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03)
2023(18971)
2022(16159)
2021(15159)
2020(12487)
2019(28314)
2018(28219)
2017(53733)
2016(28851)
2015(32243)
2014(32001)
2013(31597)
2012(29511)
2011(26811)
2010(27094)
2009(25081)
2008(24498)
2007(21895)
2006(19534)
2005(17682)
作者
(83928)
(69936)
(69577)
(66260)
(44721)
(33535)
(31595)
(27222)
(26544)
(25251)
(23788)
(23728)
(22492)
(22435)
(21651)
(21431)
(20704)
(20377)
(20063)
(20046)
(17705)
(17255)
(16918)
(16136)
(15777)
(15644)
(15556)
(15433)
(14217)
(13865)
学科
(130992)
经济(130864)
管理(88339)
(84592)
(70800)
企业(70800)
方法(50130)
数学(42218)
数学方法(41762)
中国(36417)
(32057)
地方(31061)
(30284)
业经(29742)
(27925)
技术(24011)
(23150)
农业(22281)
理论(21489)
(20992)
银行(20939)
(20639)
金融(20638)
(20375)
贸易(20357)
(20134)
(19612)
(19571)
(19219)
财务(19145)
机构
大学(416237)
学院(413928)
(171403)
经济(167745)
管理(162230)
研究(145123)
理学(138906)
理学院(137288)
管理学(135064)
管理学院(134296)
中国(108917)
(89529)
科学(88121)
(79059)
(73330)
研究所(66353)
(65213)
中心(64852)
财经(62437)
(62075)
业大(58939)
北京(57258)
(56678)
(55940)
师范(55437)
(52512)
经济学(51876)
(50784)
农业(50500)
财经大学(46354)
基金
项目(274868)
科学(217014)
研究(202963)
基金(198688)
(172763)
国家(171265)
科学基金(147293)
社会(129138)
社会科(122319)
社会科学(122289)
(107738)
基金项目(105122)
自然(94099)
教育(92564)
自然科(91927)
自然科学(91906)
自然科学基金(90322)
(90134)
编号(82041)
资助(81018)
成果(67817)
(61373)
重点(61337)
(60182)
(59738)
课题(57106)
创新(55178)
国家社会(53172)
教育部(51915)
科研(51571)
期刊
(197823)
经济(197823)
研究(128431)
中国(87120)
学报(64536)
管理(63039)
(60306)
科学(59972)
(59537)
教育(49189)
大学(48757)
学学(45513)
农业(41058)
(39883)
金融(39883)
技术(36727)
经济研究(32376)
业经(31666)
财经(31501)
(27131)
问题(24758)
图书(24187)
技术经济(21955)
(21887)
科技(21754)
理论(20018)
现代(18978)
商业(18942)
(18853)
论坛(18853)
共检索到63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维祥  姜丽佳  徐志雄  
基于2006-2015年全国2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信息经济发展关系,并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异质性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信息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大。此外,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都对信息经济发展具有异质性效应,其中,在人力资本异质性方面,体力劳动者、基础型人力资本的系数为负,而技能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系数为正,就作用强度而言,基础型人力资本最大,技能型人力资本最小;在科技创新异质性方面,科技创新对信息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技术含量和创新程度,技术含量和创新程度越高,对信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飞  柯文进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可敬   孟维福   程龙   赵凤扬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利用2011-2020年我国地市级样本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和教育人力资本视角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曹静  息晨  纪承名  
将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形成混合截面数据,本文在县域层面分析流入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长期留城意愿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长期留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数字经济指数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农民工留城意愿增加10.3%。数字经济对留城意愿的促进作用存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对高人力资本农民工的影响较低人力资本农民工高1.3%。机制分析表明,支付便利性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尽管数字经济发展引致城市劳动力需求结构偏向高人力资本农民工,但学习效应下低人力资本农民工更快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缩小了两类农民工的工资差距。本文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农民工福祉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讨论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吕晓弟  
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通过划分高低技能层次的劳动力,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岗位替代效应通过挤入高技能劳动力和挤出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效应促使低技能劳动力相对生产率提升,降低了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进一步地,家庭养老负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曾伟平  
文章在探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机理基础上,以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投影寻踪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但科技创新是影响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导因素;耦合协调水平在地区层面呈现东部遥遥领先,东北与中西部拉开差距,中西部差异较小的空间异质性;耦合协调水平在省域层面可分为四种类型,高水平协调型均位于东部,低水平协调型主要位于中西部,经济滞后型、创新滞后型则在四大地区均有分布,且各省域耦合协调水平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四类型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支撑要素也存在明显异质性特征。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不同耦合协调类型省域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阿忠   张碧兰  
如何提高绿色创新水平是我国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实现绿色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发挥了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270个城市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进一步利用门限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绿色创新的非对称空间溢出。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本地和邻近城市的绿色创新。数字经济对本地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我国中部地区更为明显。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在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我国东部地区得到更好体现。同时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本地和邻近城市的绿色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2)城市绿色创新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处于高水平的城市获得更大的正向空间溢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宁宁  
如何实现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航道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本作为最重要的要素资源之一,在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和测算基础上,采用我国2017-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我国人力资本要素的异质性配置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要素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人力资本要素不同维度(人力资本年龄和人力资本密度)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相较于人力资本年龄因素而言,人力资本密度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边际促进效应更强。从人力资本年龄因素来看,年轻人群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边际贡献更强,中老年群体的边际效应相对较小。从人力资本密度来看,人力资本结构密度(受教育程度)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边际贡献更强,而人力资本地理密度的边际效应相对较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玮娜  张耀辉  
一直以来,创业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但大量针对发达国家的纵向研究以及不同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发现,由于经济发展状态在一国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间的多样性以及创业活动本身的异质性,创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从发达国家、低收入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三个方面回顾和梳理了宏观视角下创业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在创业异质性的基础上探究了其与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创业研究在经济学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峣  刘智勇  
发展中大国在人力资本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条件下,因其异质性人力资本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物质资本投资、技术水平之间的耦合即适应性而形成一种比较优势。这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大国尽管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但仍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假说。运用耦合度模型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理论假说。其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增强其人力资本对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物质资本投资与技术水平的适应性,以"扬长避短",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全生  解志恒  
文章在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三个方面选取了8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组成了人力资本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选取人均GDP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2005年我国31省市的人力资本水平及人均GDP状况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公共因子,利用因子得分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指出人力资本能促进经济发展,并根据模型进一步提出了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圣元  陈万明  周蔓  
本文用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来表示异质性人力资本,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固定资产存量,得到2004~2013年中国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不同省级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说明物质资本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同区域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促进低水平人力资本向高水平人力资本转变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通过非平衡面板双向固定效应和异方差Probit模型、泊松回归,基于上海市7 053家科技服务企业2013—2016年16 351个样本点,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异质性、开放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之间不存在正向线性关系;企业人力资本异质性负向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负向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开放式创新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关系中起到了负向放大的作用,在人力资本异质性和企业创新能力关系中起到了正向放大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争峻  
流通业是影响我国产业格局的战略性产业。本文选取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流通业分为消费型流通业和生产型流通业,通过构造流通业集聚指数,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创新水平视角检验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流通业集聚、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和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均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整体流通业集聚和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而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在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不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振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人力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知识、更新技能、积累经验、开发能力、完善个性,使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