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5)
- 2023(10463)
- 2022(8570)
- 2021(7873)
- 2020(6757)
- 2019(15248)
- 2018(15251)
- 2017(30211)
- 2016(16112)
- 2015(18029)
- 2014(17762)
- 2013(17655)
- 2012(15809)
- 2011(14060)
- 2010(14561)
- 2009(13959)
- 2008(14068)
- 2007(12806)
- 2006(11516)
- 2005(10452)
- 学科
- 业(87553)
- 济(78169)
- 经济(78084)
- 企(70584)
- 企业(70584)
- 管理(60869)
- 农(45646)
- 方法(37201)
- 农业(30506)
- 数学(29736)
- 数学方法(29241)
- 业经(28754)
- 财(23853)
- 务(18557)
- 财务(18527)
- 财务管理(18515)
- 企业财务(17540)
- 中国(16854)
- 技术(16830)
- 制(15820)
- 策(15088)
- 理论(13962)
- 划(13567)
- 体(12612)
- 和(12462)
- 贸(12074)
- 贸易(12066)
- 易(11756)
- 经营(11365)
- 地方(11000)
- 机构
- 学院(241384)
- 大学(229935)
- 济(107589)
- 经济(105834)
- 管理(104319)
- 理学(90420)
- 理学院(89729)
- 管理学(88377)
- 管理学院(87979)
- 研究(69626)
- 中国(59205)
- 农(53403)
- 财(46804)
- 京(46543)
- 科学(40590)
- 农业(40576)
- 业大(39593)
- 财经(37571)
- 江(37027)
- 所(34146)
- 经(34081)
- 中心(33698)
- 经济学(31592)
- 经济管理(31215)
- 研究所(30681)
- 州(28736)
- 经济学院(28651)
- 北京(28285)
- 商学(28156)
- 商学院(27921)
- 基金
- 项目(157541)
- 科学(127285)
- 基金(117260)
- 研究(116851)
- 家(100197)
- 国家(99235)
- 科学基金(88587)
- 社会(78378)
- 社会科(74163)
- 社会科学(74144)
- 省(64117)
- 基金项目(62329)
- 自然(56695)
- 自然科(55454)
- 自然科学(55446)
- 自然科学基金(54550)
- 教育(51878)
- 划(50565)
- 编号(47686)
- 资助(47637)
- 业(37215)
- 创(36047)
- 部(35229)
- 成果(34963)
- 发(34392)
- 重点(34102)
- 创新(32832)
- 国家社会(32495)
- 制(31325)
- 人文(31109)
- 期刊
- 济(125264)
- 经济(125264)
- 研究(63788)
- 农(56518)
- 中国(45213)
- 管理(40024)
- 农业(38349)
- 财(38221)
- 科学(33115)
- 学报(30057)
- 业经(28394)
- 大学(24881)
- 学学(24312)
- 技术(24049)
- 融(23908)
- 金融(23908)
- 业(20674)
- 财经(18684)
- 经济研究(17909)
- 问题(16760)
- 经(16140)
- 技术经济(16018)
- 教育(15149)
- 农村(14193)
- 村(14193)
- 农业经济(13936)
- 世界(13275)
- 统计(13229)
- 策(12747)
- 商业(12531)
共检索到351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谷成 刘成
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会因为耕地规模的不同而呈现非线性区间关系,人力资本要发挥出生产率效应,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相匹配。具体来说:(1)在农户耕地规模较小时,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在中等规模情况下,人力资本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进入大规模经营后,人力资本显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2)狭小的农业耕地规模限制了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率,导致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通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可以避免农村人力资本的浅化。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将无力承担和非农产业对等的教育投资回报,农村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使农业生产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为解决由耕地规模差异导致的农业前沿生产技术异质性问题,本文基于门限面板随机前沿模型,采用格点搜索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的耕地规模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生产被门限变量区分为三种机制,技术前沿面与耕地规模呈现同方向变动特征,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再次成为解释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此外,笔者发现大规模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也较大,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农业规模生产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与管理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柳文 马恩朴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晓洁 童亮 李久林
[目的]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准,其生产效率测度结果对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皖北农耕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017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自评和他评的角度对2017年皖北各县级单元的农业经济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结果的迥异进行效率、冗余及空间分异的分析。[结果]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整体效率较低,呈现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各种投入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冗余,整体上看塑料薄膜冗余最高、化肥施用的冗余最低;空间分异显著,南北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S”型趋势、东西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扁平状“v”型空间分异特征。[结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导致了皖北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较低,应完善生产要素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皖北地区农业整体性协调发展,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在务农成本持续上涨和省工性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山区地块细碎化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厘清山区耕地细碎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价值。基于重庆市武隆区、巫山县和酉阳县的101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从地块权属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测算耕地细碎程度,并采用半对数经济计量模型评估耕地细碎差异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细碎程度严重,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分别为0.71和0.19,户均耕地面积6.19亩、地块数8.89块,地块与家庭平均相距430 m,即呈现出"块数多、规模小和距离短"的特征;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当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单位产量总成本依次上升33.8%和16.6%;具体到各单项成本,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化肥和种子成本,而限制机械及其他要素的使用。分作物的实证显示,耕地细碎化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物异质性。此外,优质耕地能缓解地块细碎带来的成本上升,同时扩大地块面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政策启示: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建立低成本的农地流转网络,并鼓励农户或村庄之间的土地互换,提高地块规模和减少耕作距离,同时政府还应推广和普及适合山区农业的微耕机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超 孙艺夺 胡瑞法 施冠明
农户作为农业经济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决策单元,在资源调动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上,有其独特的一面。我国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普遍参与非农生产,从农户层面考察农业耕地规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对于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保障农民家庭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有现实意义。把农户的农业和非农生产纳入统一构架,采用2012-2013年广东省、江西省与河北省142个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和数据包络分析法估算农户层面生产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耕地规模对农户层面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的条件下,农户
关键词:
农业 农户 耕地规模 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贤磊 车序超 李娜 唐亮
研究目的:基于2007—2016年26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两类非期望产出下的农业环境效率,构建"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农业环境效率"的传导路径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流转并未显著提高农业环境效率,但耕地利用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耕地流转有助于扩大耕地利用规模,进而在样本中对农业环境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流转对农业环境效率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正负效应基本抵消;(3)耕地利用规模主要通过改变化肥和机械投入强度进而负向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研究结论:农业环境效率受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传导路径,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在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政策时,要注意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力和地理环境,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同时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引进农业绿色环保技术,注重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瑶 张小雪 樊嘉琦 温良友 伦飞 段增强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延廷
本文从农场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农地配置状态关系的假说出发,提出了一条在自由农地市场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激励性、诱导性乃至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调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地规模化 假说 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贤辉 蔺思琪 何庆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晓平 郎海如
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关注,在中国关注该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本文通过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关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发现,由于学者对农地规模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且在研究中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衡量农业生产率,得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还发现已有研究往往从要素市场不完善、遗漏变量问题等角度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经典的"反向关系"进行解释,但对于两者之间呈现的其他关系,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上述结论的解释意味着目前中国推行规模经营仍然需要考虑地区条件、市场发育特征等条件的差异而适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农村要素市场完善程度与开展农地适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舜臣 于海龙 储怡菲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政策长期以来的重要目标。然而,规模经营主体的"非粮化"生产行为却对粮食安全构成新的威胁,让政府规模化扶持政策陷入两难。基于现有文献,从"工商资本"及"土地流转"双视角出发,分类梳理并阐述现有"非粮化"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分析得出,涉及规模经营"非粮化"经营的研究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存在目标对象模糊、指向性过弱等问题。这种粗放的研究范式不仅不利于学界"非粮化"经营现实特征的把握,更会对决策层的政策制定造成误导。结合"非粮化"经营的本质,认为以经营控制权差异分主体考察"非粮化"问题,将有助于突破当前研究的局限,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李承政 张无坷 史清华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土地流转、农户就业选择与农业生产效率间的关系,强调土地流转不仅能直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还通过影响农户就业选择和技术采用,间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定量结果表明,若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将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的转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将提高71.02%。劳动力市场改革、农产品价格调整等均会影响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