
- 体制(4690)
- 划(4209)
- 技术(4147)
- 融(3603)
- 金融(3603)
- 策(3446)
- 理论(3342)
- 技术管理(3307)
- 机构
- 大学(75997)
- 学院(75706)
- 管理(33378)
- 济(32041)
- 经济(31482)
- 理学(29273)
- 理学院(29082)
- 管理学(28774)
- 管理学院(28643)
- 研究(19994)
- 财(18372)
- 中国(17077)
- 财经(14791)
- 京(14414)
- 经(13537)
- 财经大学(11235)
- 商学(10316)
- 商学院(10239)
- 科学(10061)
- 经济学(10020)
- 江(9923)
- 中心(9381)
- 经济学院(9013)
- 所(8921)
- 北京(8810)
- 业大(8645)
- 州(8263)
- 经济管理(8033)
- 农(7977)
- 研究所(7742)
- 基金
- 项目(48927)
- 科学(39769)
- 基金(37976)
- 研究(35246)
- 家(32240)
- 国家(32000)
- 科学基金(28902)
- 社会(24883)
- 社会科(23637)
- 社会科学(23630)
- 基金项目(20095)
- 自然(18606)
- 自然科(18169)
- 自然科学(18168)
- 省(18060)
- 自然科学基金(17854)
- 教育(16451)
- 资助(15849)
- 划(14882)
- 编号(13200)
- 部(11702)
- 成果(10917)
- 教育部(10699)
- 人文(10660)
- 国家社会(10629)
- 重点(10629)
- 创(10266)
- 制(9977)
- 性(9697)
- 创新(9590)
共检索到107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能生 洪联英
现代公司治理的健康运作需要融入人力资本产权、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优化 ,而人力资本产权优化又需要在公司治理的动态特性中去把握 ;公司动态治理过程本质上也是人力资本产权优化的过程 ,人力资本产权优化的实现机制就是谈判机制 ,谈判的结果将决定公司的剩余产权分配 ,而这个结果又将外化为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
人力资本产权 公司治理 动态治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 张放平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 我们将组织企业的诸多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另一类是提供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不同资本的产权特征对于理解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实现形式即“企业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它是指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责权利关系处置、特别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程序规范和机构设置,包括正式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之骏
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本,涉及到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而治理结构则是企业产权界定安排的具体形式,治理结构的选择会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博弈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本产权再界定,使得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不断变迁和优化选择。
关键词:
人力资本产权界定 企业治理结构 互动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世君 沈路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切入点,认为参与企业的资本家和企业家、经理都可以根据各自的财产所有权而享有企业所有权,并且只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权对应才能有效发挥产权激励作用。而目前企业中产权"错位"已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创造。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新经济时代,应通过强化财务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和提高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使两权逐渐对应,以发挥产权激励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华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关键词:
企业家 人力资本 产权特征 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继国
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讨论人力资本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用人力资本的“不可分离”性质来说明的 ,认为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但反对者对这一性质提出质疑 ,认为人力资本应分享产权。本文认为 ,应区别人力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产权 :前者不可分离 ,而后者可分离。随着公司性质的变迁 ,人力资本日渐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 ,人力资本在公司的“谈判力”增强 ,被剥夺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得到实现 ,从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企业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将挑战传统企业治理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邬国梅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同的企业中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不同,即使同一企业中不同员工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也不同,因此,相应的权利配置也应不同。究竟采取何种治理方式,取决于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之间合作博弈的结果,双方谈判力的大小将决定公司的最终治理模式。此时,报酬契约的设计必须考虑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与此相联系的交易成本,需要重视团队激励、包含某类期权因素等,从而使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企业产权,实现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共同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竹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以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量为基本前提,而每一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应是其获得物质财富的根据。本文试图以中关村企业的产权制度为例,提出人力资本产权构想。中关村企业的创业者们闯过第一次创业的艰险后,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严若森
人力资本专用化已日渐成为诸多公司成长与竞争中的一种战略选择,但人力资本专用化在改变公司财富创造的源泉并具有创新意义上的环境动态适应性时,亦会内生出诸如公司主雇双方的“讨价还价”、公司权利分配结构的边际调整、公司治理边界的重新定义以及公司潜在创新需求的治理保障等诸多不同层面的公司治理问题。在人力资本专用化的条件之下,人力资本专用化投资的公司激励机制、基于人力资本专用化的公司财富增长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理论逻辑与治理结构的相应变革与完善均系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广林 徐国君 樊培银
现有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评估模式陷入"绝对价值"和"静态计量"的误区,导致评估结论科学性和适用性不强。人力资本产权价值评估应树立"相对价值"和"动态计量"观念,建立以"连续割差法"和"360°模糊评判修正法"为核心的动态评估模式。通过连续割差法将无形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产权整体价值和人力资本产权个体价值逐步从企业整体价值中分割出来,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初始计量;通过360°模糊评判修正法将人力资本价值创造贡献度与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相连接,从而实现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动态调整,进而实现人力资本价格与价值的内在统一。该模式在完成对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动态评估的同时,也能实现对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激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乾 马亚明
人力资本产权特征是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基础。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等一般属性;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人力资本所有权既可以属于人力资本载体,也可以属于其他主体,即人力资本所有权可以与其载体相分离,人力资本并不是一种天然的私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制度确定了人力资本所有权属于人力资本载体,那么在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就无法转移,交易和转移的只是人力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权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乾
我国在进行物质资本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收入分配及配置等重要功能 ,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利用 ,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实现现代化目标、赶上发达国家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权 外部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向显湖 钟文
本文从财务角度对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实现机制进行研究。从财务角度来看,人力资本是有意识投资的,具有促进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内在特性的,一种能享有资本产权收益的价值。所有员工都符合人力资本的特性,因此都是企业人力资本的载体。按层次可将人力资本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具有债权和股权双重特性,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在双重特性上的分布程度是不同的。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构成既包括债权投资意义上的收益,也包括股权投资意义上的收益。相对于非人力资本享受的税后收益,人力资本的税后收益的意义更为广泛,还包括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收益。文章提出构建以契约底薪和法定保险为基础,以税后收益分配为调节,同时实施人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海航 时永顺
一、问题的提出:人力资本要求产权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罗湘1987)。①人力资本的基本含义为人们花费在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贮存和凝结在特定的人身上,体现为人的智力、知识、技能等。②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企业谁投资(物力资本),归谁拥有,似乎是天经地义、恒久不变的法则,以至长期以来物力资本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