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5)
- 2023(4741)
- 2022(4011)
- 2021(3636)
- 2020(3077)
- 2019(6877)
- 2018(6820)
- 2017(12870)
- 2016(7103)
- 2015(7968)
- 2014(8010)
- 2013(7656)
- 2012(6949)
- 2011(6307)
- 2010(6415)
- 2009(6306)
- 2008(6239)
- 2007(5645)
- 2006(5068)
- 2005(4817)
- 学科
- 管理(27691)
- 济(25081)
- 经济(25016)
- 业(22895)
- 企(20528)
- 企业(20528)
- 制(11261)
- 财(10676)
- 方法(9128)
- 体(7831)
- 数学(7557)
- 数学方法(7449)
- 中国(7085)
- 业经(7031)
- 体制(6846)
- 农(6612)
- 务(6461)
- 财务(6442)
- 财务管理(6425)
- 企业财务(6117)
- 银(5716)
- 银行(5709)
- 行(5443)
- 融(5337)
- 金融(5334)
- 划(5101)
- 学(4861)
- 环境(4814)
- 度(4719)
- 税(4719)
- 机构
- 大学(102567)
- 学院(101206)
- 济(42590)
- 经济(41684)
- 管理(38507)
- 研究(33687)
- 理学(32812)
- 理学院(32443)
- 管理学(32000)
- 管理学院(31788)
- 中国(26223)
- 财(23990)
- 京(21148)
- 科学(18400)
- 财经(18061)
- 所(16298)
- 经(16267)
- 江(16140)
- 中心(15282)
- 研究所(14294)
- 农(13796)
- 经济学(13605)
- 财经大学(13380)
- 北京(13143)
- 业大(12916)
- 院(12585)
- 范(12420)
- 师范(12296)
- 州(12211)
- 经济学院(12089)
- 基金
- 项目(65974)
- 科学(52944)
- 研究(49794)
- 基金(49154)
- 家(42199)
- 国家(41867)
- 科学基金(36377)
- 社会(33371)
- 社会科(31638)
- 社会科学(31631)
- 基金项目(25761)
- 省(25094)
- 教育(23216)
- 自然(22292)
- 自然科(21762)
- 自然科学(21757)
- 自然科学基金(21383)
- 划(21233)
- 编号(19580)
- 资助(19355)
- 制(19084)
- 成果(17009)
- 部(15444)
- 重点(15060)
- 国家社会(14197)
- 课题(14053)
- 创(14016)
- 教育部(13725)
- 性(13464)
- 发(13462)
共检索到158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柳裕 龚和艳 唐明良
人事争议是否为劳动争议之一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否应并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辨明人事关系在性质上是否同劳动关系。假设两者性质不一,那么将之作法律适用上的统一安排必定有违基本的法理。本文认为,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是两种具有不同属性的法律争议,其解决机制存在内在原理上的不一致。因此,我们不能为节省立法资源而将两者作处理机构和法律适用上的统一,而应予以分别立法,并对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进行符合其法律属性的重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振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现对改革创新调解仲裁制度提出以下初步建议:明确调解仲裁制度改革创新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丽明
涉外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大体上与国内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特别之处,但必须明确的是涉外消费争议不需要另外设立一个仲裁机构,在消委会内设立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小额涉外消费争议案件。涉外消费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其特殊性,程序上常常会涉及到域外送达、取证,并且仲裁裁决很有可能需要到外国进行承认和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旭
税收争议问题的解决历来是国际税收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无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还是联合国,都通过在范本中引入仲裁制度来完善传统协商制度的不足,其制度技术结构与法理基础各有侧重。本文从法律技术和法理两个角度对新引入的税收仲裁制度进行了评析,并据此提出了国际税收争议仲裁制度对中国国际税收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税收争议 仲裁 税收协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梅 向鸿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1987年《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颁布实施,迄今已恢复了近20年。劳动争议仲裁作为一种准司法处理劳资矛盾的形式,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为规范企业管理,化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民事诉讼相比,劳动仲裁还存在着一些制度盲点,影响和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恢复30年来,坚持"协商、调解、一裁、两审"制度设计的"初心",旨在于"快捷、高效、低成本"地处理劳动争议。回顾过去30年,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鉴于劳动关系协调特别是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未能完全落地等问题,未来应继续从体制、机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改革创新发展,应对未来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关键词: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制度 30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默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恢复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且纠纷的内容日益复杂。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工作力量(包括人、财、物)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韬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较全面调整仲裁关系的法律,已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施行,为公正、及时地解决经济纠纷,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法律保障。 《仲裁法》与我国以往曾有的一些有关仲裁的零散的法规、条例相比,更加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这突出地表现在它确立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苏方元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纠纷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修法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有着浓厚的行政化、诉讼化的色彩,单方启动、强制管辖、一裁非终局等特点也有悖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案件分流功能未能实现。研究结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首先应当明确该制度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去行政化和去诉讼化的改造,实现与民事诉讼的合理对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指出,仲裁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纠纷解决制度,也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充分发挥仲裁在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王瀚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活动越来越频繁,国际商事仲裁的研究也得到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了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不断完善。然而,在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种种不足,在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同时对我国现行的仲裁法应参照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推动仲裁立法使之与国际通行作法接轨,以加快我国仲裁事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各方面的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关键词:
国际商事仲裁 仲裁法 仲裁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丽梅 杨薇
针对我国竞技体育纠纷,目前体育行业内部解决和诉讼解决两种方式均存在弊端,内部裁决的公正性易遭质疑,裁决标准不统一,而诉讼方式成本高耗时长、法官缺乏专业性知识。竞技体育仲裁具有独立性、强制性和准司法性,建立竞技体育仲裁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设立竞技体育仲裁机构、确定人员组成、明确受理范围、仲裁程序,并建立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制度以保证竞技体育仲裁的效力和执行。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仲裁制度 建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钟惠华
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完善及其对投资环境的影响钟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和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仲裁法》的制定和施行完善了我国仲裁制度,对投资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1.我国仲裁制度在改革开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学进 朱爱民 陈铁龙
体育关系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竞技关系,经济因素的介入使其不断复杂化。竞技体育领域的纠纷不断涌现,能否公正、高效地解决这些纠纷已经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产业是否能健康发展。体育仲裁是解决竞技体育纠纷的最通常的方式,对体育仲裁进行研究对我国竞技体育纠纷的解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笔者将从体育仲裁的概念、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构建体育仲裁制度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体育仲裁 仲裁优势 立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