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5)
- 2023(13268)
- 2022(11051)
- 2021(10580)
- 2020(8829)
- 2019(20168)
- 2018(19592)
- 2017(37420)
- 2016(19679)
- 2015(22481)
- 2014(22208)
- 2013(21548)
- 2012(19675)
- 2011(17401)
- 2010(16779)
- 2009(15196)
- 2008(14414)
- 2007(12393)
- 2006(10510)
- 2005(8916)
- 学科
- 济(82257)
- 经济(82063)
- 管理(55750)
- 业(51861)
- 企(41410)
- 企业(41410)
- 方法(40059)
- 数学(35038)
- 数学方法(34662)
- 中国(25526)
- 农(23794)
- 财(23619)
- 业经(17532)
- 制(16003)
- 贸(15832)
- 贸易(15824)
- 农业(15659)
- 易(15512)
- 学(14223)
- 理论(13555)
- 和(13074)
- 银(12813)
- 务(12798)
- 银行(12797)
- 地方(12756)
- 财务(12727)
- 财务管理(12698)
- 融(12643)
- 金融(12636)
- 行(12304)
- 机构
- 大学(273502)
- 学院(271052)
- 济(121437)
- 经济(119406)
- 管理(107612)
- 理学(93936)
- 理学院(92987)
- 管理学(91448)
- 研究(90955)
- 管理学院(90946)
- 中国(70000)
- 京(56444)
- 财(54832)
- 科学(51352)
- 财经(44483)
- 所(42685)
- 中心(42187)
- 经(40955)
- 农(39699)
- 经济学(39352)
- 研究所(39067)
- 业大(37009)
- 江(36639)
- 经济学院(35591)
- 北京(35139)
- 范(34887)
- 师范(34545)
- 财经大学(33507)
- 院(32992)
- 农业(30945)
- 基金
- 项目(190474)
- 科学(153146)
- 基金(143355)
- 研究(141838)
- 家(124161)
- 国家(123160)
- 科学基金(107295)
- 社会(95893)
- 社会科(90241)
- 社会科学(90220)
- 基金项目(75151)
- 省(70448)
- 自然(66688)
- 教育(65500)
- 自然科(65250)
- 自然科学(65229)
- 自然科学基金(64107)
- 划(60178)
- 资助(58137)
- 编号(55696)
- 成果(44786)
- 部(44293)
- 重点(42461)
- 国家社会(41517)
- 发(40167)
- 创(39878)
- 教育部(39033)
- 课题(37808)
- 人文(37499)
- 创新(37347)
共检索到389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晶 邓大松 申云
本文通过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度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并分析了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对居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抑制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恶化,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差距减缓效应来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城乡之间不同收入人群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保障再分配上存在群体差异性和阶层分化,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异质性。加强人力资本要素集聚和提高生产效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遏制城乡居民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对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尤为关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保障 相对剥夺 收入不平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伦
相对贫困通过社会比较的认知方式,归因导向由个体因素转向社会结构,反映出特定人群对社会公平状态的认同接纳程度。随着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社会归因主导下的相对贫困认知引起贫困群体心态的集体失衡,降低人们对社会公正水平的正面性评价,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不满和群体对立。相对贫困作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蕴含着强烈的政治承诺意味。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社会比较 贫困认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颜群 解垩 胡浩然
学业成绩是衡量个体未来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指标,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且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影响其主观态度及经济结果(包括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而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改善生活、学习环境。鉴于此,本文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多维剥夺环境如何影响未来人力资本形成。本文构建多维剥夺影响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理论推导表明,多维剥夺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非线性相关关系,多维剥夺对学业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生活志向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多维剥夺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多维剥夺程度高于某一临界值时,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显著为负;(2)异质性检验发现,多维剥夺对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区域的个体影响不同,对非重点学校且多维剥夺程度严重家庭子女、经济条件较差家庭子女的负向影响更大;(3)中介检验发现,多维剥夺通过期望受教育程度(精神志向)和学习时间(行动志向)影响学业成绩;(4)福利依赖和邻里效应均可解释多维剥夺为何负向影响个体生活志向。本文结论表明,公共财政应当重点支持乡村教育发展,改善个体生活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增强其未来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建伟 顾天安 王骁 李嘉琪
人力资本是劳动者为社会作出贡献并获取相应报酬的基础,在机会均等情况下居民劳动收入与人力资本的分布及其差异化程度应是一致的,但我国不同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均出现了偏离人力资本差异系数的现象。对我国10万名居民16种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人力资本差异系数为0.2823。利用国家统计局入户调查数据计算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显示,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不同时期高低交错发展,但随着2000年以后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对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走势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偏离人力资本差异系数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人口结构与抚养比率不同、经济体制改革引致的经营性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经济融合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行业工资差距扩大、财富积累的棘轮效应引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仍显著高于人力资本差异系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应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重点,综合施策,推动居民收入差距向人力资本差距回归。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敬水 于思源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2 8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现状进行了统计测算;对Mincer收入模型与Shorrocks回归分解法进行扩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较大,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农村居民收入与收入不平等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等方面而存在较大差异;三大资本对农户人均年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较大,三大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三大资本中,人力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鑫
从学校教育获得结果入手,通过引入中国教育基尼系数考察中国教育分布的不平等状况。以该指标为基础,用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与教育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的扩展显著改善了地区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状况,但二者的倒"U"形关系并未得到验证。同时还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由于增加了穷人教育获得的激励,从而同样有助于改善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状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任国强 王福珍 罗玉辉
众所周知收入能够直接影响健康,但是个体收入剥夺产生的间接收入影响对于健康是否同样重要仍处于讨论之中。本文在CGSS2010截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及半参数模型分别研究了个人收入及收入剥夺对个人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引入个体收入剥夺之前,收入对城市居民自评健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城乡居民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个体收入剥夺之后,收入、个体收入剥夺对整体健康都呈反向显著关系。无论采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还是半参数模型,个体收入剥夺对城乡居民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国强 石玉成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任国强 黄云 周云波
学者们普遍认为绝对收入或收入贫困对健康有直接影响,但与较高收入个体相比产生的个体收入剥夺对健康的间接影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选取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健康指标,采用最新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整理而成的面板数据,运用Ordered Logit随机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了Kakwani指数测度的个体收入剥夺对城镇居民健康的影响,模型中还包括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习惯两方面的控制变量。研究发现:个体收入剥夺会导致较差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他控制变量对城镇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相对剥夺假说、收入贫困假说,"弱支持"绝对收入假说。本文在学术方面丰富了基于中国数据分析相对剥夺对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同时在实践方面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改善城镇居民健康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任国强 黄云 周云波
学者们普遍认为绝对收入或收入贫困对健康有直接影响,但与较高收入个体相比产生的个体收入剥夺对健康的间接影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选取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健康指标,采用最新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整理而成的面板数据,运用Ordered Logit随机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了Kakwani指数测度的个体收入剥夺对城镇居民健康的影响,模型中还包括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习惯两方面的控制变量。研究发现:个体收入剥夺会导致较差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他控制变量对城镇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程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晓东
现有关于机会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缺乏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就业概率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的中介传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个体主观机会不平等感知对其就业概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以人缘关系和社会信任为衡量指标的社会资本是机会不平等作用于个体就业概率的重要中介传导渠道。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就业概率的负向影响仅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显著,而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国强 黄云
众所周知,绝对收入和健康密切相关,然而除了绝对收入外,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相对剥夺的测度、影响机理、实证结果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理论层面上,相对剥夺的测度和参照群的选取依然存在挑战。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对相对剥夺影响个体健康机理的验证,对相对剥夺和健康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易混淆的收入和其他社会经济地位变量的控制,以及历史收入剥夺对当期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
关键词:
相对剥夺 收入不平等 健康 个体福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国强 黄云
众所周知,绝对收入和健康密切相关,然而除了绝对收入外,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相对剥夺的测度、影响机理、实证结果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理论层面上,相对剥夺的测度和参照群的选取依然存在挑战。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对相对剥夺影响个体健康机理的验证,对相对剥夺和健康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易混淆的收入和其他社会经济地位变量的控制,以及历史收入剥夺对当期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关键词:
相对剥夺 收入不平等 健康 个体福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背景下,收入分配差距和区域社会保障支出不均衡问题不容忽视,这对家庭经济安全与居民幸福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支出等省级层面数据,验证了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显著提高了所有家庭的借贷需求且对低等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大。(2)社会保障支出对家庭借贷存在挤出效应,且社会保障支出越高的地区,这种效应越明显。(3)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减缓收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社会保障支出 家庭借贷行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厚义
户籍制度扩大了城乡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存量及其收益率的差异,使得我国居民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同时,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经济增长的起飞阶段,物质资本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户籍制度能够提高城镇地区物质资本积累规模,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户籍制度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水平,并不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