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1)
2023(13904)
2022(11687)
2021(10779)
2020(8614)
2019(19362)
2018(18997)
2017(36571)
2016(19196)
2015(21195)
2014(21104)
2013(21129)
2012(19941)
2011(18455)
2010(18951)
2009(18381)
2008(17441)
2007(15809)
2006(14866)
2005(13441)
作者
(55176)
(46262)
(45779)
(43640)
(29074)
(21891)
(20718)
(17572)
(17357)
(16463)
(15865)
(15281)
(14876)
(14552)
(14080)
(14041)
(13375)
(13302)
(13278)
(13111)
(11874)
(11245)
(11017)
(10703)
(10552)
(10405)
(10244)
(10079)
(9348)
(9049)
学科
(101405)
经济(101303)
(51310)
管理(48090)
(36951)
(33540)
企业(33540)
中国(31162)
方法(30876)
地方(28323)
数学(26002)
数学方法(25823)
农业(25333)
业经(23070)
(19913)
(19090)
(17043)
(16873)
银行(16857)
(16453)
(16314)
贸易(16300)
地方经济(16230)
(16162)
金融(16161)
(15880)
(15719)
环境(13968)
(12574)
发展(12272)
机构
学院(285215)
大学(279514)
(128934)
经济(126294)
管理(103097)
研究(102917)
理学(86545)
理学院(85526)
管理学(84305)
管理学院(83755)
中国(80888)
(60758)
(58932)
科学(57817)
(51248)
财经(46612)
中心(46504)
(46226)
研究所(45477)
(44557)
(41987)
经济学(40970)
(40906)
师范(40585)
北京(38008)
经济学院(36607)
(36309)
业大(36052)
(36024)
农业(34452)
基金
项目(173840)
科学(137231)
研究(134901)
基金(124371)
(106064)
国家(105070)
科学基金(89485)
社会(89257)
社会科(84357)
社会科学(84343)
(69021)
基金项目(65092)
教育(60247)
(56465)
编号(55688)
自然(51432)
资助(50239)
自然科(50113)
自然科学(50103)
自然科学基金(49178)
成果(46547)
(44642)
课题(39480)
重点(39012)
(38260)
国家社会(37234)
发展(37115)
(36518)
(35706)
(34774)
期刊
(164268)
经济(164268)
研究(94618)
中国(61504)
(48158)
(43875)
管理(38877)
科学(37530)
学报(36763)
(34059)
金融(34059)
农业(31729)
教育(31045)
大学(29218)
业经(28814)
学学(27633)
经济研究(26665)
技术(23966)
财经(23371)
问题(21706)
(20367)
(16574)
技术经济(14886)
商业(14828)
国际(14341)
世界(14264)
经济问题(14174)
(13878)
现代(13262)
统计(12915)
共检索到457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静  
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旅游业给很多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营效益。很多基层政府都将发展乡村旅游业视为非常重要的产业扶贫策略,而乡村旅游经济增长能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吗?在亲贫困增长理论下,仅仅借助经济增长是难以达到减贫目标的。尽管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政府应针对贫困群体制定出长期的战略规划,减少贫富之间的差距,使得贫困人群能够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可观的收益。在本文中,笔者从亲贫困增长的内涵入手,对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扶贫的关系展开探讨,并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亲贫困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齐子鹏  胡柳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日益成为我国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旅游扶贫也成为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乡村旅游经济的增长能否自发地起到减缓农村贫困的作用?亲贫困增长理论认为,仅靠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充分有效的减贫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战胜贫困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力量来源,但它只是必要条件绝非充分条件。政府应制定一个故意倾向贫困群体发展的战略,缩小贫困差距,使贫困群体能够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本文从亲贫困增长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发现我国部分乡村旅游地区存在亲富式增长倾向,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正是近几年乡村旅游目的地上访、冲突、拦阻游客现象频发的根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洋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消费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时尚、健康的旅游产业发展更加迅速。而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倡导平等经济的发展理念,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乡村旅游将获得极大的发展推力,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从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和乡村旅游发展内在机理、本质特征上进行理论创新,阐述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促进乡村旅游减贫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霞  
以旅游度假服务游客为宗旨,以生态无破坏、人文无干扰为前提,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村野游居为旅游形式是乡村旅游业能够在现代城市中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不断有相关新概念与新理论提出,充实乡村旅游内容与形式,使其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吸引更多游客,为周边乡旅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益。对旅游业发展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旅游发展模式对其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区域生态补偿模式下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总结其发展必要性、探求相应现实策略,以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高达35%,同时,产业政策、乡村的交通条件、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论]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0.6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遵东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燕玲  黄亚冰  罗盛锋  
旅游业包容性增长已成为旅游经济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结合广西各市区的情况,兼顾数据的可得性,构建评价市域旅游业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投影寻踪技术对广西14个市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基础性决定包容性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弱势群体面临着旅游经济利益的缺失和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各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极不平衡,并逐步呈现"马太效应"的趋势。因此,应通过构建合理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旅游经济增长的包容性,破除旅游业面临的"资源诅咒"困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正彬  
由于受到政府引导不够、监管力量不足以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的限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面临发展规划缺失导致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缺乏系统性、产品开发建设盲目导致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缺乏针对性、乡村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低下导致乡村旅游缺乏创新性、乡村旅游独特性挖掘不够导致乡村旅游供给出现异化、对餐饮住宿安全的忽视导致乡村旅游的供给存在巨大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大引导管控力度,规范乡村旅游经济的供给,进行科学产业定位,提高乡村旅游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平,发挥乡村旅游经济的龙头作用,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经济体验水平,加强乡村旅游监管,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的保障能力,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正彬  
由于受到政府引导不够、监管力量不足以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的限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面临发展规划缺失导致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缺乏系统性、产品开发建设盲目导致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缺乏针对性、乡村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低下导致乡村旅游缺乏创新性、乡村旅游独特性挖掘不够导致乡村旅游供给出现异化、对餐饮住宿安全的忽视导致乡村旅游的供给存在巨大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大引导管控力度,规范乡村旅游经济的供给,进行科学产业定位,提高乡村旅游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平,发挥乡村旅游经济的龙头作用,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配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新越  朱文亮  
[目的]旅游扶贫已成为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探讨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方法]在识别鲁南贫困区域并测度该地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评价该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构建贫困指数识别该区域的贫困状况;运用离差最大化决策法对鲁南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进行比较排序,并分析鲁南不同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IPA方法分析鲁南贫困县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可行性。[结果]鲁南绝大部分县区贫困指数较高,贫困程度较深;各县区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水平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利用贫困指数与潜力指数将鲁南县区划分为高贫困—高潜力、低贫困—高潜力、高贫困—低潜力及低贫困—低潜力4种类型,其中山亭区、蒙阴县、沂南县、泗水县等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相对较好,其他县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可行性相对较低。[结论]鲁南各县区进行乡村旅游扶贫时需正确认识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条件实现脱贫,旅游扶贫可行性较低的区域应积极探索其他的扶贫方式,切勿盲目发展乡村旅游。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仁祥  王婧  
本文以内生区域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同时引入贫困因素进一步识别区域金融与经济的非线性关系,将实证对象细化到县域层面,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贫困与非贫困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信贷层面上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普遍存在,而储蓄层面金融发展的效应则存在地区差异,非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无关,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本文指出,区域信贷配给和区域信贷创造理论更适于解释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贫困县域储蓄的负效应是本地储蓄外流和转化效率低下的结果,与我国银行业跨区域经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耀军  李明珠  
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意义长期被忽略。文章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采用一系列具有良好小样本性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从长期看,即使控制经济增长的涓流效应,农村贫困人口也可从私营部门信贷增长及货币化进程中获益;从短期看,私营部门信贷对贫困发生率具有预测作用。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分享金融发展的红利。这为金融扶贫战略的重要性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的支持,其政策涵义是,为巩固农村反贫困成就,维护社会公平,中国金融改革应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仁祥  王婧  
本文以内生区域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同时引入贫困因素进一步识别区域金融与经济的非线性关系,将实证对象细化到县域层面,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贫困与非贫困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信贷层面上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普遍存在,而储蓄层面金融发展的效应则存在地区差异,非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无关,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本文指出,区域信贷配给和区域信贷创造理论更适于解释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贫困县域储蓄的负效应是本地储蓄外流和转化效率低下的结果,与我国银行业跨区域经营机构占主导的现实有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顾振华   李欣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研究旅游扶贫相关政策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影响效应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对象,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提出了乡村旅游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3条影响机制;随后利用2010—2020年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确实推动了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且该效应在时空上还具备可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性;2)乡村人口就业人数的上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县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旅游影响过程中的机制;3)相比东部地区,乡村旅游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4)不同类型政策在影响效应的时空性质和影响机制的选择上均存在异质性。此研究为实现“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提供了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