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8)
2023(12265)
2022(10305)
2021(9498)
2020(8031)
2019(18734)
2018(18199)
2017(35291)
2016(18965)
2015(21542)
2014(21590)
2013(21748)
2012(20863)
2011(19008)
2010(19055)
2009(17942)
2008(17751)
2007(15850)
2006(13876)
2005(12857)
作者
(56376)
(47476)
(47286)
(45479)
(30493)
(22787)
(21612)
(18412)
(17817)
(16750)
(16545)
(15786)
(15255)
(15217)
(15110)
(14709)
(13945)
(13929)
(13719)
(13543)
(11873)
(11701)
(11442)
(10859)
(10826)
(10675)
(10415)
(10204)
(9633)
(9480)
学科
(102567)
经济(102482)
管理(50643)
(49178)
方法(41262)
(37670)
企业(37670)
数学(37148)
数学方法(36892)
中国(25911)
(23243)
(22115)
地方(21280)
(19743)
(18396)
贸易(18387)
业经(17911)
(17888)
(16852)
农业(15742)
(14608)
金融(14606)
(14434)
银行(14407)
地方经济(13952)
(13847)
环境(13421)
(13021)
(12920)
财务(12899)
机构
大学(287813)
学院(284284)
(136601)
经济(134243)
研究(107063)
管理(104410)
理学(89594)
理学院(88519)
管理学(87206)
管理学院(86654)
中国(81955)
科学(61994)
(60777)
(60401)
(55240)
研究所(50127)
(48977)
财经(48359)
中心(47312)
经济学(45119)
(44136)
(41254)
经济学院(40651)
业大(40079)
北京(39021)
农业(38540)
(37615)
财经大学(36056)
(36012)
师范(35685)
基金
项目(183801)
科学(145346)
基金(137240)
研究(132466)
(120606)
国家(119693)
科学基金(101213)
社会(88247)
社会科(83842)
社会科学(83820)
基金项目(71301)
(67634)
自然(63351)
自然科(61904)
自然科学(61882)
自然科学基金(60871)
教育(59535)
(58101)
资助(57368)
编号(50292)
(42981)
重点(42013)
成果(41890)
(40979)
国家社会(38528)
(37481)
教育部(36926)
中国(35786)
科研(35474)
(35412)
期刊
(150915)
经济(150915)
研究(90138)
中国(54036)
(47005)
学报(45282)
(44411)
科学(41755)
管理(37688)
大学(34073)
学学(32379)
农业(30028)
(28207)
金融(28207)
经济研究(26501)
财经(25664)
教育(22811)
技术(22628)
(22303)
业经(20379)
问题(20290)
(18669)
世界(17159)
(17045)
国际(16414)
技术经济(16048)
统计(15037)
(12906)
(12876)
经济问题(12639)
共检索到432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芬  方迎风  
本文采用中国2008-2011年四年间的数据,考察了父母的亲子利他性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父母的亲子利他性表现出明显地与后天经济状况相关的社会利他性倾向。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父母的亲子利他性程度越强;(2)利他性程度与社会在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公共补贴负相关;(3)在利他性促进人力资本形成和抑制物质资本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济增长效应中,负增长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志  
在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着经济货币化比率异常等一些令人困惑之处,因此需要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采用戈氏指标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考察,并通过剔除虚假成分得到我国金融发展的真实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同时,将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间的"供给主导"、"需求遵从"理论假说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说:虽然金融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致;最后是简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交易费用的测量是新制度经济学里面最核心的问题。中国的制度转型及其经济增长为检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本文力争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贡献。第一,我们采用沃利斯和诺思(Wallis,North,1986)的基本思路,首次对中国各省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第二,我们对制度转型、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交易费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制度转型降低了中国的交易费用,证实了好的制度就是节约交易费用;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地促进交易费用的增加,这与正统的新制度经济理论预期不符;第三,我们证实了交易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规模效应可能会节省每笔交易的交易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也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陈雷  
本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1950~2000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人均收入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这三种检验以及APEC成立前后的对比发现,亚太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收敛性,而APEC的出现与发展又明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收敛性,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速度。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南—北”模式的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本文试图在经济增长文献所预测出的收敛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做出实证的分析,为实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江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描述,接下来在结合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之后,对江苏自1993年以来地区间人均GDP发展水平和增长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最终得出了有关的基本结论和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祖荫  武娜  
教育的落后是导致贫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降低贫困率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源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两种资本的积累又主要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而这最终归因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考察了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宏观和微观机制,并对低、中、高收入国家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说,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是降低贫困的重要战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少甫  王伟  董登新  
根据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以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为对象,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这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与人力资本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转化可以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立中  张建华  
文章以贫困的收入增长偏弹性和贫困的收入分配偏弹性的性质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进程之间关系的统一框架。文章着重探讨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初始值对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以及收入不平等的贫困效应的影响,并以中国农村为例,来实证检验它们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及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扬  何建敏  
为了揭示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度财务报告和面板回归模型验证了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表内流动性创造对第二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小,并且对各层次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表外;表外流动性创造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科目和风险承担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流动性创造上调的可行性,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陵  宋少华  宋泓明  
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假定出口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1 978- 1 999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在多变量的框架下对出口、GDP及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Granger因果检验就出口导向型增长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短期内中国的出口增长确实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但从长期看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 ,应更多地关注国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春燕  岳中刚  
银行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和现金替代效应使持卡人随机的或潜在的消费需求转换为实际需求,促进了国内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本文在分析银行卡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理论基础上,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银行卡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银行卡消费已同我国经济增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胜  郭军  陈金贤  
本文在巴罗的工作基础上 ,采用我国历年统计数据 ,分时段、分区域对我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问题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在全国范围内 ,在改革开放前存在绝对收敛 ,而在改革开放后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结论。同时分析了造成“富省愈富穷省愈穷”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