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50)
2023(18185)
2022(15342)
2021(14468)
2020(11937)
2019(27125)
2018(26688)
2017(50662)
2016(27294)
2015(30694)
2014(29809)
2013(29658)
2012(27251)
2011(24776)
2010(24596)
2009(22723)
2008(22137)
2007(19418)
2006(17160)
2005(14837)
作者
(79848)
(67156)
(66105)
(62782)
(42024)
(32098)
(29693)
(26224)
(25246)
(23412)
(22759)
(22546)
(21028)
(20979)
(20511)
(20281)
(19844)
(19658)
(19069)
(18759)
(16799)
(16339)
(16057)
(15186)
(14961)
(14757)
(14726)
(14666)
(13474)
(13344)
学科
(111263)
经济(111132)
(80804)
管理(73689)
(57987)
企业(57987)
(51918)
方法(46747)
数学(40963)
数学方法(40579)
农业(34367)
中国(32491)
业经(28714)
(25497)
(23377)
(22222)
贸易(22209)
地方(21917)
(21680)
(21528)
技术(20648)
(17796)
银行(17728)
(17037)
环境(17030)
(16722)
金融(16720)
(16426)
(15707)
(15577)
机构
大学(387482)
学院(386528)
(160852)
经济(157813)
管理(151914)
研究(136923)
理学(132389)
理学院(130911)
管理学(128769)
管理学院(128080)
中国(103792)
科学(85514)
(83971)
(82602)
(69141)
(68445)
业大(65948)
农业(65066)
研究所(63623)
中心(62107)
财经(55293)
(54861)
北京(52018)
(50835)
(50253)
师范(49714)
(48402)
经济学(48188)
(43930)
经济学院(43533)
基金
项目(271196)
科学(212661)
基金(198076)
研究(195422)
(175862)
国家(174155)
科学基金(147574)
社会(125410)
社会科(118580)
社会科学(118548)
基金项目(105364)
(104654)
自然(95537)
自然科(93311)
自然科学(93281)
自然科学基金(91644)
(88304)
教育(86929)
资助(79746)
编号(78047)
成果(62437)
重点(60647)
(59983)
(58889)
(57861)
创新(54138)
课题(53168)
国家社会(52603)
科研(51708)
教育部(50723)
期刊
(176424)
经济(176424)
研究(112361)
(83989)
中国(75764)
学报(69045)
科学(62134)
农业(57182)
管理(52246)
大学(52100)
学学(49533)
(48551)
教育(37967)
(35905)
金融(35905)
业经(33150)
技术(29972)
(28419)
经济研究(27614)
财经(26367)
问题(23980)
(22612)
(21200)
科技(20994)
世界(19470)
业大(19384)
技术经济(18562)
图书(18149)
(17357)
资源(17349)
共检索到565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小增  杜兴艳  王林萍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滞后项回归模型探讨新农保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行为显著增进了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父母参加新农保后,成年子女与父母日常联系的频率提高3.7%。此外,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对中西部家庭、儿子、收入水平高和教育程度低的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产生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而健在子女数少的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对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产生相对较小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逐渐完善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和提高保障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进而稳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小增  杜兴艳  王林萍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滞后项回归模型探讨新农保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行为显著增进了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父母参加新农保后,成年子女与父母日常联系的频率提高3.7%。此外,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对中西部家庭、儿子、收入水平高和教育程度低的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产生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而健在子女数少的农村父母新农保参与对成年子女代际情感支持产生相对较小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逐渐完善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和提高保障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进而稳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满秀  王小莲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样条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农村亲子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考察成年子女经济转移与老年父母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是隐藏在农村亲子代际经济转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贫困线以下以利他动机为主,在贫困线以上则以交换动机为主。得出以下推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对不同养老动机的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不同的挤出效应,从而,同一公共政策干预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将产生异质性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谨慎设计相关制度安排以确保低收入老年人避免"贫困陷阱"。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秦昌才  
本文利用2010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两期数据构成微观面板,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考虑的倍差法研究发现,"参保"使农村家庭消费显著增加;基于政策异质性考虑的分位数回归发现,消费支出越低的家庭,"参保"的消费效应越显著,且"参保"缩小了家庭间的消费支出差距;低收入家庭中"新农保"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更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昌才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农保制度能否促进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参加新农保和参保人数越多都会使得中国农村家庭的纯收入与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基于异质性考虑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纯收入还是人均收入,收入越低的家庭,参保对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就越大;而且参加新农保缩小了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昌才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农保制度能否促进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参加新农保和参保人数越多都会使得中国农村家庭的纯收入与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基于异质性考虑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纯收入还是人均收入,收入越低的家庭,参保对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就越大;而且参加新农保缩小了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左冬梅  吴正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巢湖农村进行的历时9年的四期纵贯调查数据,构建起代际交换变动的多层曲线增长模型,对老年人在60岁及以后的整个生命阶段中,个体年龄、出生队列和家庭生命阶段三方面因素对家庭代际交换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并描绘了代际交换的年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代际交换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其动态轨迹既是个体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也是家庭策略,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时间、历史时间和家庭时间的同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奥百宁  张帆  
[目的]全面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各项消费支出现状的影响,就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和稳定农村消费市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以消费和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选取合理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财产性收入是影响农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投保档次的制约因素,作以存量财富为基础的财产性收入要比流量形式存在的财富具有更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即财产性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农村家庭对养老保险的依赖程度。另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消费能力表现出异质性影响。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性等日常性支出、文体消费支出水平明显要高于对医疗消费支出水平。[结论]国家要加大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和辐射作用,让广大农村家庭能够真正了解这项政策的意图。同时,要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性障碍,让更多农村家庭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养老待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烨  靳小怡  
在大规模乡城人口流动背景下,代际关系对农民工家庭成员的生活福利具有重要影响。类型学方法是描述复杂多样家庭关系的有用工具,然而目前鲜有对中国农民工家庭代际关系多样性的类型学研究。文章利用2013年12月在中国深圳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使用潜在类别分析的方法,发现了农民工家庭中存在紧密型、远但亲近型、近但有间型与疏离型等四种关系类型,其中最具传统大家庭特征和强凝聚力的紧密型关系仍是农民工家庭中最普遍的关系类型,但已深刻地打上了城镇化烙印,反映了传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传承与变迁特征;远但亲近型关系反映了乡城人口流动背景下外出务工子女远距离赡养父母的努力,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成为维系家庭代际关系的新的重要纽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殿荒  毕艳成  王姝力  
文章选取2008-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以及Probit二值选择回归,对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贫困传递程度进行测度,并从城乡差异的视角分析农村家庭代际贫困传递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子辈收入向上流动困难,存在严重的贫困固化现象。代际贫困传递的演化趋势不断上升,而公共教育支出与父辈健康状况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扫除制度障碍,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福利待遇;第二,不断完善教育机制,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第三,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增加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转移支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月季  张颖  陈新锋  
良好的代际流动可以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社会资本是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重要通道。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教育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机理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男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家庭代际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并未显著影响代际流动;尽管父代受教育水平并不直接影响家庭代际流动,但它在男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在农村家庭代际流动中的作用也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子代通过社会资本路径求职能够促进其向上的代际流动,而社会资本在女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整体上的代际流动不明显,且一级地区、二级地区均呈现微弱向下的流动趋势,三级地区呈现微弱向上的流动趋势。由此提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维护农村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非农就业信息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增文  
户籍制度"松绑"之前,中国农村的家庭宗族网络一直承担着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资源及负载着经济和社会地位提升的代际传递功能。对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转移的研究是探寻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探究核心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打破其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相捆绑的"富二代"、"农二代"等身份给其带来的分配不公现象。鉴于此,笔者基于CHNS调查数据对农村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进行测度,发现其对下一代的收入有显著影响;家庭宗族网络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骤降"到"骤升"的变化态势。要进一步消除由于家庭宗族网络带来的收入和机会的不均等问题,应强化农村市场信贷机制及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的投入力度,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仕勇  石人炳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越   赵翠萍  
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