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6)
- 2023(6605)
- 2022(5690)
- 2021(5116)
- 2020(4383)
- 2019(9739)
- 2018(9637)
- 2017(18311)
- 2016(10192)
- 2015(11447)
- 2014(11243)
- 2013(10850)
- 2012(10186)
- 2011(9236)
- 2010(9300)
- 2009(8975)
- 2008(8863)
- 2007(8149)
- 2006(7393)
- 2005(7053)
- 学科
- 管理(37317)
- 济(35986)
- 经济(35909)
- 业(29205)
- 企(25833)
- 企业(25833)
- 财(15003)
- 方法(13663)
- 制(13243)
- 环境(11722)
- 数学(11270)
- 数学方法(11132)
- 中国(10075)
- 学(9794)
- 体(9587)
- 农(9370)
- 业经(8960)
- 划(8598)
- 务(8280)
- 财务(8262)
- 财务管理(8232)
- 体制(7966)
- 企业财务(7859)
- 银(7273)
- 银行(7246)
- 融(7136)
- 金融(7134)
- 地方(7026)
- 行(6914)
- 税(6235)
- 机构
- 大学(148454)
- 学院(146238)
- 济(59261)
- 经济(57946)
- 研究(53876)
- 管理(52360)
- 理学(44497)
- 理学院(43992)
- 管理学(43239)
- 管理学院(42986)
- 中国(40720)
- 科学(33167)
- 财(32442)
- 京(32011)
- 所(28232)
- 农(27269)
- 研究所(25337)
- 财经(24291)
- 中心(24038)
- 江(23936)
- 业大(22458)
- 经(21946)
- 农业(21606)
- 北京(20000)
- 院(19851)
- 经济学(18879)
- 州(18182)
- 省(18106)
- 财经大学(18024)
- 范(17594)
- 基金
- 项目(97800)
- 科学(76838)
- 基金(71950)
- 研究(69093)
- 家(64291)
- 国家(63800)
- 科学基金(53904)
- 社会(44752)
- 社会科(42365)
- 社会科学(42350)
- 省(38061)
- 基金项目(37368)
- 自然(35417)
- 自然科(34539)
- 自然科学(34523)
- 自然科学基金(33921)
- 划(32672)
- 教育(31568)
- 资助(29729)
- 编号(26097)
- 制(23488)
- 重点(23000)
- 成果(22430)
- 部(22193)
- 发(20761)
- 创(20506)
- 课题(19397)
- 创新(19388)
- 科研(19237)
- 国家社会(19091)
共检索到230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平汉 高楠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我国287个城市市长和城市的匹配数据,分析了地方领导任期和法制环境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之间的"政企合谋"是导致环境污染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地方官员的稳定性和较差的法制环境是导致"政企合谋"的重要原因:地方领导任期越长,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越容易建立"人际网"和"关系网",从而放松对于企业非法排污行为的监管;法制环境从制度层面制约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合谋,法制环境越差,合谋现象越普遍,非法排污行为越严重。地方领导职务变动会打破旧的合谋关系,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但是,这一治理效果受到当地法制环境的影响:法制环境较差的地区,污染企业越容...
关键词:
法制环境 政企合谋 人事治理 环境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彦龙
在探析法制环境影响污染减排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从全域和局域两个层面检验地区污染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空间集聚特征,最终构建SLM和SEM模型进一步考察法制环境影响地区污染排放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污染减排效应的发挥不仅与所在地的法制环境有关,而且也会受到相邻或邻近地区污染减排行为的影响,即地区法制环境越好则越有利于促进污染减排,相邻或邻近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越明显则越有利于强化本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因此,破解保增长、促减排这一"两难"困局,除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集聚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从法制政策以及法制环境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法制环境 污染减排 空间效应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斌 李敏芳 李宗泽 黄馨怡
环境管理控制系统是企业环境治理的制度性体系,对于提升企业环保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构建环境管理控制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以重污染行业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对环境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法制环境对两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在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对于环境绩效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法制环境的正向调节效应更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踪家峰 杨琦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征税努力、资本流动与环境污染模型,分析在分权体制下,地区竞争、征税努力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3年至2010年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流入会降低征税努力度,提高征税努力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总量。为增长而竞争带来了为增长而污染,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带来了政府主导型的普遍污染。本文认为,当前降低污染排放量、提升环境质量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将污染控制纳入官员的晋升考核机制中,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激励,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
关键词:
税收征收努力度 地区竞争 普遍污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有星 金幼芳 李念
地方金融的发展需要相应金融法制环境的保障,地方金融法制环境建设的创新在于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的立法权制定地方性金融法规,创新性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制度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司法环境,妥善安排刑民交叉的金融司法制度,妥善安排金融监管体制与机制,科学适用破产重整等制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陈志国
环境污染投资的基本任务,就是降低和消除环境破坏,使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而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因此,需要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界定和测度,形成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为实现环境质量的真正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一、重视提升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现实意义党十八大强调指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可 豆建民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集聚的污染外部性作用机制理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该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并计算了能反映各城市集聚的污染程度指数。结果发现,产出规模、产出结构和产出效率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产出规模导致的污染占总污染的1/3;集聚所引起的产出效率和成本的提高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大城市的集聚对周围城市有较大的临近污染效应,使成本对污染的约束作用失效;中国城市的集聚水平与集聚的污染效应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分异趋势,东部地区城市的集聚水平较高,集聚的污染效应却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集聚是环境有效率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集聚的环境效率高于中小城市。
关键词:
集聚 污染 外部性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筱乐
本文在Antweiler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企业排污的一般模型,并使用"差异中差异"的估计方法,基于省级制造业大类行业数据,考察契约制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契约制度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契约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企业倾向于投入"减排专用资本"进行污染减排活动,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但是这种积极作用在契约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而行业本身的污染强度属性则可以解释这一"反常"的结果。为克服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再估计,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关键词:
契约制度 环境污染 不完全契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浩
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传统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适应生态优先的理念。因此,文章探析了以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环境组织、上级政府等为核心的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并分析了多元治理机制的特征与优点。最后,以日本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为案例,分析了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的具体运营模式与实行机制,借鉴其环境治理的经验,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改进的方向,文章对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污染 环境治理 多元治理 日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游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一直支撑着的经济增长。但是,2008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全社会债务与GDP的比值从2008年的170%逐年攀升到2015年的250%,而GDP增速逐年下滑到2015年的6.9%,不断攀升的杠杆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增长。有经济学家提出应当从供给侧的三个因素(即劳动、投资和生产效率)中来寻找原因和对策。这三个因素中,人口红利在逐步消失,间接融资不断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俞俊利 张倩 刘婧怡
本文使用2007年至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企业高管地缘关系对公司所获得的审计意见影响。结果发现,企业高管地缘关系越远时,公司越有可能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高管间地缘关系与公司所在地不同法制环境的交叉影响,当公司所在地法制越不健全时,企业高管地缘关系对公司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影响越强。
关键词:
地缘关系 法制环境 审计意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玉君 韩冬临
公众对政府的评价一直是政府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中国公众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评价为例,通过201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匹配的区县层面的社会经济指标和空气污染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环境治理绩效的客观指标、公众对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主观感知以及公众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评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客观的空气污染状况通过影响人们对空气污染的主观感知来间接影响个体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因此,政府治理一方面需要切实提高政府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客观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民众主观感受的调查和数据收集。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凤芝 杨浩昌
首先分析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生态环境污染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2000—201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面板分位数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加环境分权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两者的共同影响能够显著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此外,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环境分权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而地方政府竞争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则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据此,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应适度加大环境分权力度,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环境管理权限,同时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并完善地方政府治污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竞争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趋良效应"方向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凌夫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工具汽车尤其是家用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加。然而由汽车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及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恶化。文章分析了城市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防治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控制措施,并在技术、政策和绿化环境方面提出了减少汽车污染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汽车尾气 环境污染 控制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