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86)
- 2023(19184)
- 2022(15936)
- 2021(14692)
- 2020(12611)
- 2019(28923)
- 2018(28210)
- 2017(54335)
- 2016(29151)
- 2015(32895)
- 2014(32647)
- 2013(32594)
- 2012(29968)
- 2011(26950)
- 2010(26996)
- 2009(25556)
- 2008(25415)
- 2007(22831)
- 2006(20130)
- 2005(17972)
- 学科
- 济(134135)
- 经济(134001)
- 业(106119)
- 管理(92317)
- 企(87187)
- 企业(87187)
- 方法(61335)
- 数学(51951)
- 数学方法(51425)
- 农(49749)
- 财(37355)
- 业经(35484)
- 中国(34419)
- 农业(32903)
- 务(25549)
- 财务(25506)
- 财务管理(25462)
- 制(25351)
- 地方(24943)
- 贸(24775)
- 贸易(24763)
- 企业财务(24189)
- 易(24117)
- 学(22346)
- 技术(21362)
- 和(20702)
- 理论(20205)
- 策(19726)
- 银(19198)
- 划(19180)
- 机构
- 学院(428600)
- 大学(423687)
- 济(186483)
- 经济(183120)
- 管理(170179)
- 理学(147099)
- 理学院(145590)
- 管理学(143387)
- 管理学院(142583)
- 研究(140268)
- 中国(111273)
- 京(87678)
- 财(84080)
- 科学(83682)
- 农(79548)
- 所(70300)
- 财经(67730)
- 中心(65789)
- 业大(63916)
- 江(63882)
- 研究所(63608)
- 经(61686)
- 农业(61641)
- 经济学(57773)
- 北京(54539)
- 经济学院(52319)
- 范(52088)
- 师范(51587)
- 州(50288)
- 财经大学(49996)
- 基金
- 项目(284315)
- 科学(226755)
- 基金(210425)
- 研究(207429)
- 家(182532)
- 国家(180963)
- 科学基金(157168)
- 社会(136242)
- 社会科(129119)
- 社会科学(129083)
- 基金项目(110912)
- 省(110525)
- 自然(100537)
- 自然科(98287)
- 自然科学(98260)
- 自然科学基金(96598)
- 教育(94389)
- 划(92074)
- 资助(85817)
- 编号(82835)
- 成果(65895)
- 部(64050)
- 重点(63588)
- 发(61761)
- 创(60707)
- 国家社会(57487)
- 创新(56320)
- 课题(55979)
- 教育部(55152)
- 科研(54514)
- 期刊
- 济(206582)
- 经济(206582)
- 研究(121753)
- 中国(78865)
- 农(76889)
- 财(67118)
- 学报(63177)
- 管理(63141)
- 科学(61421)
- 农业(52236)
- 大学(48956)
- 学学(46727)
- 融(41736)
- 金融(41736)
- 技术(38013)
- 业经(37361)
- 教育(35559)
- 财经(33952)
- 经济研究(32686)
- 经(29269)
- 业(28346)
- 问题(27701)
- 技术经济(23599)
- 统计(22159)
- 贸(22062)
- 世界(21752)
- 版(20813)
- 策(20505)
- 商业(19876)
- 现代(19413)
共检索到630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谷成
文章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使用非参数的DEA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88-2006年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估计和测算,通过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来寻找农业TFP增长的源泉。实证表明,1988-2006年中国农业TFP增长较为显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上是顺周期的,各个省区的TFP增长差异性则较为明显。从其内部构成来看,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改善的作用则很有限。另外,是否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对农业增长的作用,会对TFP的估计产生较大影响。文章最终认为,应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来消除农业技术扩散的各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骏 蔡贤恩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07年福建省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然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动态模拟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协整关系,进而说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对外开放与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对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农业技术进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蔡慕宁 叶锋
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引擎,但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的制约作用也不容忽视。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6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检验人力资本对互联网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会强化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互联网 人力资本 农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蔡慕宁 叶锋
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引擎,但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的制约作用也不容忽视。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6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检验人力资本对互联网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会强化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互联网 人力资本 农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恩 邝运明
从区域科技进步视角出发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利用广东省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解,从地市、珠三角、东西两翼、贫困山区四个区域层面探索区域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表明:广东省农业生产率增长主要源泉是区域科技进步;广东农业TFP增长动因存在显著区域科技进步差异性;而区域科技差异性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关。据此,从政策层面上提出推动广东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甘甜 陈池波 陈胜 邢美华
文章在重塑农村人力资本内涵与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TFP的影响,以期从农业环境TFP变动的视角判断中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初期,农业发展极易落入低水平人力资本与非技能偏向技术相嵌合的“农村人力资本陷阱”。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升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对农业环境技术进步的正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岳书敬 刘朝明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本文将能源与碳排放统一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使用全局DEA方法及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1998-2010年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构成,并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低碳导向的工业行业绿色TFP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演化轨迹,但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轻工业绿色TFP增长及技术进步显著优于重工业,采掘业与公用事业行业绿色TFP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绿色TFP增长及其来源的行业差距有扩大趋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莉莉 孙晓娟 刘凤楠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1990—2020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指数增速为负。(2)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生产用能的投入能够明显增加农业产出,但是产出增加的实现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门槛值前,二者正向关系较强;跨过门槛值后,二者正向关系减弱,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积极鼓励农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差异化选择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莉莉 孙晓娟 刘凤楠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1990—2020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指数增速为负。(2)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生产用能的投入能够明显增加农业产出,但是产出增加的实现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门槛值前,二者正向关系较强;跨过门槛值后,二者正向关系减弱,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积极鼓励农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差异化选择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下海 张建武
文章采用门槛模型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1990~2007年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变量跨越相应的高门槛水平时,人力资本的影响系数较大。那些跨越高门槛水平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尚未跨越门槛水平的省份则主要位于中部和西部不发达地区。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明立 谭远发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向阳 徐翔
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不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乐 曹静
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四个部分。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度了1991~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12%,增长速率呈整体递减的趋势;规模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配置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地区来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来源。
关键词:
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 随机前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春
文章使用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的方法探讨产业集聚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又因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由其内部构成要素金融业技术进步和金融业技术效率决定,进一步探讨了产业集聚对两者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集聚对我国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却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只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