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9)
- 2023(9870)
- 2022(8023)
- 2021(7174)
- 2020(6210)
- 2019(13437)
- 2018(13339)
- 2017(25849)
- 2016(13753)
- 2015(15253)
- 2014(15320)
- 2013(15199)
- 2012(13683)
- 2011(11976)
- 2010(12324)
- 2009(11992)
- 2008(12379)
- 2007(11528)
- 2006(10404)
- 2005(9918)
- 学科
- 业(80915)
- 企(75363)
- 企业(75363)
- 管理(67034)
- 济(63341)
- 经济(63229)
- 财(26787)
- 业经(26351)
- 方法(25807)
- 农(22853)
- 务(20757)
- 财务(20734)
- 财务管理(20715)
- 技术(20067)
- 企业财务(19703)
- 制(18618)
- 数学(17955)
- 数学方法(17853)
- 农业(17000)
- 中国(14494)
- 体(14229)
- 划(13677)
- 策(13251)
- 理论(12767)
- 体制(12648)
- 技术管理(12497)
- 和(12342)
- 企业经济(11344)
- 经营(11254)
- 银(10111)
- 机构
- 学院(209544)
- 大学(203409)
- 济(93699)
- 经济(92042)
- 管理(88302)
- 理学(75217)
- 理学院(74616)
- 管理学(73942)
- 管理学院(73531)
- 研究(62247)
- 中国(51792)
- 财(47650)
- 京(41783)
- 财经(36858)
- 江(33585)
- 经(33292)
- 科学(33245)
- 农(32294)
- 所(30224)
- 中心(28716)
- 经济学(28433)
- 业大(27211)
- 财经大学(26958)
- 研究所(26418)
- 商学(26108)
- 北京(26051)
- 商学院(25899)
- 州(25702)
- 经济学院(25691)
- 农业(24983)
- 基金
- 项目(129882)
- 科学(105324)
- 研究(99648)
- 基金(96450)
- 家(81243)
- 国家(80478)
- 科学基金(72223)
- 社会(66903)
- 社会科(63540)
- 社会科学(63528)
- 省(51689)
- 基金项目(51008)
- 自然(44482)
- 教育(44473)
- 自然科(43480)
- 自然科学(43471)
- 自然科学基金(42796)
- 划(41016)
- 编号(39246)
- 资助(38134)
- 业(32928)
- 制(31882)
- 创(31743)
- 成果(30954)
- 部(29605)
- 创新(28698)
- 重点(28397)
- 国家社会(28077)
- 发(27711)
- 课题(26611)
- 期刊
- 济(112472)
- 经济(112472)
- 研究(63337)
- 中国(42760)
- 财(42443)
- 管理(39880)
- 农(32067)
- 科学(26229)
- 学报(23983)
- 技术(22267)
- 农业(21972)
- 融(21587)
- 金融(21587)
- 业经(20283)
- 大学(20201)
- 财经(19612)
- 学学(19424)
- 经济研究(16993)
- 经(16923)
- 教育(16418)
- 技术经济(14414)
- 问题(14169)
- 业(13704)
- 财会(12847)
- 现代(11760)
- 世界(11034)
- 会计(10814)
- 贸(10753)
- 商业(10532)
- 科技(10421)
共检索到322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李朝阳 陈佳馨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成坤
文章基于中国分地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中国的人力资本还是制造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前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会对后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不显著,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扶涛 王方方 薛勇军
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战略举措,这就要求进一步发挥我国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支持和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我国2000—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匹配度模型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与制造业升级匹配效应,结果发现,匹配度总体水平较低,但提升态势明显,并呈现出阶段非对称性特征。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制造业升级 匹配度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成坤
文章基于中国分地区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中国的人力资本还是制造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结构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前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会对后一期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不显著,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人力资本数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人力资本质量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汝影 余东华
资本深化结合有偏技术进步是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综合要素禀赋结构概念,以有偏技术进步视角分析资本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采用1998—2016年中国制造业二位数代码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增长核算和回归估计双重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综合资本要素和综合劳动要素的替代弹性大于1,两者之间呈替代关系,资本深化结合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提升作用;2008年之前,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资本深化态势相适宜,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2008年之后,虽然资本深化速度加快,但是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产生了显著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制造业不断的资本深化态势下,注重资本要素生产效率提升,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路径,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汝影 余东华
资本深化速度与技术进步偏向是影响产能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拓展CES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资本深化速度、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1998-2016年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中国制造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呈现替代关系,技术进步总体偏向资本,要素结构偏向资本;已有条件下,适宜的资本深化速度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而对产能利用率产生正向间接影响;但研究期间内,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速度过快,对产能利用率产生的负向直接影响显著大于正向间接影响,因此资本深化速度对产能利用率的整体影响为负向;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要素结构偏向资本相适宜,可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而提高产能利用率;资本深化速度和技术进步偏向对产能利用率的综合影响为正,因此对于过快的资本深化速度,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程度缓解或扭转产能利用率的降低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耿晔强 白力芳
文章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研发强度与全球价值链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研发强度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影响。随后利用2000~2014年WIOD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库和各类统计年鉴中的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研发强度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在进行异质性分析之后,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研发强度的增大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这一作用并不明显,此外,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研发强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还因行业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研发强度能够通过技术成果转化这一渠道实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为中国继续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对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发挥着内源动力作用。基于人力资本的结构性问题和动态演进特性,建立一个理论模型论证人力资本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演进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作用,利用2002—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第一,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结构性和动态演进性之后,人力资本的结构演进对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是人力资本存量的2倍之余。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第二,人力资本的结构演进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第三,门槛效应检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市场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力资本的结构演进对制造业出口高质量升级才会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磊
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一背景下,如何增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部门理论框架,从理论上说明了人力资本消费外部性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制,接下来利用省-行业数据以及CHIP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提升通过消费外部性这一渠道促进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在就业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倒逼制造业升级,该结论在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检验后依旧成立。具体而言,在专业化分工的驱动下,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引致了对生活性服务的需求,促进了低技能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迫使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升级或者退出。上述的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卢俊 韩瑜 马金红
基于2008—2016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采用两步回归法考察税制改革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税制结构中,提高直接税占比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高的行业中更为显著。中间机制分析表明,间接税占比较高的不合理税制结构及间接税"非中性"特征阻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使企业投资于更高技术水平的固定资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和投资,并在直接税改革及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税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直接税改革 增值税转型 制造业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景荣 张文卿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中国制造业实现地区结构优化和行业纵深发展的有机统一。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SUR方法估计技术引进、外商投资、合作研发、自主研发4种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需求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从结构优化与纵深发展两个角度探索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技术来源。研究发现:发展以技术引进、合作研发为来源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整体结构高级化;技术进步的要素需求强度存在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可通过吸收外商投资技术溢出促进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分别构建以合作研发、外商投资、自主研发为主要来源的技术进步模式,可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与行业特征相耦合,加速行业纵深发展。最后基于制造业区位优势分析,尝试以优化技术来源为政策抓手,统筹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两大目标,提出了技术来源选择方案与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宣忠
从70年代末开始,香港制造业大量北移,造成“空心化”。“空心化”影响着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因此需要香港政府、中国政府和香港工商各界通力合作。港府应对香港制造业予以更多的支持;香港工商界应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加强对制造业技术研究的投资;中国政府要为香港的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由香港引进的技术要提高要求,可考虑向香港输出科技人员,以及利用在港的中资企业以保持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