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7)
2023(5339)
2022(4707)
2021(4567)
2020(4121)
2019(9057)
2018(9106)
2017(16523)
2016(9464)
2015(10807)
2014(10819)
2013(10504)
2012(9553)
2011(8747)
2010(9171)
2009(8637)
2008(8464)
2007(7733)
2006(6998)
2005(6279)
作者
(26363)
(21910)
(21602)
(20899)
(13980)
(10498)
(10087)
(8559)
(8396)
(7937)
(7568)
(7433)
(7080)
(7050)
(6709)
(6696)
(6468)
(6407)
(6406)
(6348)
(5731)
(5359)
(5328)
(5161)
(5040)
(4996)
(4973)
(4918)
(4617)
(4337)
学科
(38494)
经济(38350)
管理(25932)
(23523)
(22221)
企业(22221)
方法(20267)
数学(15953)
数学方法(15494)
(11822)
理论(11545)
中国(10657)
业经(8956)
(8890)
(8502)
(8199)
教育(7450)
(7254)
教学(7111)
地方(6359)
技术(5929)
(5417)
银行(5408)
(5345)
农业(5321)
(5147)
(4975)
(4901)
财务(4868)
财务管理(4857)
机构
大学(132400)
学院(129863)
管理(49725)
(47770)
经济(46589)
理学(42451)
理学院(41919)
研究(41894)
管理学(40716)
管理学院(40463)
中国(31123)
(27878)
科学(25932)
(24124)
(21693)
(20707)
中心(20471)
(20394)
师范(20209)
(19001)
研究所(18588)
财经(18580)
北京(17842)
业大(17672)
(17145)
(16624)
师范大学(16112)
技术(15129)
教育(14736)
农业(14604)
基金
项目(84313)
科学(67088)
研究(63612)
基金(59957)
(51296)
国家(50806)
科学基金(44145)
社会(40585)
社会科(37255)
社会科学(37244)
(34317)
教育(32925)
基金项目(30438)
(29000)
自然(28211)
自然科(27638)
自然科学(27634)
自然科学基金(27124)
编号(27082)
资助(25522)
成果(24013)
课题(19747)
重点(19207)
(18784)
(17662)
项目编号(17138)
大学(16849)
教育部(16644)
(16619)
创新(16274)
期刊
(54348)
经济(54348)
研究(39973)
中国(32256)
教育(26708)
学报(20477)
(19665)
管理(19500)
科学(17987)
(17239)
大学(15712)
学学(14065)
技术(13476)
(11181)
金融(11181)
农业(11164)
图书(10079)
财经(9622)
统计(8731)
(8266)
经济研究(8221)
(7915)
业经(7879)
书馆(7321)
图书馆(7321)
决策(7127)
职业(6954)
问题(6770)
技术经济(6613)
(6515)
共检索到204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润洲  石中英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在学习型社会里,需要重新阐释“人”、“学习”、“学习能力”等概念,确立起“人是学习的动物”、“学习是人自我实现、超越的过程”、“学习能力是人自身发展、超越的能力”等理念,以便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戴维·阿斯平  朱迪思·查普曼  杜永新  
一、引言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太过关注经济、人员配置、课程传递与评估等现实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其它。因此,更深层次的问题被搁置一旁便不足为奇,这类深层问题要么等待千载难逢的审慎思考机会的出现,要么被委托给有时间处理此类问题的"专家"或"学者",以便撇开那些"现实"问题。教育哲学问题尤其如此。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阐明的是,哲学问题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红英  
学习力是学习型社会里个体所应具有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可以从组成学习力的基本元素和个体学习力形成的层次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提升个体学习力的主要路径在于:保障学习权,建立学习型组织,重视学习方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黄丽娇  
本论文针对中国国情与教育实际问题,提出以学习型家庭为基础建构学习社会的观点。具体从以学习型家庭为基础建构学习社会的价值取向;我国建构学习型家庭的文化适应性;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对家庭的依赖性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学习社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管秀兰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实现需要国家从宏观方面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观方面,社会需要提供给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到各种知识的场所,学校作为教育资源的集中地,有义务提供实现终身教育所必需的设施及教育者。微观方面,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自觉提高和学习的愿望,把终身学习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内在需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唐锡彤  
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终身学习,进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人们提出的要求。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其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人们始终把学习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曾文婕  
为了超越与祛除学习研究中存在的"坑道视界"和"刻板印象",学习哲学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西方逐渐兴起,并形成了"整合"和"批判"两种研究取向。对西方学习哲学缘起与发展的梳理与剖析,启示我们要认识到"自觉"建构与发展中国学习哲学的必要性,既明确"整合已有学习理论"和"批判已有刻板印象"的研究任务,也确立"贯通一体"和"反思批判"的研究方法,更要以中国学习哲学为西方学习哲学开辟理论视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泽华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保障公民信息公开享有权的最好场所。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主动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服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人为什么需要学习?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二是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人类的本性而言,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大胆的判断:人是天生的学习型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学习是人的先天本性之一。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朱敏  高志敏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先后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西方社会,三者的发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互为激发、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共识性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本研究结合历史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全球发展脉络中系统地展现与分析了这三大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政策与实践举措的发展和成因,研究结论指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者在理念上一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即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它们在实践运作上虽各有侧重,但又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支持与协同。研究为更深入地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就三者的未来行动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谭曙光  
交通银行要实现"两化一行"的发展目标,必须努力建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只有抓住人的最高需求"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个最重要的环节,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能力建设对于构建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分行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加强学习能力建设,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在实践中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要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经营管理实践,创造超越市场的成果和业绩,不断提高交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华星  
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自变现状、事业自谋发展、校园自增活力、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特教学校要从坚持学习组织人本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载体阵地化等六个方面来抓好校本培训 ,努力将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