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12)
2023(18612)
2022(15888)
2021(14610)
2020(12636)
2019(28526)
2018(28286)
2017(54123)
2016(29469)
2015(33174)
2014(32507)
2013(31962)
2012(29408)
2011(26511)
2010(26497)
2009(24718)
2008(24543)
2007(21987)
2006(19191)
2005(16942)
作者
(86089)
(72198)
(72195)
(68368)
(45922)
(34777)
(32628)
(28205)
(27317)
(25568)
(24472)
(24283)
(23035)
(22778)
(22481)
(22435)
(21975)
(21323)
(20823)
(20775)
(17885)
(17628)
(17555)
(16445)
(16290)
(16076)
(15973)
(15967)
(14551)
(14318)
学科
(118368)
经济(118212)
管理(94380)
(88828)
(75310)
企业(75310)
方法(56552)
数学(49635)
数学方法(49086)
(35124)
中国(32530)
(30489)
业经(25916)
(25601)
(24396)
技术(23840)
(22638)
财务(22578)
财务管理(22525)
地方(21931)
(21876)
贸易(21866)
企业财务(21462)
(21235)
农业(20343)
环境(20011)
(19305)
银行(19233)
理论(19177)
(18813)
机构
大学(421936)
学院(420332)
(171124)
经济(167555)
管理(164036)
理学(142003)
理学院(140473)
研究(138638)
管理学(138103)
管理学院(137324)
中国(104528)
(88025)
科学(86389)
(81078)
(73576)
(69816)
业大(65530)
中心(65032)
财经(64476)
(63527)
研究所(63467)
(58586)
农业(58130)
北京(54370)
经济学(52998)
(51814)
师范(51119)
(50097)
(49792)
财经大学(47971)
基金
项目(287224)
科学(226592)
基金(210495)
研究(202633)
(185695)
国家(184208)
科学基金(158346)
社会(130467)
社会科(123826)
社会科学(123793)
(113028)
基金项目(111918)
自然(105083)
自然科(102725)
自然科学(102693)
自然科学基金(100879)
(95541)
教育(94221)
资助(85818)
编号(79341)
重点(65028)
(63475)
(63311)
成果(63082)
(60369)
创新(58765)
科研(55917)
课题(55214)
国家社会(54650)
教育部(54437)
期刊
(181648)
经济(181648)
研究(117663)
中国(83091)
学报(70628)
(65642)
(64819)
科学(63840)
管理(60957)
大学(53126)
学学(50548)
农业(43256)
教育(40502)
技术(37864)
(37615)
金融(37615)
财经(32484)
经济研究(29313)
业经(28781)
(27833)
问题(25149)
(24172)
技术经济(21727)
科技(21356)
(21175)
统计(20163)
(19392)
(19089)
理论(18858)
商业(18608)
共检索到613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逯进  赵亚楠  陈阳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讨论了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1)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可以显著降低环境污染;(2)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在人力资本的影响下,技术创新显现出明确的减污效应,同时在技术创新的影响下,人力资本也显现出明确的减污效应;(3)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跨越各自的门槛值后,二者的协同效应会增强,减污效果更明显;(4)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通过"产业清洁效应"、"外资清洁效应"和"金融清洁效应"3类中介途径实现的。研究结论为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居营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提高工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任务。以2006—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工业化水平、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基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同技术创新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倒U型"关系,且高水平上的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具有深度改善效应。研究对充分认识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芳  季健  秦海鸥  王龙梅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中央政府在《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大举措。用熵权法构建了我国30个省2008—2017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以研发投入为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各省份的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本地区环境质量受其他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第二,研发投入与环境污染呈反向关系,即加大研发投入能显著抑制环境污染。第三,研发带来的技术创新所伴随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其他地区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邻近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芳  季健  秦海鸥  王龙梅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中央政府在《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大举措。用熵权法构建了我国30个省2008—2017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以研发投入为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各省份的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本地区环境质量受其他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第二,研发投入与环境污染呈反向关系,即加大研发投入能显著抑制环境污染。第三,研发带来的技术创新所伴随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其他地区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邻近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进勇  杨杰  邵海燕  
基于我国249个城市经济与污染排放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本文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环境污染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污染排放负相关,初级劳动投入与污染排放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对应于引资高级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具有制约性。而人口密度与环境规制则是污染排放的双刃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进勇; 杨杰; 邵海燕;  
基于我国249个城市经济与污染排放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本文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环境污染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污染排放负相关,初级劳动投入与污染排放正相关。外商直接投资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对应于引资高级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具有制约性。而人口密度与环境规制则是污染排放的双刃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颖  张佩佩  陈思霞  
为促进我国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环境治理目标,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工业集聚程度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依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检验产业集聚与环境绩效间关系的异质性。研究显示:(1)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之间为倒"N"型的关系,存在两个拐点。(2)在环境规制程度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倒"N"型关系,但拐点有所变化;在环境规制程度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3)在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完全负相关关系;在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4)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工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后,本文提出相应建议:鼓励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产业集聚与创新的交互作用,改善环境绩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惠珍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7-2013年中国287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通过结构效应和替代效应降低了中国环境污染,而通过增长效应提高了环境污染;地方财政支出中提高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增加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而提高社会服务性支出占比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最后,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启示:改革目前地方政府单一型的激励机制,将生态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飞宇  赵爱清  
近年来,"雾霾"等污染现象的频繁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本文选取了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全面回归分析了FDI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在城市间都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60%以上的城市处于"高—高"型和"低—低"型的空间集群中。在此基础上,空间自相关模型表明FDI的引入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污染光环"和"污染天堂"的双重效应。不同地区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在种类和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在引进外资上需及时加强对某些新污染源的关注,同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艳涛  谷晓莉  
理论上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进步有着重要影响,但经验分析的结论并不一致。实质上,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创新模式等都息息相关。运用面板数据分析研究教育人力资本以及分级教育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回归结果证实:中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系数都显著为正;分级教育人力资本中,只有高级人力资本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初级人力资本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呈负相关,而中级人力资本只有在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炳涛  崔珍妮  
基于2002—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环境污染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研究其中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显著降低了我国的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是环境污染影响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传导渠道,环境污染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得到如下启示: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为人力资本积累和集聚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加强交通基础建设以及增加R&D投入,为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