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8)
2023(14833)
2022(12356)
2021(11345)
2020(9681)
2019(22527)
2018(21710)
2017(42339)
2016(22652)
2015(25530)
2014(25251)
2013(25473)
2012(24304)
2011(22121)
2010(22098)
2009(20798)
2008(20589)
2007(18444)
2006(16277)
2005(15108)
作者
(66063)
(55398)
(55348)
(52991)
(35440)
(26404)
(25170)
(21519)
(20856)
(19548)
(19085)
(18477)
(17766)
(17609)
(17566)
(17208)
(16294)
(16112)
(15997)
(15966)
(14030)
(13572)
(13479)
(12708)
(12669)
(12522)
(12200)
(11776)
(11092)
(10940)
学科
(122630)
经济(122536)
管理(63931)
(62203)
方法(50235)
(48840)
企业(48840)
数学(44883)
数学方法(44601)
中国(30457)
(28766)
(27201)
地方(25355)
业经(23757)
(21565)
(21156)
贸易(21144)
(20512)
(20421)
农业(19599)
(17457)
金融(17455)
(16787)
银行(16754)
(16152)
财务(16133)
地方经济(16097)
财务管理(16093)
(16028)
环境(15511)
机构
大学(340002)
学院(336510)
(161530)
经济(158835)
管理(128403)
研究(121937)
理学(110499)
理学院(109288)
管理学(107747)
管理学院(107104)
中国(94324)
(71804)
(71550)
科学(69605)
(61695)
财经(57517)
研究所(55780)
中心(54752)
(53872)
经济学(52912)
(52382)
(49109)
经济学院(47824)
业大(45838)
北京(45807)
(43162)
财经大学(42764)
农业(42052)
(41632)
师范(41250)
基金
项目(218725)
科学(174005)
基金(163257)
研究(159428)
(142044)
国家(140970)
科学基金(120749)
社会(106758)
社会科(101588)
社会科学(101566)
基金项目(85247)
(81362)
自然(74933)
自然科(73251)
自然科学(73230)
自然科学基金(72024)
教育(71214)
(69050)
资助(67882)
编号(61459)
(50642)
成果(50447)
重点(49329)
(48839)
国家社会(46382)
(45240)
教育部(43968)
创新(42475)
人文(42331)
课题(41876)
期刊
(178314)
经济(178314)
研究(105192)
中国(63394)
(55556)
学报(50021)
(48428)
科学(47475)
管理(47217)
大学(38311)
学学(36201)
(34052)
金融(34052)
农业(32626)
经济研究(30972)
财经(30320)
技术(27374)
(26287)
业经(25507)
教育(25501)
问题(23911)
(21475)
技术经济(19372)
世界(19187)
统计(18874)
国际(18600)
(18549)
(16446)
商业(15604)
理论(15292)
共检索到511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少甫  王伟  董登新  
根据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以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为对象,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这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与人力资本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转化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俊华   董庆前  
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考察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和人力资本均显著正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其中数字经济与高级人力资本融合对产业升级影响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单门槛效应。基于此,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积极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对接,不断缩小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文荣光  王江波  
基于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优化程度对该区域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实证模型中引入了交互项影响系数,认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共同推动了GDP的增长。同时,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度和人口增长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分地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均能起到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由此,从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产业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和提高开放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冀刚  黄继忠  
该文从外部性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出发,尝试在理论上探讨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分别对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约束作用问题。进一步,通过构建外部性成长指数,并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面板模型考察不同外部性强度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对其实际增长和趋势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与其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外部性强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当外部性强度较低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均与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呈现负相关性,即在这一阶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詹新宇  
文章在包含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市场化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为正,但其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市场化环境的影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的产出效应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市场化分类因素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展程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人力资本产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则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显著正效应。而且,市场化的人力资本产出效应及其直接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陈璇  
本文基于演化的视角考察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界定为互补匹配过程中各层级人力资本比重逐步动态调整并最终实现向高级化演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结构的互补匹配性和动态演化两大特征。基于此,本文构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以表征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程度,通过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这一外生冲击构建工具变量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演进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通过推升技术进步引起产业升级和促进人口集聚形成城市化而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为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各地不应脱离本地经济发展阶段而简单地增加高级人力资本比重,而应在遵循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注重不同技能人力资本的互补匹配性和不同层级人力资本比重的动态调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永冬   任声策   操友根  
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系统论与协同法,首先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4个维度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复合系统,进而利用2001-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数据对全链条协同水平开展实证测度,最后分析不同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研究发现,从复合系统视角,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度呈现“中部不平稳,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且全链条协同度对经济水平具有一定贡献;从子系统视角,创造子系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中度或轻度协同,存在区域分化现象,知识产权运用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是目前的短板,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昌忠泽  孟倩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劳动力禀赋、劳动生产率等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引导或倒逼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但存在"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现象,且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辉  王立勇  郭蓝  
本文采用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改进后的J-F终身收入法测算出的人力资本数据,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的确是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异质性影响,当人力资本水平处于较低阶段时,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较微弱。当人力资本水平处于中等阶段时,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最强。但当人力资本水平处于高等阶段时,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反而下降。本文最后给出基本结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李强  
基于199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劳动、资本、对外开放等因素后,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层面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最后是东部地区,表明人力资本的跨区域转移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助于缩小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温以萍  包吉祥  
基于我国2001年~2015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区域、分层级地对教育投入、人力资本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和人力资本在其中的"桥梁作用"。发现教育投入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从高到低层级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级递增。基于此,提出各地区应加大教育投入,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调整教育投入结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建军  张蕊  
本文通过构建晋升Probit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2000—2014),实证分析了传统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对地方官员晋升的影响。结果发现,近15年来,以固定资产增速反映的传统经济增长与省级官员晋升无显著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省级官员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互联网经济与省委书记晋升正相关,与省长晋升无关;环保绩效与省级官员晋升呈"倒U"型曲线关系;民生支出与省委书记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与省长晋升无关。这些发现说明经济增长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激励结构的重要内容,激励指标已经开始逐渐回归理性,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也在地方激励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经济社会转型中地方政府围绕GDP...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基于"服务业之谜"事实的存在,要验证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提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对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核算,而是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证实。以"服务业之谜"的存在为前提,在服务业与工业部门间产品的消费行为中构造了互补的"里昂惕夫"效用函数,重构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1984—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业及工农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及相对于工农业的价格水平、服务业占非农及占整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份额、服务业占非农及总就业人数比重等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内在逻辑是相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了服务业部门份额的提升,进而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由此证实了我国基本存在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所揭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关系:工业生产率相对上升导致服务业价格相对提高和就业份额提升,进而引发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新常态"下关注效率提升、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同时应理性看待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服务业成本病"现象,实现"结构"与"速度"之间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