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9)
2023(5450)
2022(4648)
2021(4230)
2020(3606)
2019(7984)
2018(8092)
2017(15088)
2016(8487)
2015(9302)
2014(9530)
2013(9085)
2012(8442)
2011(7521)
2010(7626)
2009(6820)
2008(6522)
2007(5946)
2006(5224)
2005(4644)
作者
(25909)
(21496)
(21379)
(20281)
(13293)
(10198)
(9771)
(8404)
(8175)
(7604)
(7305)
(7253)
(6923)
(6782)
(6781)
(6584)
(6506)
(6450)
(6284)
(5953)
(5563)
(5309)
(5256)
(4937)
(4914)
(4732)
(4706)
(4594)
(4416)
(4397)
学科
(31595)
经济(31559)
管理(21157)
(19368)
(15335)
企业(15335)
方法(13589)
数学(11994)
数学方法(11872)
(9540)
中国(9406)
(8909)
(8729)
(8383)
(7940)
地方(6798)
业经(6750)
理论(6079)
农业(5938)
结构(5753)
(5717)
银行(5681)
产业(5596)
(5498)
(5434)
金融(5427)
体制(5405)
教育(5158)
(4863)
财务(4843)
机构
大学(118037)
学院(117931)
(45588)
经济(44552)
研究(42955)
管理(41863)
理学(36155)
理学院(35645)
管理学(34889)
管理学院(34653)
中国(31130)
科学(27943)
(25977)
(25609)
(22484)
业大(21151)
(20967)
研究所(20736)
农业(20658)
中心(19090)
(18757)
(16480)
财经(16424)
师范(16191)
北京(15791)
(15541)
(14926)
技术(14723)
(14136)
(14117)
基金
项目(82039)
科学(63928)
基金(58466)
研究(58094)
(52582)
国家(52140)
科学基金(43582)
社会(36283)
社会科(34382)
社会科学(34373)
(33392)
基金项目(30876)
自然(28295)
(28195)
教育(27692)
自然科(27645)
自然科学(27633)
自然科学基金(27176)
资助(23652)
编号(23166)
成果(19381)
重点(19115)
(17877)
(17844)
课题(17163)
(16931)
计划(16053)
创新(15869)
科研(15701)
国家社会(15124)
期刊
(50046)
经济(50046)
研究(33721)
中国(26909)
学报(24494)
(23191)
科学(20273)
大学(18084)
学学(17150)
教育(16414)
(16321)
农业(15447)
管理(15153)
技术(10539)
(9415)
金融(9415)
业经(8538)
经济研究(8405)
财经(8365)
(8037)
(7332)
(6996)
业大(6990)
问题(6676)
图书(6025)
科技(5944)
农业大学(5937)
统计(5582)
技术经济(5320)
职业(5234)
共检索到176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佑清  
人可能以不同的形态或身份角色存在 ,但是人的本原或共同的存在形态是“活动主体”。理解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 ,是落实当代教育突出人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前提性问题。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可以看作是由倾向性素质、调控性素质、效果性素质、身体素质等几方面匹配而成的有机系统。由于创新是主体活动的一种基本特性 ,实践是主体活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因此创新素质和实践素质可以从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得到合理的说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次林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良华  
社会的转型性变革需要学校教育在整体上做出回应,尤其需要以新的价值观迎接"新人"的诞生。根据社会的期望和人性的需要,"新人"至少需要具备三种素质:因"个性自由"而有"公民责任感";因"身体强健"而有"行动能力""、冒险精神";因"智慧"而有"创造冲动""、科学精神"。三者一起构成"身体教育学的意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作宇  
本文以“素质教育讨论”为对象 ,分析了开展素质教育讨论以来 ,不同主体的主张与立场。文章指出 ,研究者开始使用“素质教育”话语 ,其影响只局限在教育理论界。它能真正在全国大规模地传播 ,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实现的。当政府介入后 ,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就成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由于素质教育是对现在“应试”倾向纠正的一种企图 ,所以 ,素质教育的话语还鲜有实在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 ,它是一种价值表达。对实践而言 ,它的意义是生成性的 ,而非外在灌输的。实践人员的批判性反思 ,是意义生成的前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智元  
我国的农民市民化是受阻农民突破环境障碍取得平等地位的过程,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市民的过程,是主体农民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主体性是与主体地位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得到尊重。主体素质与主体性具有必然的联系,优化素质结构对于农民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当前市民化的最大难点不是外界的责任担当,而是农民自身素质结构的优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盛婉玉  李飞虎  庞永真  
认为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在网络空间的有序参政,是引领网络空间健康政治风气的有生力量。从网络公民意识和网络理性精神两个层面,对某大学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当前研究生在网络参政中的主体素质状况,并据此提出建议:高校应从教育培养和校园政治生活两方面入手,改进和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丽昉  
我区坚持“读书育人”的宗旨,几年来遵循市教委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并取得一些成绩。我区曾获得国家教委组织的“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活动金奖;团中央组织的“爱我中华”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上海市中小学生读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96上海市中小学生图书节、“迎香港回归、抒爱国情怀”读书活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读书活动及团市委组织的“港澳台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佑清  
素质内容与结构试析陈佑清高等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素质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素质的内容与结构、确立素质教育的目标,否则,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十分空洞的,素质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也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一、素质结构划分方法的多样性素质的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秀华  李国金  赵景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臧武芳  施华转  
农民市民化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其进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体素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民市民化的对策,以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樊秀萍  
论述了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状况,提出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强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急剧增长、知识迅猛更新的需求,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向人本主义管理转化等,对如何提高馆员的素质作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瑞  
高等教育参与主体的素质评价体系建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衡量一所大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随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参与主体素质与教学质量正相关的定律不会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文化价值多元并存、世界资源快速融合、互联网促进社会发展变革的当今条件下,高等教育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构建教学参与主体素质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运浩  
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的宾馆饭店,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卓有成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是要切实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政工干部的主体作用。我们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不热心,动不动就说不要讲“大道理”,还是来点实惠的;甚至有的对思想政治见而生厌,听而反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关键是政工干部自身的问题。应当说,人们并不是对大道理本身反感,那些现实生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文翠  
生态善治就是好的生态治理,即通过合理有效的生态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权利得到保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法治角度说,生态善治要求从生态治理的依据、生态治理的主体到生态治理的形式及手段等都具有合法性。行政人的法治素质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是在外部规制和内在自觉共同作用下主动建构形成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丰富行政人的生态法律知识;通过文化熏陶和制度规制,塑造行政人的生态法治思维;通过生态法治实践提高行政人的生态法治能力,进而推动生态善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